精彩东方文学

野獸劍客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一章 品靈測試(四)

作者/熊貓老爸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恭喜你,全對。”

    高個子考官點頭道。

    “這位考生,你看這是一把什么刀?”

    一個中年婦女考官取出一把刀,問道。

    阮柏禧大笑了起來。

    “這是一把苗刀。苗刀,乃是短刀的一種,刀長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隨刃而曲,兩側有兩條血槽及兩條紋波形指甲印花紋,刃異常犀利,柄長三寸至四寸,用兩片木料,牛角或獸骨夾制而成,以銷釘固定。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聯盟首領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為“苗刀之祖”,逐鹿之戰中,敗給了軒轅劍。當然,這把苗刀的年代不超一千年,為近代鑄造的。”

    他伸手拭摸了一下,便答道。

    “不錯,全對。你再看這一把。”

    她又取出一把長刀。

    “這是新苗刀。之所以叫新苗刀,區別傳統舊式的苗刀。新苗刀因其刀身修長形似禾苗,在近百年,才定名為新苗刀。它刀長五尺,刀身修長,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并可單、雙手交換使用,這樣便于發揮腰背整體力量。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疾速凌歷、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殺傷威力極大。

    新苗刀刀型總長五尺、刀長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兼集中了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既能當槍使,又能當刀用,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執柄。因為單、雙手交換使用時便于發揮腰背整體力量,且結構優良。所以在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疾速凌歷、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實用價值及高,殺傷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抵擋。新苗刀用以沖鋒陷陣,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

    “有高人在新苗刀中揉進了通臂二十四式中的先進步法后,苗刀更以勢法精粹,刀法雄健凌厲,步法急速靈活多變,連擊性更為突出。”

    阮柏禧認真看了一下,便答道。

    “對。你再看這把小刀如何?”

    中年婦女考官左手一揮,品靈臺又出現一把小刀。

    “這是一把仿毒匕寒月刃。毒匕寒月刃,乃是戰國末年趙國徐夫人的名刃,據傳凡被寒鋒所傷,血液凍結,筋骨盡斷。后燕國皇室花重金購買,交由宮廷匠師反復淬煉之后,終于成為一把見血封喉的毒刀,其強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足以斬斷當時的秦王佩劍——干將莫邪。一位正義修士荊軻攜徐夫人匕首刺殺秦王,失敗被殺。后痞子修士劉邦入主秦國,一統天下,寒月卻不知下落。民間高人多喜歡仿造此刃,以此顯耀自己鑄造技術的高超。”

    阮柏禧笑道。

    “不錯,全對。這一把呢?”

    中年婦女考官又取出一把刀。

    “這是庖丁菜刀。古代名廚庖丁所用菜刀,是用最普通的鐵刃和最常見的木柄制成,然而由于庖丁技術高超,即便用之解牛也是‘游刃有余’,所以經久不壞,數十年不磨依然刃口如新。現在,不論是宮廷還是知名靈膳酒樓的大廚師,多喜歡使用此刀,一來紀念庖丁,二是傳承庖丁精益求精的職業理念。”

    阮柏禧道。

    “正確。不錯。”

    中年婦女考官滿意地道。

    “小哥,你看這一把是什么刀?”

    一個黑胡子考官左手一揮,品靈臺又出現一把刀。

    “這是昆吾刀,上古名刀。至少有了萬年的歷史。昆吾乃用昆吾石冶煉成鐵制作的刀。《山海經。中山經》:‘伊水西二百里有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晉郭璞注: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做刃,切玉如割泥也。’傳言割玉須用昆吾刀。《海內十洲記·鳳麟洲》:‘昔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劍之所出,從流州來。’”

    阮柏禧微微一笑。

    “小哥,我看你不錯,確實喜歡刀,不知曉不曉這把刀有什么名堂?“

    一位胖子考官取出一把短刀,笑道。

    “這是樸刀。樸刀是介于大刀與單刀之間的一種兵器,俗稱雙手帶;是一種木柄上安有長而寬的鋼刀的兵器。人們往往將其歸于短兵器。它全長,約六十厘米至一米五左右,刀刃長度為四十五至七十厘米之間同。使用時,兩手握著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樣,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來劈殺敵人。從外形看,和大刀沒什么兩樣,但是和大刀相比,刀刃(即刀身部分)占的比例比較大,這是樸刀不同于大刀的最明顯之處。由于是用兩手握著使用,故又有‘雙手帶’之稱。兵學家并不把它視為真正的武器。它只是流行于民間、而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粗陋的兵器。“

    “樸刀,其實又是查拳套路中的器械套路的一種。本套路的特點為:動作緊湊,姿勢舒展,動速靜定,節奏鮮明,勁力順達。套路中運用了劈、跺、掃、砌、絞等動作,身法靈活,變化無窮,便于所有學武之人學習。”

    阮柏禧伸出一握刀柄,舉起一舞,便道。

    “不錯,再來看這把刀。”

    胖子考官又取一把刀。

    “這是環首刀。環首刀誕生于戰國時期,是由鋼經過反復折疊鍛打和淬火后制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并間接促成了當時的歐亞民族大遷徙。刀型構造:環刀纖長挺直,部分帶有內弧。”

    “環首的出現,應該是出于實用和美學的雙重原因,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效果、又可連繩套掛手穩定握持、還能墜掛飾物和刀穗。環首刀最初是做為騎兵的劈砍武器來取代原本的漢劍。漢劍由于雙面開刃而不利于馬上作戰、不利于劈砍、易折斷,這在對匈奴騎兵的近身戰斗中非常不利。而環首刀單面開刃、厚脊,在當時而言是最利于砍殺的兵器,加上強弩鐵戟的長短程配合,大大加強了漢騎兵的攻擊力(當時世界上尚未出現馬鐙)。現在這一把東漢的環首刀,刀身上還刻有隸書銘文十八字:‘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孫’。‘卅湅’就是三十煉,也就是這把刀曾經使用“百煉鋼”技術將鋼材折迭鍛打達三十次之多,而在這把刀的刃部還發現經過‘淬火’。‘淬火’是將刀刃加熱到某一高溫,再用水、油或空氣使其急速冷卻,并讓工件表面硬化。”

    “在環首的結構上,漢環刀主要分為五種:環首另造、加熱錘鍛焊接在刀莖上;第二種和第一種類似,但是環首留有和莖端一樣寬的缺口,然后焊接在兩端;第三種還是環首另造,但是夾在折返的莖未端。這類刀比較罕見,而且刀身質量非常出色,側面反映出漢代熱處理技術的成熟;第四種是刀莖環首一體鍛造,然后與刀身用嵌焊的方式連接,再用目釘加固;第五種則是全刀一體鍛造,環首內往往有精美龍雀類圖案,所謂‘龍雀大環’。”

    “環首刀在西漢開始普及使用、徹底取代長劍是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士兵幾乎人手一把環首刀,環首刀成為了衡量軍力的重要指標。在三國之后,環首刀作為一個經典和傳奇橫跨過近三百年時光直到唐代中期。環首、窄身、長刃、直背,這系列特征的環首刀在華夏武功最燦爛輝煌的一千年里扮演了主角。”

    “鉤鑲是漢代特色兵器,一種攻防兩用的鐵質小盾牌。核心部分是一面小型鐵盾,中間突出一只用來推殺的刺,上下各延伸出用來勾阻對方兵器的鐵鉤。漢人使用鉤鑲和環首刀這樣的組合搭配,可以很好克制長戟等長桿兵器。”

    阮柏禧手握刀柄,一端一舞,悠悠地道。

    “好!全對。你再看這把。”

    胖子考官又取一把長刀。

    “這是東洋的大太刀。大太刀又稱野太刀。太刀在五尺(一米五)以上的都屬此類。在東洋的主流武道中是不常見的,大太刀在軍隊兵器史上經常被提及,主要活躍于鐮倉末期至室町中期這個年代,但在武術史上精于此武器技巧的人則寥若星辰。目前流派以大太刀為主的,主要有林崎夢想流的大太刀拔刀術、景流(陰流)野太刀術、古傳圓心流大太刀組討術和柳生新陰流奧傳的大太刀術。鐮倉武士們以擁有豪邁與腕力為榮,進而可以夸耀威武的武具——具有長大刀身的太刀屢屢出現在戰場上。”

    “更長的、五尺左右的刀戰國時層出不窮。東洋人用大太刀的刀法,是刀和手臂都伸得比較直,從頭頂一刀斬下去,一直至地面再回彈起來。為此,有些大太刀根本就沒有經過熱處理,免得打在地面上時崩裂。不過由此可知,東洋人是把大太刀的長度完全用盡,力度也完全用盡,將其優勢發揮出來。野太刀各流派中都有自己獨特的拔刀和納刀方法,比如圓心流的大太刀要求背負拔刀,胯部納刀。景流野太刀要求肋部拔刀,人字納刀,納刀時手不握柄而握刀背的四分之三處,刀與刀鞘之間正好組成一個‘人’字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以在實戰中光有長度優勢是不夠的,所以需要附加一些輔助性技術。其實各個大太刀流派中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部分短兵器技術,比如景流野太刀的投劍。”

    阮柏禧瞟了一眼,轉身笑道。

    “少年,不錯。再來看這刀“

    胖子考官繼續取出一把長刀。

    “這是古錠刀。刀法講究纏頭、裹腦、劈、砍、刺、撩、抹、攔、截、挑等刀式。武諺云‘單刀看手、刀如猛虎’。松紋古錠刀,漢朝時‘江東猛虎’孫堅的武器,刀身經多次鑄造而有松紋故名之。“

    阮柏禧看了一下,便答道。

    “眼光果然獨到,我喜歡。那么,這一把呢?”

    胖子考官取出一把腰刀。

    “這是雁翎刀。因形似雁翎而得名。民間張憲曾寫詩道:‘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明世宗亦作詩:‘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雁翎刀,長九十至一米二十八厘米,刀體寬三至四厘米,最厚約一厘米,形狀為刀身挺直,刀尖處有弧度,有反刃。”

    阮柏禧答道。

    “雁翎刀,與柳葉刀有何區別?”

    胖子考官呵呵問道。

    “雁翎刀與柳葉刀,同屬于腰刀的一種,刀身根部為直刃三分之二開始向上彎曲的是雁翎刀,刀身根部開始彎曲的是柳葉刀。雁翎刀身弧度小,刀尖窄且略上翹,柳葉弧度大,刀尖部寬。”

    阮柏禧答道。

    ……

    不知不覺,阮柏禧已經品刀四十九把了,全對。

    “年輕人,這是最后一把刀,答對了,你便能取得了甲等的佳績。”

    八字胡子修士道。

    “這是一把非常霸氣的刀,你看一下。”

    他一揮,品靈臺便出現一把大刀。

    “這是青龍偃月刀。乃是戰刀,為大刀類型。偃月刀,又稱‘掩月刀’,最早見于十萬年前的《武經總要前集·器圖》。根據圖式,‘掩月刀’之刀頭闊長,形似半弦月,背有歧刃,刀身穿孔垂旄,刀頭與柄連接處有龍形吐口,長桿末有鐏。‘刀八色”中的‘屈刀’、‘鳳嘴刀’與‘掩月刀’形式相仿,當時雖有細分,在后世則基本以‘偃月刀’通稱這一類帶背刃的長柄大刀。作為重型兵器,偃月刀劈砍的威力巨大,但因太過笨重且制造成本昂貴,在格斗戰場并不普及,更多用在演武、陣列和操練時顯示軍威,或成為宮殿侍衛和鹵簿的儀仗兵器。”

    阮柏禧不急不緩地答道。

    “年輕人,恭喜你全部通過,獲得甲等成績。”

    八字胡子修士等考官向阮柏禧祝賀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观塘区| 和平县| 双峰县| 长宁县| 田阳县| 沂南县| 鄂托克旗| 彭水| 永安市| 吴江市| 泉州市| 新竹市| 九江市| 博野县| 天柱县| 宜丰县| 石河子市| 石河子市| 即墨市| 宁乡县| 大港区| 平原县| 宜君县| 商洛市| 闵行区| 元朗区| 砀山县| 白朗县| 怀仁县| 莱州市| 泗水县| 宁乡县| 竹溪县| 达孜县| 双牌县| 柯坪县| 和田市| 纳雍县| 荆门市|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