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深入喉舌(第1/1頁)
若干年后,天朝會誕生無數(shù)大富豪。
有一個億小目標(biāo)的隔壁老王。
有對錢不感興趣的杰克馬。
還有臉盲逼更忙的強干老弟。
可誰聽說有報業(yè)大王,傳媒大王之類的?
前幾年,有個伙計挺雞賊,跑到港九辦了家電視臺。
曾經(jīng)也風(fēng)光無限。
更讓無數(shù)心懷“鐵肩擔(dān)道義妙手著春秋”理想的傳媒人內(nèi)牛滿面。
以為再也不必為如何界定“妄議”之類奇葩詞匯發(fā)愁了。
以為從此可以創(chuàng)作點真正客觀公正的新聞了。
以為可以活捉幾個普利策回來了。
哪成想沒幾天這電視臺就被招安了。
成了有關(guān)方面插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一根釘子。
要不白客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靠辦周刊賺錢。
喉舌嘛,哪能讓你隨便捅。
你以為都是胡墨池呢。
沒事就把大毛筆伸進去攪和攪和。
所以,白客一聽趙懷宇說,那家出版社下屬的月刊要把社長職位讓出來。
頓時驚呆了。
“老趙,你,你沒搞錯吧?”
“沒搞錯啊,他們正好有名額,就想面向社會引進人才!
白客想了想,搞明白了:“也就等于說不是咱們的人!
“不是咱們公司的人,但是咱們的人!
“就是說他們給咱們的人正式編制。”
“沒錯。”
“曲線救國,這也不錯,他們跟上面也好交待,咱們運作也沒有障礙。不過就算是地方的小出版社,也得有能人入他們法眼啊!
“咱這里會缺能人嗎?”
“哈哈,沒錯!”
“我這就給你叫上來你看看啊!
“好!
趙懷宇打了個電話,沒一會兒門外就傳來“咚咚”地敲門聲。
一個皮膚白皙,留著寸頭,中等身材的男子走進來。
“白總,見過吧?”
趙懷宇朝白客一指。
“當(dāng)然見過了,不過白總一定沒見過我,哈哈。”
白客笑了:“應(yīng)該見過,只是沒打交道,就沒印象。不過,聽口音像咱們那一片兒的!
趙懷宇點頭:“當(dāng)然了,徐毅是霸魚圈的。”
“哦,我說嘛,沒多遠。坐,趕緊坐。”
徐毅大概有三十五六歲的樣子。
雖然不戴眼鏡,也穿著隨便。
但還是能看出一身的儒雅氣。
趙懷宇繼續(xù)介紹:“徐毅是高材生啊。”
徐毅連忙擺手:“哪里,哪里!
“北大歷史系畢業(yè)的!
“真是高材生啊,咱們市一年才出幾個。”
“聽說白總考上清華了都沒去,我這算啥!
“人白總怕耽誤發(fā)財,哈哈!
三人聊了一會兒,介紹了一下徐毅的情況。
徐毅也是個有性格的人。
大學(xué)畢業(yè)后分配在政府機關(guān)上班兒。
從事文書方面的工作。
干了幾年覺得不爽,前兩年就辭掉了公職。
跑到首都來做圖書。
干了一年也沒掙到錢。
后來就被趙懷宇收入麾下了。
“你這樣的人才到一個小城市的出版社干,有點委屈你了啊!
“委屈啥啊,咱不也是從小城市來的嗎?”
“還有一點。這是出版社下屬的月刊社,本部肯定得設(shè)在郎房,哪怕只是個擺設(shè)。這樣一來你就得來回跑了,很辛苦啊!
“還行吧,郎房離咱們首都也沒多遠,比首都的某些郊區(qū)還近!
“你住在哪里?”
“四元橋附近!
“自己買的房子吧?”
“是啊,貸款買的!
“不著急,很快就能還上了。既然你住在東北的位置。咱們的月刊社就設(shè)在燕郊好了,燕郊不也算郎房嗎?”
“對,對,當(dāng)然算,而且離咱們云圖大廈也不算遠。”
“至于咱們的廣告公司和駐京編輯部,應(yīng)該會設(shè)在朝陽公園附近,離你家好像也不遠吧!
“不遠。謝謝!謝謝!白總您太客氣了,不用為了我……”
“這也是為了咱們公司的發(fā)展嘛!
民營干媒體這事兒其實屬于灰色領(lǐng)域。
得采取迂回手段來干。
先成立一個廣告公司。
由廣告公司承包媒體的廣告營運。
這樣就間接地控制了媒體。
但好在出版社把月刊社社長的位置都讓出來了。
這事兒就很容易操作了。
隔了一天,趙懷宇把出版社的人約來了。
出版社的社長親自來到云圖大廈。
這社長竟然還是個女的,有四十來歲。
穿著也挺時髦。
仰臉老婆低頭漢。
這話說的沒錯。
女人有本事都喜歡仰著臉。
走路也帶著風(fēng)。
“這位是美總!”
趙懷宇介紹。
“這位是我們白總!”
女社長主動伸出涂了紅指甲的手:“吳仁美……”
“名如其人啊,人真美。”
女社長“咯咯”笑著:“白總真會說話!
趙懷宇又介紹一下徐毅:“這是徐毅,跟您說過,也做了幾年書!
“好。g迎你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白客來見這位美總,其實是出于禮貌。
因為具體的談判細(xì)節(jié),他根本不需要不參與。
在這方面趙懷宇自有分寸。
出版社聘用徐毅擔(dān)任月刊社的社長后。
白客名下的廣告公司再跟月刊社簽訂長期合同。
徐毅則向有關(guān)部門申請把月刊改成周刊。
在當(dāng)下,都市報和周刊方興未艾。
有關(guān)方面還樂得看到更多的周刊誕生。
所以,這也不算個問題。
至于這個周刊社需要向出版社交多少費用。
這也很容易商量。
對于美總她們這種吃政治飯的人來說。
社會效益大于經(jīng)濟效益。
周刊辦好了,比啥都強。
而且有了周刊。
美總她們也就等于有了個小金庫。
時不時地給她們個人或者給出版社的員工來點小福利也很方便。
“小徐你過來后,咱們月刊依然保持四個人的編制。原來四個人中的一個會回到我們出版社。剩下三個人,有兩個會留在郎房。有一個愿意到首都來!
“歡迎啊!毙煲阏f。
“而且你放心,我們挑的是最省心的,他就干一干校對,很踏實一個人,從來不多嘴多舌。”
“還有件事,美總。”白客說,“我們打算把周刊本部設(shè)在燕郊。是不是離你們出版社比較遠?”
“是啊,一個在南一個在東。不過也沒事兒,我想想啊……我們出版社正好有幾個家是三河、香河的,我就安排他們過去好了!
搜狗閱讀網(wǎng)址: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