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棄前部亂軍,穩(wěn)住陣腳,重新整備,準備反擊。”阿薩法看著在周瑜軍沖擊之下已經徹底糜爛了的前軍,果斷道。
伴隨著其命令,沒有陷入混亂的士卒紛紛向后撤出了一段距離,迅速的重整陣型,重新列陣。
“棄車保帥嗎?”周瑜眼中閃過一絲欣賞之色。
“公瑾,發(fā)現(xiàn)了嗎,對方士卒的韌勁和勇猛有些超出想象。”諸葛亮看著場中的局面,語氣凝重道。
之間雙方陣中被沖散亂作一團的貴霜前軍盡管出現(xiàn)混亂但卻絲毫沒有后退,依然保持著奮勇廝殺。也正是由于對方這種陷入絕對劣勢之中也寸步不退的韌勁,使得后方能夠及時的重整陣型,再次組成陣勢發(fā)起抵抗。
“確實,就是我大楚各軍團能夠做到這點的怕是也不多吧,看來還是缺乏訓練。”周瑜皺眉道。
“我大楚士卒雖然訓練機制和后勤完善,但畢竟征兵時間太短,訓練時間不夠長,而且經歷的戰(zhàn)斗較少。盡管已經算是精銳,但相較于這些貴霜士卒的素質還是要差上一些,特別是在韌性方面。貴霜采取的是募兵制,士卒多是職業(yè)軍人,再加上又有著特殊的宗教信仰為牢,使得他們的底層士卒根本不敢反抗上級貴族的領導,配合后方對于他們家人后代的種種限制,這些士卒征戰(zhàn)起來斗志和韌勁都極為出眾。只是這樣區(qū)區(qū)一支普通軍團都能有如此素質,足見其強大。”諸葛亮道。
周瑜也收起了心中對于貴霜的一些小覷,正視起了這支大軍。親自正面敵對和遙遙觀戰(zhàn)完全不同,后者只能看出兩軍布置,卻無法仔細看到兩軍戰(zhàn)斗的具體情況和諸多細節(jié)。親臨戰(zhàn)斗,周瑜才感覺到貴霜軍的難纏。厚重的盾牌和較高的披甲率,再配合上密集的陣列以及高昂的斗志,這支大軍已經足以讓周瑜側目相視。
“若是貴霜軍中士卒都是這般素質,恐怕我們對于貴霜的吞并計劃要更加謹慎一些了。不過對方的作戰(zhàn)方式似乎都是這種龜甲編隊戰(zhàn)術,太過單一容易針對,或許可從這一點下手。”周瑜道。
在周瑜和諸葛亮閑談間,戰(zhàn)場中央的混戰(zhàn)愈發(fā)的激烈。前方的貴霜士卒發(fā)動近乎自殺式的進攻,后面的貴霜軍重整了陣勢之后繼續(xù)端著巨盾手持長槍向著前方列隊沖鋒。
周瑜軍之前后退的弩兵不知何時已經移動到了大軍的斜側兩翼,同時抗下了第一波進攻的塔盾兵也向兩側移動護在其前方,由之后的長槍兵和刀盾兵頂上接管混戰(zhàn)。靈活的刀盾兵在混戰(zhàn)之中戰(zhàn)斗力遠超其他兵種,整齊的長槍兵在前不斷地桶刺收割,刀盾兵在后方收拾殘敵,殺敵速度不可謂不恐怖。
“射!”
隨著周瑜一聲令下,重新裝填好弩矢的弩兵紛紛對準了前方已經重新整備的貴霜軍,箭如雨下。好不容易重整陣勢的貴霜軍再次出現(xiàn)了些許混亂。
“可惡!前軍加速沖鋒,讓騎兵出動,一定要盡快將對方的弩兵消滅!”阿薩法怒吼道。
弓弩兵的殺傷力其實并不算強,但是對于陣型的破壞和士氣的打擊卻是極為嚴重的。畢竟那般密集的箭矢打在身上,就算有著巨盾和鎧甲保護,撞擊造成的沖擊力也是令人難以抵擋的。而且面對萬箭齊發(fā)的情況下,一般士卒都會發(fā)憷和害怕,從而減慢腳步或者不自覺的躲閃甚至后退。貴霜軍就算斗志再高,但是面對如此密集的箭矢打擊也會出現(xiàn)畏懼的本能,對于戰(zhàn)斗的影響力難以估計。
“若是軍中半數以上皆是熟稔刀槍的強弩手,恐怕這些貴霜軍就更加不足為慮了。只可惜手弩的威力太小,對上這些身著鐵甲的貴霜軍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周瑜略帶惋惜道。
“公瑾,你覺得弓弩兵是軍隊將來的發(fā)展方向?”諸葛亮問道。
“陛下私下曾言,射程越遠越能夠占據主動和優(yōu)勢,遠程部隊才是未來最好的發(fā)展方向。若是我大楚的手弩和強弩的制造水平能夠再提高幾個檔次,簡便其使用強化其威力提高其射程,大量的配備之下,恐怕這天下就再無人可敵。”周瑜眼中閃爍著精芒道。
“你說的簡單,弓弩的制造水平又豈是那般容易突破的?之所以如今的弓弩制造水平提高如此之快,是因為許多的技術在先秦時期遺失了,只不過現(xiàn)在把他們重新拾起來罷了,基本都是在吃老本。這種提高速度最多還能撐個兩三年就不錯了,日后要想如現(xiàn)在這般飛速突破根本就是癡心妄想。而且現(xiàn)在弓弩的制造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越到后面想要改進越艱難。要想達到你理想的要求,怕是沒有幾十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諸葛亮翻了個白眼道,精通匠造之術的他對于周瑜這種“癡心妄想”很是無語。
“而且你知道一把好弩的成本是多少嗎?給全軍配備手弩已經是極限了,想要人人配強弩,就是我大楚如今的富足也根本支撐不住。更何況你所需的還都是鑄造艱難、造價高昂的良弩,一張良弩都足夠再培養(yǎng)一兩個大楚的普通士卒了。似你這般不過五千士卒竟有近千強弩手,還不知足嗎?”一聊起內政方面的問題,諸葛亮就有些忍不住了。
“我大楚的士卒基本都是照著吳起魏武卒的標準進行培養(yǎng)的,耗費的錢糧簡直難以計數。若不是陛下精于內政、生財有道,就是昔日之漢室能夠支撐二三十萬大軍就不錯了。”
“但只可惜啊!我大楚有培養(yǎng)魏武卒之資,卻無培養(yǎng)魏武卒之法,雖是精銳,但比之昔日魏武卒還是差上太多。若是數十萬大軍皆有魏武卒之能,區(qū)區(qū)貴霜又何足掛齒。”周瑜略帶惋惜道。
魏武卒可說是戰(zhàn)國前中期的傳奇,簡直就是無敵的代表,說是以一當十完全當之無愧。當時的吳起率領著魏武卒,大戰(zhàn)共七十二次,全勝六十四次,剩下的還都是平局,基本就沒有敗過。陰晉之戰(zhàn),吳起以五萬魏軍,正面擊敗了十倍于已的秦軍,可謂是真真正正的以一當十。正印證了那句話,兵不在多而在精。
“吳子天縱奇才,若是生在今朝,其成就恐就是孫子、淮陰侯也難比肩。可惜其練兵之法并未傳下,否則我大楚之戰(zhàn)力起碼能翻個番。”諸葛亮也跟著惋惜道。
作為兵家代表人物,孫子長于用兵計略,韓信長于統(tǒng)兵指揮,而吳起則是長于領兵練兵。就能力而言,三人難分軒輊。但架不住袁術現(xiàn)在開了個內政爆表的外掛,錢糧之多令人發(fā)指。當時受資源限制最多維持在五到七萬規(guī)模的魏武卒,袁術現(xiàn)在直接按照百萬規(guī)模來搞都不在話下。
同樣的資源,大楚訓練出的士卒能夠做到以一當三、當四基本就是極限了,而吳起卻能夠做到以一當十,單位戰(zhàn)力估計都快趕上軍魂軍團了,不得不說確實是神一樣的存在。君不見吳起所率的魏武卒和沒有吳起的魏武卒,兩者的差距簡直就是天壤之別。缺少了吳起的訓練之法后,隨著魏武卒核心的不斷流逝得不到補充,后期魏武卒的戰(zhàn)力不過就是和現(xiàn)在的楚軍差不多,甚至還要不如。
像吳起這種練兵大神若是存在于現(xiàn)在,袁術怕是舉國之力也要得其相助。這是能讓全國大軍硬實力起碼翻番的大佬,就是讓袁術供著,估計袁術也不會說什么。
“紀靈將軍練兵之能已是頂尖,尤其是在士卒的忠誠和令行禁止方面幾乎是做到了極致。可比起吳子還是要差上太多。而高順、麴義等將軍所鑄之軍無堅不摧,但卻無法普及全軍,只能用于少數精銳。陛下一直在搜尋吳子之傳承,但至今只得其藥浴之法,卻未得其練兵之法,也不知是否還存于世。”周瑜喟嘆道。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這等傳承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大楚如今之強于史書上已是空前,又何必強求。與其寄托于吳子之傳承,還不如做好自己。就如陛下所說一般,難道沒有先賢我們就不會練兵、不會打仗了?路是人走出來的,既然知道我軍練兵之法遠未至極限,自當努力奮進以彌補。”諸葛亮倒是豁達。
“所言不錯,先賢所能達到的境界,我等遲早也能達到,甚至是超越。”周瑜嘴角掛著微笑,滿是自信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