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昭華 正文 第三章 博帶

作者/驚年渡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看到端坐在孔子像斜下方的糧長,張昭華只怔了一下,就立刻兩膝下跪,曲身俯首,兩手圓拱而下行了大禮,口中道:“拜見先生。”

    她行的是肅拜的大禮,這禮節她只在五歲正式開蒙的那一天里,對眼前的人行過。平常見他,張昭華一般只是站著行個肅揖,口中也只呼“阿爺”就草草而過,但是顯然今日不同往日。

    就連帶她進來的糧長夫人見了,也是斂容行了肅揖,道:“老爺,這身衣服你甚少穿了。”

    糧長的身上穿的是一身月白色褒衣博帶的儒服,青絲絳、白絹襪,茶褐鞋。他執著書卷坐在那里,讓張昭華忽然有一種春風化雨一般的感動。

    “往日天子不重讀書人,儒門有寶而不用,”他道:“今日卻可大改了。”

    張昭華還沒反應過來,旁邊的糧長夫人忽然掩住了嘴巴驚道:“是朝廷重開會試、殿試了嗎?”

    看老爺子輕輕點了一下頭,糧長夫人忽然泣涕道:“那賡哥兒,是能去考了嗎?”

    “他學得還不扎實,”糧長道:“而且掄才大典還不完備,只是開了會試殿試而已,還在爭論進士及第的授官問題,聽說今年科舉第一,只是做了侍讀而已,尚不及舉人監生。”

    “能考就行了,已是不違背你當初的誓言了,”糧長夫人埋怨道:“你一直說國朝科考不完備,非要哥兒等著,繼哥兒等不住去了國子監,你就不認他了;庚哥兒如今能考了,你再不讓他去,怕也要逼得他走監生的路。”

    “監生立身不正啊,進士才是為官的清要之階,”糧長捋須道:“你別看現在監生、舉人充斥朝堂,只要開了進士授官,以后的朝堂都只會是進士的天下。監生、舉人,怕到時候連循吏都做不得了。”

    張昭華默默聽著,以她淺薄的歷史知識,她也知道明清兩朝科舉是正途。當年她高考的時候,老師曾經拿明朝科考做比例,說明朝秀才中舉的比例多為30:1,中舉率約為3.3%。舉人中進士的比例,多為20:1,錄取率約為5%。

    這可比后世的高考難多了,真真可以算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每三年全國十三省才會選拔出三百人左右,實實在在都是拼殺過來的。

    也就是在這一天,張昭華終于知道了糧長的身世。

    糧長名字叫張從叔,字耕望。這一名一字都是有故事的。

    糧長是家里第三個兒子,生下來就是議定好要過繼給沒子嗣的叔叔的,所以名字就叫張從叔。他長大了之后四處求學,終于拜在一個大儒的門下。只是這個大儒是元朝科舉制度下的淘汰者,終元朝一世,只有十六次科舉,這個大儒苦等了十二年,才等到一次科考,可惜依然沒有中。

    這個時候張從叔拜在門下求學,他便給這個孩子取了字叫耕望,意思是如果不中進士,就耕田有望。

    后來在張從叔的刻苦學習下,老師沒有完成的心愿,終于讓他完成了,他中了元朝至正五年的進士,如果往前數兩屆,有一個叫劉伯溫的人,中了至正三年的進士。

    后來的事情就在張從叔的口中變得模糊起來,他中了進士,卻沒有仕宦。游學、歸鄉沒多少年,天下就紛亂起來。顛簸半生,回了故鄉,因為兒子是監生,故而推脫不去縣官的任命,還是任了地方的糧長。

    張從叔自奉正途出身,眼見國朝在朱皇帝手上,卻以舉薦做官成了大流,心中自然大不以為然,生了兩個兒子,在他的教導下,讀書都很好,只是不許他們做官,非要等到科考完備的那一天。大兒子就偷偷溜去了南京入了國子學,小兒子留在縣城里打理家業,等著科考下達開封府的一天。

    糧長居然是進士出身,張昭華還沒從震驚里反應過來,就聽到張從叔道:“今日還有黃冊的事情要辦,且不考校你功課,我教三句文,你記住了明日一并考。”

    張昭華低聲應了,翻開小桌子上面擺放的書本,道:“先生請講。”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張從叔道:“治理一國,應當恭敬國事,治民以信而不欺愚百姓;節省開支,不奢侈浪費;體恤百姓辛苦,役使百姓按照農時耕作與收獲。”

    他細細講了一遍,問道:“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先生,昭華有一些地方不明白。”張昭華想了想,道:“孔子說,道千乘之國的人,指的是君王還是臣下呢?”

    張從叔饒有興趣地看著她,就聽她道:“按理來說,孔子是主張學而優則仕的。他不提倡歸隱,也希望弟子們出去做官。所以他考校弟子們的理想的時候,除了顏回、曾皙這樣甘于淡泊的人,其他的弟子都有出仕的志向,連子路也有治理千乘大國的理想,所以這句話應該是孔子教導弟子們治理大國的方法。”

    “所以孔門一貫的思想就是,臣子敬忠國事,致君堯舜,令君王垂拱而治。”張昭華道:“但是我記得先生曾經對我提過,當今陛下宵衣旰食,奏章不經中書省而直達于御案,事無巨細一決于上。宮中用度,十分儉薄,每頓飯只有四菜一湯,而且還自己開了菜園子種菜。條條本該官員做的事情,皇帝卻都做了,那百官又當如何自處呢?”

    其實張昭華還有一些話沒說。孔子一共提出五項治國準則,敬事、信、節用、愛人、使民以時,除了剛才她說的敬事、節用之外,其實朱元璋是條條都做到了。

    比如這個信用的問題,張昭華在六年的時間里,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明太祖朱元璋不懂經濟。

    她聽張從叔說過,八年前河南洛陽和開封兩個地方設了寶泉局,與京師的寶源局一起鑄造錢幣。這個寶泉局是開了關、關了開不知多少回。朱元璋鑄小錢,與鈔兼行又沒有制定一個統一的錢鈔兌換規則,兌換比例是上下浮動,張昭華不知道城里人是怎么看待寶鈔的,但是他們鄉下人,那是根本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會去用寶鈔的。

    寶鈔在宋朝有通行的市場,那是經濟高度繁榮下的產物。現在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國家根本還沒建立好國家信用,今日用錢換鈔,沒過幾天同等的鈔卻換不來同等的錢了,百姓怎么能信任政府的決策呢?

    所以張昭華耳聞目見,長到六歲了沒有見過一張所謂通行全國的寶鈔,見到的都是小錢和碎銀子罷了。

    國家雖然草創,但張昭華不信沒有精通錢法的官員。這一看就是皇帝獨斷專行的結果,估計戶部尚書根本也說不上什么話,所以連這個“信”都被朱皇帝包攬了。

    至于這個“愛人”,朱元璋如果不愛百姓,那么歷史上就沒有愛惜百姓的皇帝了,如果百姓告官,他不會加罪百姓,只會懲處官吏。這在歷朝歷代都是要追究百姓的“下犯上”的罪過的,但是到朱元璋這里,全都免了。

    最后一個“使民以時”,這個時候官府對朝廷的決策是貫徹地很徹底的,軍屯、民屯,春種秋收、甚至養蠶繅絲,都有官府課業幫助,辦事效率很高。

    總結下來就是,孔子說的本該由官員做的事情,朱皇帝一個人全包了,那他手下的官員該做什么呢?

    張昭華想到這里,才發覺自己問的已經不僅是一句論語語句的釋義了。自明以后,皇權空前高漲,未嘗不是朱元璋廢丞相大權獨攬的結果。一個人再英明,也不可能兜得住全天下。

    “那你覺得,皇帝的職責是什么呢?”張從叔沒有回答她的問題,而是反問了她一個問題。

    張昭華笑道:“皇帝之職,前人已有敘之,所謂‘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出自《諫太宗十思疏》里的這一段話,明明白白說明君主只需選賢舉能,自可有修明之政。貞觀之治非唐太宗一人之力,是君臣慶會的結果。

    “是子,可謂聰明之極矣——”張從叔顯然很贊同她的見解,稱贊了她一句,忽然又問道:“我屋里書雖多,并無一本會要、政要,你這女娃,是從哪里看得十思疏?”

    張昭華正為得了先生一句極高的夸贊而自得,忽然聽得這一句,頓時瞠目。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宁安市| 迁安市| 正宁县| 陇南市| 三台县| 贵溪市| 和顺县| 甘肃省| 临沂市| 萨嘎县| 四川省| 恩施市| 兰考县| 耿马| 罗山县| 邯郸市| 慈利县| 司法| 沾益县| 镇平县| 临猗县| 竹溪县| 梨树县| 资阳市| 三台县| 辉南县| 怀化市| 元谋县| 闻喜县| 东台市| 鸡西市| 崇州市| 永川市| 景洪市| 兴海县| 镇康县| 砚山县| 剑川县| 达孜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