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三國之我是袁術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孝廉

作者/長不大的肥貓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不要以為古代人很傻。恰恰相反,他們聰明的很,只不過是受到了眼界和時代的限制了而已。

    這個時代不推舉有執政能力的人而推舉孝廉是有道理的。

    無論是舉孝廉的察舉制還是科舉制,其實都是為了國家的統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為了洗腦。

    細想想,舉孝廉舉的是什么?舉的是忠孝仁義的儒家思想。

    你要想當官,你就得清楚并且做到這四個字。只要你做到這四個字,那么事情就好辦了。不管你的管理能力如何,起碼保證你的思想是正確的,能夠服從中央的管理,那就足夠了。

    統治者并不關心下面的百姓會如何,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國家和地位。這些被儒家思想洗腦過的官員不管怎么說,造反的可能性都會很低。

    只要不造反,腦子沒毛病,在地方上任你折騰。只要不鬧出什么民怨沸騰、百姓起義之類的,中央根本不會管你。

    因為大漢太大了,想要不分裂,就得保證思想的統一以及手底下的人聽話。而舉孝廉這個制度出色的做到了這一點。不僅使得各地的官員服服帖帖,而且使得大漢正統的思想深入人心。

    劉備能發家不就靠的是這個嗎?整個天下,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都知道漢室是正統,都知道什么是忠義。

    發明舉孝廉這一方法的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家、統一思想,而并非發展國力之類的。

    因而這個制度其實在這個時代是十分出色的。形成了十分高尚的社會風氣。無數士子乃至百姓都極為重視忠孝仁義,各種義士、孝子和忠臣層出不窮。

    而招賢令的出現,是因為亂世之中,想要奪得天下,缺乏真正有用的人才。

    但和以穩妥為主的守天下不同,打天下需要的是真正有用的人才。

    守天下是因為認為周圍沒有有威脅的對手了,自己只要保住這一切就夠了。進不進步的無所謂,反正已經獨孤求敗了。

    這就好比考試,你只要能夠在所有人中拿到第一就可以了。再多還有意義嗎?

    當你發現你有基礎,不學都能考七八十分,而其他所有人統統不到四十分。那么你就基本沒有再學下去的興趣了,因為累人不說,還沒有意義。

    沒有危機感,怎么會進步?

    現在袁術穿越過來可知道什么叫做危機感。

    大漢現在能拿八十分,但還有三個能拿七十多分甚至八十分的在西邊蹲著呢。

    更何況現在天下大亂,大漢的實力恐怕連七十分都快沒了。

    亂世之中,各諸侯追求的是一統天下。因而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招賢令就應運而出。

    至于后來的科舉,則是隋煬帝為了打破世家大族對于政治的壟斷,為了培養和啟用寒門而開創的。

    其實科舉這個東西也很有意思。和包容萬物的儒家差不多,科舉也是一個包容了舉孝廉和招賢令的政策。

    國家遇到危機的時候,就可以多出一些時政的問題。舉出來一群能吏,來治理國家、發展國力。

    而等到國家強大的時候,就可以出一些詩詞歌賦、四書五經之類的,舉出來一些思想正確的無能之輩,穩定國家。

    畢竟在交通、交流不便的古代,要想管理一個偏遠的地方,派一個思想正確、能力不足的一把手是最穩妥的。

    思想正確保證他不會輕易的反叛和作亂。而能力不足,則保證他就是反叛了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威脅。

    這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愚民政策。明清兩朝不就最擅長這一招嘛!用八股取士來愚官,培養出一群忠心的奴仆來鞏固皇權。絲毫不在乎這束縛了士子們的思想,而且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仔細想想,讓一群只懂得應試做題、攻讀經書的腐儒來管理地方合適嗎?就是他做題做得再好,也只能證明他看經書看得不錯,根本看不出實際的執政能力。

    所以說不要認為科舉就真的那么光鮮亮麗。除了打破了世家的壟斷,從本質上來說,他就是把舉孝廉和招賢令結合起來,然后蒙上了一層更加好看的外皮罷了。

    真正能夠做到唯才是舉的還真不多。到后來甚至出現了科舉的細分。

    比如說清朝,滿人和漢人分開來進行科舉,百姓和官員分開來進行科舉等。

    為什么?因為滿人比看書比不過漢人,官員們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夠有更大的機會。

    察舉制和科舉制本質上都是為了穩固統治,貓膩都不少。不過后者有利于統治者和寒門子弟,也更加成熟而已。

    儒家為什么能夠成為影響中國上千年的正統思想?就是因為包容萬物。諸子百家你都能包容起來。科舉和儒家差不多,也很好的實現了這一點。

    表面上看起來是唯才是舉,多么高大上、名正言順,實際上選什么人還不是跟著皇帝的心思走?

    就跟儒家是一個道理。太平盛世就宣揚孝義,國家危難就儒表法里。

    中國古代統治者一直認為適合漢人生存的地方就只有這么大。

    北方是草原,東方是大海,西方多戈壁,南方煙瘴之地。

    就算知道在更加遙遠的西方也有不少強大的國家和適合生活的環境,那又如何?太遠了啊!

    漢天子根本管理不了這么大的地盤,又不愿意將這些地方封給其他人,以免引起像周朝后期那種主弱仆強的情況。

    在漢天子看來,將這些地方打下來,分封出去也沒什么用。畢竟沒有什么能夠威脅到大漢的,有威脅的都被搞死了。

    像北匈奴,跳了一陣子,結果呢?被大漢一路追到了歐洲。就是這樣倉皇逃竄、元氣大傷的北匈奴,順手還擊敗了羅馬帝國。

    你讓漢天子如何能夠不自信?天下無可戰之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將這些地方分封出去,指不定會出什么事呢!

    論起權謀和發展,誰能比得過漢人?說不定分封出去過個幾十年就會變成一個大敵。

    如果說攻打異族的話,全國上下都會萬眾一心。但如果是同樣漢人統治的國家,那就說不好了。

    自己人打架,不說別的,投敵之類的沒毛病。漢末的張遼、姜維投敵,結果呢?毛事沒有。因為所謂的忠,最大的概念是忠于民族和國家,其次才是忠于自己的主公。

    只要你不做的太過分,就沒人能說你什么。劉備多次寄人籬下,認人為主,不也是依舊有仁義之名嗎?

    唯有呂布比較慘,同時違背了忠孝這兩個普世價值,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所以說名聲才會臭大街。

    漢人之間的內斗要比和異族的戰斗要麻煩和艱難的多。最大的大義就是漢人,其他的都可以掩蓋。

    比如說你可以打著清君側的幌子,諸侯討董不就是這么干的嗎?再比如說你可以說天子昏庸無能,扶持一個姓劉的傀儡。

    這些事都好商量,唯有民族大義一點都不能商量。

    西漢的李陵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就算你是假意投敵,投降了匈奴。但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假意投敵,不管你之前再戰功赫赫,只要有一條事實:你投降了異族,而且攻打了大漢。(后面這條可能是當時漢武帝誤會了李陵)

    結果沒得說,夷滅三族。

    或許這其中有許多的貓膩,但結果就是這么殘忍。你敢投奔異族,就要做好承擔萬世罵名、永世不得翻身的準備。

    一般人誰敢這么做啊?這個時代的普世價值就是,名聲和家族傳承最重要,比之性命都要重要。

    無論家里再窮,就算只剩下一個值錢的東西了,只要父母死了,就必須把這件貴重的東西陪葬。

    寧愿自己餓死,也得讓先人死的風光一點。這種以名聲和忠孝仁義為普世價值的思想,在袁術看來雖然有些跑偏,但總體來說非常優秀。

    也不知道后世的物欲橫流和利益至上是時代的進步還是落后。

    起碼在袁術看來,這個時代的人,節操滿滿。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余姚市| 大方县| 涟水县| 舒城县| 西盟| 商南县| 陵水| 开阳县| 修水县| 温泉县| 高安市| 嘉义县| 庐江县| 乡城县| 交城县| 叙永县| 鄂尔多斯市| 铜鼓县| 德保县| 吴江市| 禹州市| 玉环县| 安宁市| 财经| 临沂市| 眉山市| 汶川县| 定西市| 额济纳旗| 克什克腾旗| 莱阳市| 沅江市| 沅陵县| 綦江县| 耒阳市| 阳朔县| 安陆市| 甘孜县| 常宁市| 肇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