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文宣帝下詔命皇太子高殷與長廣王世子高緯一同入朝參政。
同日,高緯被迫提前被接進宮。
※※※
高緯正在宮人的服侍下,換上寬大的絳色袍衫,扣上白玉革帶,腰間佩掛上一方瑜玉,最后戴上紫玉束發冠。
“仁綱,可好了?”一身淺青色袞服的高殷走了進來。“好了。”高緯有氣無力地說道。
“那快走吧,鑾輅在外面等著呢!”比起高緯的懶洋洋,高殷可是激動得多。
坐在太子鑾輅上,高殷興奮說道:“仁綱,你知道嗎?昨個我聽說能上朝議政,我興奮了一夜都沒睡著!以前我就經常聽宮人們討論父皇在含光殿中的帝王威儀,讓我對上朝議政向往不已,太好了,現在終于如愿了!”
“恩。”高緯用手擎著暈暈欲睡的腦袋,有一下沒一下地搭著話,得虧高殷還處于興奮當中,才沒注意高緯這明顯敷衍的態度。
鑾輅在光華門外停了下來,高殷帶著高緯一起步入光華門,向昭陽殿走去。
※※※昭陽殿含光殿※※※
身穿正青色帝王袞服的高洋端坐于御座之上,而高殷與高緯則趺坐于御座下的小軟墊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平身。”高洋語罷,群臣立刻跪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高洋貼身內侍喊道:“有事出班起奏,無事退朝。”宰相楊愔舉笏出班,說道:“啟稟陛下,陛下重陽時所通布的兩份詔書,皆已在我大齊境內實行,極大地促進了我大齊境內的商業發展,這兩月的商業稅也有明顯的增益。而拆毀佛寺的詔書下達之后,短短兩月朝廷便收回了好幾萬畝的良田,使得原來無田可耕的百姓七成都得到了田地,同時那些還俗的僧尼也讓大齊多了數十萬勞力。”
楊愔頓了頓,話鋒一轉:“不過,陛下,在這些僧人中有二十幾個僧人異常頑固,一直不肯化身為民,臣等實在是無計可施了。”
高洋聽罷,沉思了一下,向高緯問道:“仁綱,你認為該如何處置?”高緯笑道:“既然這些僧人如此癡心佛道,一心想為佛祖普度眾生,何不不讓他們去西魏與陳國傳播佛法呢?一來可消耗兩國國力,二來也可使他們幾個僧人可以得償所愿。”
說完,眾人心中不由感嘆:好一招借刀殺人,既解決了一個麻煩,又給兩國添了后患,此子必為亂世奸雄。
高洋復雜地看了高緯一眼,對楊愔說道:“楊相,這事就交給你去辦吧。”“遵旨。”
“還有什么事嗎?”高洋問道,高隆之出班稟奏道:“啟稟陛下,近來有御史檢舉:通州刺史劉繼成在通州濫用職權,增稅圈地,更是殘殺多名百姓,使得通州民不聊生。”
“又是這些士族子弟,皇后的弟弟都被朕殺了,他們還是三天兩頭給朕添亂,立即前往通州,捉拿劉繼成,按律處置,不可姑息!”高洋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遵旨,那通州刺史的人選可還由吏部來安排?”“不用了,這通州刺史就由主簿崔康擔任吧,朕聽說他的德才皆不錯,是個有目共睹的循吏。再者,吏部推薦的全是些既無才又無品的士族子弟,當時讓他們當這些刺史也是因為大齊初建,要穩固朝局才不得不實行的方法,現在既然朝廷根基已穩,就不要再讓他們作威作福了。”“遵旨。”
高洋沉吟,又說道:“不過這些靠著門閥士族身份獲利的士族子弟實在是太多了,有才的沒幾個,亂世之中最需要人才,眾卿可有良策?”
見眾人紛紛搖頭,高洋朝高殷與高緯:“正道,仁綱你們可有辦法?”高殷搖頭:“兒臣愚鈍,想不出辦法。”
高緯想了想,說道:“仁綱倒是有一個辦法,只是不知可不可行?”“但說無妨。”高洋來了興趣。
“不拘一格地啟用寒門子弟。”此言一出,眾人嘩然,暗道:這位世子還真是什么都敢提。
自兩晉起,朝廷重臣大多是士族子弟,這樣既可以使朝局穩固,也可以使皇帝的皇位坐得穩當。
不過也有一個大害處,就是使朝廷蓄養了大批無才無德的世家子弟,朝廷中的重要職位長時期被他們霸占著,使真正的人才懷才不遇,朝廷弊端也越來越多。
這要是太平盛世還行,但若是身在這樣的亂世里,亡國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罷了。
不過盡管如此,也沒哪位重臣敢動要啟用寒士、壓制士族的心思,現在高緯提出了,豈能不讓眾人震驚。
高洋問道:“為何要啟用寒門子弟?”“仁綱認為此法有三個益處:一寒門子弟有許多都是有才華的,不用他們的才能實為可惜,二此法可大獲民心”
高緯頓了頓,抬起眼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只要給這些寒門子弟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們會比那些士族更加忠心,更有益于鞏固帝位。”
高洋低首皺眉,隨后對楊愔與高隆之說道:“楊愔,高隆之,朕給你六個月的時間,你幫朕篩選可用的寒門子弟,六個月后,朕要在含光殿里親自測試他們!”“臣等遵旨。”
“退朝吧。”高洋起身說道。眾臣立刻作揖跪拜。
高洋也不管他們,只是轉頭對高緯說道:“仁綱你與朕過來。正道,你也先回東宮吧。”“是。”高緯與高殷回答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