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三國之逆襲成王 正文 第三七七章 爭辯

作者/孜然牛肉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劉公子,左某自知多有得罪,然事出有因,會牽連公子實屬無奈之舉。今日知曉公子大義在心,所做之事皆是為了蒼生社稷,左某深感公子大節,慚愧于心,還望公子恕罪。”

    監牢里、一丈開外的牢房內,左靈跪下叩首,行了個稽首大禮。

    話語嚴肅,滿懷殷切,隨著附近監牢有人嗤笑起來,劉正緩緩坐到炕上,心中倍感舒心。

    左靈開了口,便說明對方覺得有了策反自己的機會,而這同樣也是給了自己機會,只不過正如盧植所言,他還需要過去酸棗會會群雄,然后再在劉備的推動下投靠董卓。

    會多出這么一步自然并非多此一舉。

    劉正仔細考慮過盧植他們的用意,倘若他出獄便跟著左靈走了,便是左靈深信他迫于無奈改變了立場,但董卓那邊未必會信。

    畢竟選擇的路還有那么多,在旁人看來,袁紹、韓馥等人都是值得依靠的人選,可如果他在袁紹等人的排擠下投靠董卓,不僅董卓那邊的人能夠看得更加清晰,覺得他走投無路才不得已做出這種選擇,讓整件事情更加順理成章,就連旁人那些與他有關亦或還在支持他的人,也會覺得他是被逼無奈才出此下策。

    這也會變向減少他的壓力,不至于讓他真的在一瞬間人人喊打,同時在真相大白之前的這段時間里,減少與他有關的人可能受到的傷害。

    所以在時機到達之前,劉正必須拿捏好自己的態度,他心中斟酌了一下,便也冷笑起來,“你以為劉某方才所言的忍辱負重,是在說投靠董卓嗎?董卓這等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膽敢弒帝,我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

    旁人附和幾句,還朝左靈冷嘲熱諷一番,李別罵罵咧咧起來,左靈拉住李別,抬頭望向劉正,“劉公子可有親眼所見董相國弒帝之舉?”

    “你是想說謠言不可信?未免荒唐!莫非是將我關東各州各郡大人都當成不分青紅皂白的牛羊豬豚?你不會是想說,這些大人才是謀逆之人?”

    劉正躺了回去,背對左靈,“狗賊,你二人陷害劉某,劉某若是沒死,來日必報。此時還是閉上嘴巴,免得到時劉某連全尸都不給你們留。”

    “劉正,你講點道理,這事怪我們啊!”李別憤然道,“本就是你家老師和劉和那廝屈打成招,他們過河拆橋,你想叫我們怎么樣?能活命誰不想活?你要找始作俑者,不應該找劉虞和你家老師嗎?”

    見左靈使眼色,李別話鋒一轉,“再說了,你這么厲害,還手握中興劍,這次裹挾大勢南下,我爹和叔父報效朝堂,我不得為了家里考慮?你要是死了,我家才能安寧一些,我關西兒郎才能少死一些人,我不對付你對付誰?”

    “這么說你還是為了關西百姓著想了?”

    劉正扭頭嗤笑,“我是不是還得恭維你一番?感謝你為民除害?白癡啊你!”

    旁人應和幾句,李別一聽就怒了,“劉正,你少擺著張臭臉!如今你我都是階下之囚,誰先死還不一定呢!”

    聽得李別沒兩三句就耿直起來,又見劉正冷哼一聲扭過頭去,左靈急忙朝李別暗暗抬手一壓,想了想,說道:“劉公子,左某自知得罪公子,如今朝不慮夕,也不求公子原諒,只是心中尚有一言,還請公子與諸位靜聽。”

    這“靜聽”二字說完,自然有人抬杠,左靈也不生氣,“我只問諸位,這世上,到底何謂正義,何謂不義?”

    旁人自然也接著嘰里呱啦地冷嘲熱諷,其初衷無非便是“只要是反賊,自己上去踩上一腳,大體上就是英雄”的心態,然而劉正卻是微微皺眉。

    “先秦苛捐雜稅,百姓淪為魚肉,可是不義?高祖斬蛇起義,平定天下,可是正義?”

    這兩個例子都是對于當下百姓來說非黑即白的事情,自然有人嗤笑著說先秦不義,高祖正義,左靈又道:“靈帝苛捐雜稅,百姓淪為魚肉,可是不義?”

    這番話出口,旁人便也沒了話語。

    遠在幽州軍都的平民百姓,能夠接受到的教育大體上不高進一步說,他們沒法像遠在雒陽的人一樣對于皇權有著近乎盲目的崇拜,也沒法找到合適的話來反駁。

    尤其是此前幽州沒有自牧,百姓朝不保夕,不少關到監獄的人其實都有過“如果不是朝廷前些年怎么怎么樣,我也不會鋌而走險”之類的念頭,這時聽得左靈說起,心中自然也覺得靈帝昏庸無道。

    但這大體上只能心里想想,真要說出來就是大逆不道,何況他們順著這個觀點,總覺得這左靈會引導著讓他們以為董卓效仿高祖取而代之都不算什么過分的舉動了,此時如果應下,不等于承認自己是董卓黨羽,也是反賊,所以自然沒有人搭話。

    不過倒也有人看得透徹,反駁道:“靈帝已死,懷王繼位,他可有做錯什么了?這可是當今圣上,董卓以為這大漢天下是他家的嗎?他想廢就廢,他想殺就殺?”劉辯死后謚號懷王,這其中大概是因為董卓在運作,明顯擔任過皇帝的劉辯根本沒有皇帝的謚號從這方面來說,其實也能感受到董卓只手遮天,他不承認劉辯為帝,誰都沒辦法改變。

    “諸位所言不虛。那么我再問諸位,倘若先帝下旨立陛下為當今主上,而此番完全是何進謀逆,妄圖社稷,才有雒陽兵禍,懷王上位的局面。諸位也以為,懷王應該坐在圣上的位置上?”

    有人冷笑道:“呵,且不論先帝有沒有這個旨意。立嫡以貴不立長,立嫡以長不立賢,是古來有之。你這說的不是廢話。”

    “對,古來有之。可還有一句話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說的難聽點,皇帝之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連禮法都由皇帝來定,為什么有人想要誰上位當皇帝,就能讓誰上位?這天下到底是皇帝的天下,還是大臣的天下?”

    左靈義正言辭道:“我知道關乎我大漢君主,到底是立長為先還是立賢為先,諸位心中都有一把尺。靈帝不義不賢大家心中都自有定奪,可他既然下了圣旨,如今懷王卻偏偏上了位,到底是整個天下都不仁不義,還是靈帝不義?敢問諸位,當今圣上可有做錯了什么?你們想廢就廢,想立就立?”

    這句話出口,不少人沉默下來。

    劉正也不得不在心頭佩服左靈一番。

    說起來,這左靈的智力與政治其實不低,都在七十五左右,想來閱歷也極其豐富,能力自然不容小覷。而這番話出口,一副維護皇權的模樣,又無異于像個忠臣義士,劉正也不得不承認,單純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說,他是比較欣賞左靈這種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據理力爭的個性。

    當然,關乎立長立賢這種事情,其實劉正也知道根本說不清楚。

    國家大事,如果立長不立賢,無異于丟掉了根本。但他混了四年漢末也知道,所謂賢根本是沒法定義的,而嫡長則有明確的標準,從這個角度來考慮,想要貫徹皇權世襲,確保自己一脈不丟權力,又不會有兄弟鬩墻、國家不穩的現象,無疑還是需要嫡長子繼承最為合適。

    如果皇帝都不遵守立長立嫡的制度,那么普天之下的人又怎么會遵守,到時候為了些許家產和利益,只怕各地都要發生宗族混亂的事情,整個天下也要因此大亂。

    可以說針對立長立賢一事,各有說辭,劉正其實以往和荀彧等人也不是沒有討論過,但這根本就是一筆糊涂賬,縱使拿出民主的觀點,至少現階段想要重現一千八百年后的制度完全沒可能。

    當然,劉正佩服歸佩服,也知道左靈這些話并非沒有破綻,有人倒也想到了,反駁道:“且不論立長立賢,至少懷王沒犯什么錯,董卓堂而皇之地鳩殺,就是謀逆!更別提到底有沒有圣旨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情,我們又不在雒陽,怎么知道圣上下旨立陛下為太子了!”

    “那我就要問了,諸位又沒在雒陽,怎么就知道是董相國下令鳩殺的懷王?就沒想過有人越俎代庖,為了一己私欲才行此事?亦或因為其他原因?”

    那人一時語塞,旁人卻也見縫插針地冷嘲熱諷幾句,大體上說的也是禍水東引的意思,明顯是不信左靈一面之詞,還是愿意相信大多數人所流傳的那樣。

    左靈卻也不反駁,反而贊同道:“沒錯!董相國此番沒有殺了那鳩殺懷王之人,確實有錯。此事暫且不提。可敢問諸位,昔日當真沒聽說過,先帝要立當今主上為帝的消息?”

    旁人或沉默或否認的過程中,左靈接著道:“有人說陛下此前為董侯,董相國也信董,左某坦言,左某心中未嘗沒有這個想法,也覺得相國定然藏了私心,才敢擁護陛下登基。但諸位有所不知,先帝托孤,以董重將軍與蹇碩、劉備為托孤大臣,又讓董相國進京保衛陛下,這是有圣旨的!但凡你們去過一次雒陽,隨便找一戶當時入朝的官吏家中打聽一番,都能知道先帝臨終之時確實有此詔書。”

    “后來的結果諸位也知道,何進與十常侍斗爭而死,再加上相國確實用了雷霆手段,以至于針對圣旨一事謠言四起,再沒有人信。可諸位細想,袁紹、鮑信之流,本就是何進麾下,其中莫非沒有蹊蹺?”

    “倘若他們當真是真心誠意反抗董相國,當時雒陽沒有城禁,他們這些所謂的忠臣義士為何不立刻出逃,效仿劉公子以義兵起事,反而還要拖延這么久,先前還一直在董相國麾下做事,在董相國不計前嫌以太守刺史職位招攬他們后,又堂而皇之地應下了職務,起兵反抗董相國?”

    左靈反問道:“莫非下旨的便是陛下了?既然不承認董相國,為何就敢憑著圣旨取而代之?還敢收刮民脂民膏,惠利宗族?這等時候,不是應該感覺自己鳩占鵲巢,然后嚴于律己嗎?還有人散播陛下并非先帝所生的流言蜚語,想要另立劉幽州,將天下一分為二,豈非大逆不道?”

    左靈一口官話說得不疾不徐,唯恐旁人聽不清,言辭卻格外犀利,不少人一時無法辯解,劉正見狀便也回過身怒道:“我說你能不能不要嘰嘰喳喳吵得人不得安寧?起義兵不用時間,不用時機?收刮民脂民膏,劉某沒看見,豈能聽你一家之言?圣旨真假,劉某不知便不多嘴,但董卓胡作非為就是事實!鳩殺懷王若沒有他的首肯,誰敢帶兵進宮?如此大事,下毒之人又豈會不再三確認?那鳩殺懷王之人不忠不義,董卓不撇清干系,殺雞儆猴,豈非又應下了此事?”

    劉正一連幾個問題后,冷聲道:“還前往雒陽隨便找個人問,如今那些官吏見了生人上門,誰會不說圣旨確實就有?想憑一張嘴就說服我等,閉嘴吧你。”

    “劉公子有所不知,包括鳩殺懷王在內,當真是事出有因。實在是那些大臣為了一己私欲太過鬧騰,以長幼有序來否決先帝圣旨,妄圖置董相國于死地。董相國也一直為了兄弟鬩墻的事情煩惱不已,于是有人鳩殺懷王徹底根除此事,董相國明知那人是錯,不殺那人,也是因為久居軍營,心知只有如此才能震懾那些心懷鬼胎的群臣,以圖自保。還是那句話,先帝既然立了旨意,一幫大臣有何理由指手畫腳,還以禮法規勸?”

    左靈說這番話時,劉正與旁人一同奚落著讓他閉嘴,待得說完之后,左靈便也拱手掃了一圈,說道:“既然諸位不信左某之言,左某說再多也無用,只是希望諸位有朝一日能去雒陽好好看看,左某臨死之前,一番肺腑,斷然不會有騙諸位的意思。”

    他話鋒一轉:“但左某還要多問一句”

    在不少人的罵喝中,左靈開口問道:“董相國目無王法是不義,那么,劉公子目無王法,勾結黑山黃巾違背劉幽州,可是真的正義?幽州太平數年可來之不易,此番劉幽州會體罰劉公子,豈非也是劉公子目無王法,將這幽州當成后花園一般鬧騰?劉公子難道不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眾人一愣,劉正眉頭頓時又緊皺起來,他就知道這個話題遲早會扯到他身上。

    “烏桓侵擾我幽州不知多少年了,劉公子此舉便是呃,便是”

    有人開著口,說到最后卻也覺得這事還真是說不清楚,還有人甚至覺得劉正與董卓也差不了多少。

    “平定烏桓是大義之舉,可劉幽州可有做錯半分?過河拆橋?我怎么覺得劉幽州裝病是無奈之舉?若是他不示劉公子以弱,倘若黑山軍黃巾軍與騎都尉在幽州造反呢?”

    話語一落,眾口緘默,劉正大怒道:“住口!亂臣賊子,劉某與你們豈有一樣的道理!劉某一心”

    “懷著圣賢之心,做著賊匪之事,劉正,你就是亂臣賊子!”

    一聲冷哼在長廊上響起,腳步聲中,顯露出關羽魁梧的身影。

    他身穿皂衣,腰佩印綬,瞇著丹鳳眼指了指身后,“他可與你說了什么?”

    左靈李別齊齊錯愕的表情中,便見張飛臉色慘白地被兩名獄卒架了過來,后背一片血肉模糊,劉正愣了愣,突然紅了眼下跪道:“云長,你我三人,可是兄弟啊!你為何不先來問我,再責問益德他便是告訴我,我娘病了,劉季匡那鳥廝不讓我娘看病你,何至于此啊”

    他不斷磕頭,“云長,關兄關郡尉,劉某草民求你,求你給草民一家一條活路!草民當真不是要反,便是想要大漢邊塞長治久安。草民,何罪之有啊!”

    左靈望著這一幕,眼看著關羽突然胸口起伏、呼吸氣促,眼前一亮,急忙拉著額李別也跪下磕頭,“關郡尉,我二人自知死罪,但劉公子當真沒有與公孫度有什么書信,前番你未到之前,都是盧植與劉和屈打成招。左某以為,劉公子功大于過,何至于要落個與公孫度一同謀逆的下場!”

    “二哥你我三人,對天發過誓的啊如有違背,天人共戮”張飛也適時抬起頭來,目光含淚。

    關羽呼吸一滯,轉身背對左靈二人,有些紅潤的眼眸望向劉正,兩人對視,眼中各有精芒伴隨晶瑩閃爍不止。

    7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阳| 孟津县| 桦南县| 崇义县| 鲁甸县| 兴宁市| 汤阴县| 莱州市| 商水县| 依安县| 瑞昌市| 化德县| 浠水县| 通化市| 东光县| 金川县| 阜新市| 金昌市| 获嘉县| 巨鹿县| 龙州县| 鸡泽县| 新丰县| 铁岭市| 慈利县| 伊宁市| 平湖市| 五家渠市| 防城港市| 安康市| 洞头县| 泸溪县| 博爱县| 威海市| 平果县| 谢通门县| 东辽县| 四子王旗| 成武县| 仁布县| 石嘴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