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首。上回說到,這貞觀皇帝李世民要以戰止戰,用今日之流血,換西域之五十年太平,一戰而定乾坤!經過詳細謀劃,唐軍兵分兩路:一路在李靖統帥之下,有北線而出追擊伏允可汗;一路有李道宗統領,自南線率先而出攻擊天柱王!
話說這北路軍,在一代名將李靖嚴密追擊之下,勢如破竹!伏允可汗面對唐軍之巨大壓力,不得已燒盡野草,留下千里赤地,輕兵入磧。李靖聽聞如此之不利狀況,冷靜思索之后,決定兵分兩路繼續追擊。一部有自己親率,另一部則有李大亮、薛萬徹率部由北路切斷伏允可汗通往祁連山的退路,并迂回至伏俟城,伺機而攻!
伏允可汗悉聞自己的退路被又一次被李靖徹底截斷之后,頓時如驚弓之鳥一般狼狽不堪。面對如此艱難之處境,他細細考量之后,感覺還是應該與天柱王合兵一處。雖說此時天柱王也是面對李道宗之強大壓力,但是大唐軍隊勞師遠征,面對南部高原地區嚴寒之氣候,也堅守不了多少時日,故而勝利的曙光還是有的!
隨即率部南下,雖說面對這荒蕪之地甚是艱難,但畢竟在這里土生土長,故而這伏允可汗南竄之師還算一路順利,最終二人欣然會師。會師之后的伏允可汗,原想強力擊敗李道宗,但在慕容雷德的建議之下,為了保全實力以圖后計,趁著大唐南北兩路大軍未曾合圍之際,又一次順利逃脫!
當李道宗驚問此息,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此戰陛下之用意正是斬草除根,故而不能就此功虧一簣。隨即命令校曹,增派探子,多方打探這吐谷渾殘部到底逃往何處!不一日有探子回報:根據車轍和馬蹄的痕跡,應該是繼續往南而逃!聽完各路的匯報,李道宗隨即又一次率領所部五萬騎兵繼續向南追去,為的就是窮追不舍,一網打盡!
真是月黑雁飛高,伏允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在無人的苦寒之地,李道宗率部人吃冰,馬啖雪,經過十余日的艱苦行軍,終于在這烏海追上這吐谷渾殘部。而此刻這伏允可汗和天柱王,已經在這里安營扎寨,休息了兩日有余,看起來亦是精神抖擻。面對高原之上的極寒天氣,以及赤地千里的不毛之地,他們萬萬沒想到這李道宗竟然如此窮追不舍,大唐軍隊的戰斗意志竟是如此之強!
此時的唐軍,雖然已經追上了這吐谷渾的最后一支軍隊,但是自己的五萬兵士亦是人困馬乏,為了減少傷亡,李道宗就有了安營扎寨,休息一日,再來最后決戰之想法。可是,聽之此意的王玄策,立馬進言:“元帥不可,要明白,這是我大唐和吐谷渾的最后一戰,從此之后再無吐谷渾!雖然此時我大軍人困馬乏,然,我們數倍與吐谷渾的軍隊。只要如此如此,我想士氣定會瞬間高漲”隨即小聲在李道宗耳邊嘀咕了幾句。聽完王玄策這一席由衷之言,李道宗頓時大喜過望!
原來王玄策給他說到:兵書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既然已經追擊到此,更應一鼓作氣;雖將士人困馬乏,但是將青海驄喂上粟米精力自然恢復;再有李道宗親自激勵士卒,必會士氣高漲,一舉而蕩平吐谷渾!
青海驄原產自波斯,自吐谷渾引進入西海之后,就育成良馬。這李道宗自從奪了這吐谷渾西海養馬之地后,就用以戰養戰之法,將唐軍馬匹悉數換成了這健碩無比的青海驄!
卻見這烏海草原的上空,伴隨著凜冽的寒風,五萬匹經過粟米滋潤的青海驄,四蹄翻騰,長鬃飛揚。壯美的身姿宛若歷盡艱辛穿洋過海的信鴿,宛如暴風雨中勃然奮飛的海燕,更如騰空而起響徹長空的蒼龍!
但見這李道宗,高高揚起馬鞭,器宇軒昂的對列位將士說道:“大唐的勇士們,伏允這老小子,實乃奸邪小人,多次犯我大唐,擾我邊境,殺我父兄,斷我商路,害得眾位兄弟更是南征北討,歷盡無限之艱難。為除此惡患,也為確保我大唐安寧,更為咱們的父母兄弟以后安居樂業,少流淚,不流血,只能夠蕩平吐谷渾,替天行道,換回百年太平。在這烏海之地,只要我們徹底殲滅這兩萬殘兵,吐谷渾將從此徹底消失!經過這一路風餐露宿,我深知此刻大家已疲倦不堪。原本想讓眾兄弟休息一日,養精蓄銳之后再戰!然面對此奸邪小人,吾深感其又將逃脫!成敗在此一舉,故而想問一問眾位兄弟們:你們是想在此刻上陣殺敵,為我大唐再立新功,還是繼續養虎為患,明日再戰呢?
聽此一番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面對李道宗時時刻刻為眾將士之考慮,不少老兵為之動容。雖深感疲倦,但是在高昂的戰斗意志激勵之下,士氣頓時高漲!于是乎,眾將士高舉手中泛著寒光的戰刀,齊聲喊道“殺,殺,殺”頓時,這驚天之聲,響徹云霄,直沖九天!
面對如此恢弘氣勢,李道宗也是感激涕零。隨即意氣風發的勉勵眾將士:“既如此,我就等著喝眾位兄弟的慶功酒!”隨著一聲雄壯有力的“出擊”李道宗揚起戰刀,一馬當先,沖鋒在前。這五萬唐軍見主帥如此,一個個也是盡心用命,猶如下山的猛虎一般,帶著無盡的肅殺之氣,沖向了吐谷渾的營寨!
行軍打仗,重要的就是士氣,士氣越打越高,士氣越壓越低。當士氣高漲的時候,方可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這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也是韓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更是項羽破釜沉舟的勇氣!這伏允可汗和天柱王虧就虧在沒有多讀讀漢家的兵書,只能說這幫吐谷渾人,玩戰法、玩韜略、玩激勵人的心性,真的比不了這泱泱中華的博大精深。
王玄策僅僅在李道宗耳邊嘰咕幾句,這李道宗已經明白了其用意。就是要激勵我大唐將士,奮勇殺敵!只有在此刻給他們說明白,點透徹,這就是最后一戰,不成功我們就得繼續打,成功了我們都可以休息了!明白的告訴他們此刻的吐谷渾也就兩萬殘兵,而我們可是五萬虎狼之師。雖說疲憊,但是兩個半人殺他一個,也不是什么大問題!明白的告訴他們為了家人,為了兒女,為了國家更應該一馬當先!
正是因為李道宗抓住了人性之根本,這些大唐將士們,才猶如兇狠無比的草原狼一般,在頭狼的帶領之下,只想用盡自己最后一份力氣,好好殺敵,好好建功立業!不僅為了自己幸福的生活,更是為了國家的和平與安寧!
就這樣經過小半天的激烈戰斗,吐谷渾的兩萬殘兵已經被大唐的五萬虎狼之師殺的潰不成軍!只見這烏海草原之上,狼煙四起,血流成河,一匹匹倒下的戰馬不住的哀鳴著;一個個殘缺的尸體,不僅訴說著戰爭的殘酷與激烈,更是道盡了無限的人生蒼涼!
慕容雷德和天柱王雖然有無畏的勇氣,不怕死,不懼死,不停的揮舞戰刀斬殺唐軍士卒,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將軍的實力終究影響不了戰爭的最終走向;于是二位誓死不降,力竭而亡!
此刻的李道宗望著這一幕,對這兩位已經對陣了很久的老對手,也是充滿了敬意。在戰爭結束的時候,看著二位遍體鱗傷的尸體,特意傳令:“厚葬之”。只有尊敬對手,只有正視對手,方可戰勝對手。將軍與將軍,統帥與統帥,只要能夠站在這個位置,必定存在著某些閃光之處。每一位軍人的職責就是打仗,就是保家衛國,故而拋棄國家之層面,在李道宗眼中,他們二位亦是英雄!這不僅是義氣,更是情懷,雖說打心眼里不想讓他們死,但是他們又不得不死!而尉遲占飛、王玄策、周曾、李景恒、陳雷等諸位將領,都不曾理解李道宗此時的用意;不過很多年后,隨著親身體驗,才感知這一切!
經此一戰,李道宗率部大破吐谷渾,斬殺一萬五千余人。當他帶著大唐兵士攻入吐谷渾帥帳的時候,只見這伏允可汗正端坐在自己的王座之上,他明白這就是他的宿命,該來的終歸來了!兩個人就這樣四目相對;伏允可汗用霸氣的眼神看著李道宗;李道宗也用他渴望的眼神回望這他,這個眼神明確的告訴他:到長安活下去!雖說這份眼神是他渴望的,但是他依舊用眼神拒絕了李道宗的請求。只是微微一笑,就拿起在御案上放著的配刀,揮刀自刎,鮮血刷的一下飛出一丈來高,不僅染紅了御案,更染紅了整個潔白的大帳,倒在了自己的王座之上!這一幕,王玄策等人看的真真!
李道宗隨即伸出手去阻攔,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這一切就這樣黯然結束。看著已經倒下的一代雄主伏允可汗,亦是百感交集,此刻他的心情憂傷中帶著惋惜。憂傷的是生命中突然少了一個對手;惋惜的則是一代雄主走了彎路!
憑借他的才智,兩國之間原本可以和平相處,和睦共融!可是他為了一己私欲,為了統領西域,不停地率兵騷擾各國,犯我大唐;陷百姓于水火,視生命如兒戲,這都是你造的孽!你的離去兩國將會平靜,西域更會安寧,用你的死換取西域寧靜,百姓安居,也算是你的宿命!李道宗,英雄相惜,隨又傳令“厚葬之”!
其實,在伏允可汗自刎的那一刻:他看著李道宗,亦是感慨萬千。他想了很多很多,回味這執政的三十九年來,自己的江山社稷,在自己窮兵黷武的霸道式管理下壯大,更是在自己霸道式的治理中一步步走向深淵,至今日被自己親手斷送!在聽聞李靖掛帥的那一刻,他依舊以為李靖會按照蕩平東突厥的策略,直搗王庭,來一招猛虎掏心,擒賊擒王的突襲戰;因此才不停逃竄,不僅想消弱唐軍實力,更為斷其糧道,讓其補給不濟。不曾想李靖竟然兵分兩路,采用大迂回,大包抄,大舉掃蕩之戰略,一路窮追猛打,來了一場硬碰硬的殲滅戰!至今日還能說什么呢,成王敗寇,與其茍延殘喘的活著,還不如有氣節的死去更加安生!他這一生亦是不怕死,不懼死!當這些日子,看著血流成河的戰場,看著一個個戰死沙場的吐谷渾勇士,在他眼前倒下的那一刻,他才明白了生的可貴,畏死方惜生!然,一切都已經結束了!此刻只能自刎而死,以謝天下,以回報這些死去的吐谷渾勇士!
人需要的就是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才會豁然開朗!目睹這一幕的王玄策李景恒等人,也是深深的被這種勇氣所折服!被這種精神所感動!
一切就這樣結束了!
李道宗和大唐的將士們,終于松了一口氣了。當看著父王自刎而死之后,伏允可汗的兒子伏順也隨即投降于唐軍。
這就是兵敗如山倒,當吐谷渾各殘部,聽聞伏允可汗被唐軍打敗并自刎而死,且其長子伏順已經歸順唐朝的時候,頓時就沒有了太多的斗志。
這個時候,一代戰神,大唐的標桿,名將李靖聽聞南線告捷,隨即命令部下吳仁攻占曼都山,在此一役徹底斬殺吐谷渾另一位著名人物名王。獲得牛羊馬匹不計其數。緊接著李靖又親率主力在牛心堆、赤水源擊敗吐谷渾已故可汗伏允的心腹重臣慕容孝雋,繳獲雜畜數萬。隨后,李靖又和自己所部眾位將領合兵一處,在赤海大破吐谷渾天柱三部落,收雜畜二十余萬;最后,又命李大亮追擊吐谷渾零星余黨,到達且末西境大破之,又俘獲吐谷渾雜畜五萬。至此,吐谷渾各部悉數平定!
就這樣,戰爭徹底結束了,立國三百余年的吐谷渾在此刻已經不復存在,他的輝煌歷史,徹底畫上了一個句號!
消息傳至長安,身在大興宮的李世民,欣喜若狂;更欣慰的則是聽從魏征之策,一舉而乾坤定,至此西域再無大的戰事。一切就此安定!特傳旨李靖班師回朝,李道宗繼續鎮守涼州,諸位將領建功勞簿,論功行賞!
經過這一場戰爭,吐谷渾基本已經沒有了興起的實力,鑒于人心所向,李世民依舊冊封伏順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渾成為唐朝屬國。兩千石官吏任免均有大唐朝廷做決定。被阻斷多年的絲綢之路的大門,就這樣又一次,向西方諸國張開了他雄厚的臂膀!面對如此之偉業,李世民甚是欣慰,絲綢之路又一次的繁華了起來,大唐盛世,萬邦來朝,就此開啟。
而為國征戰的大唐將士,按照功勞簿,也一個個領得獎賞,回家耕田種地,其樂融融。夕陽西下,又是一個霞光漫天,五光十色的傍晚,朵朵云彩在夕陽的伴隨下,顯得精彩紛呈。此時的李世民,站在大興宮太極殿上,遙望遠方依舊是這樣井然有序。每當國家有大事的時候,五彩霞光總是如約而至,不禁想起了故人,想起了曾經的往昔……
隨著戰爭的結束,李道宗也輕松了起來,心情瞬間舒緩了很多。閑來無事,才想起王玄策所用之火雷槍法,還未曾問起來歷,就準備約其一敘!
再回過頭來,看看王玄策,此時的他正在思考這一路走來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對自己的啟發。至涼州,僅一隊正爾,多虧李道宗慧眼識珠,升了偏將。和李道宗的一番生死論,再加上這些日子的經歷,也終讓他體驗生之可貴。偷襲存糧地,深感為將之痛快;雪地追擊兩千里,深感當兵之艱辛,用兵之傳奇。縱觀皇帝之謀略,更是明了其一勞永逸,永除后患之決心!李靖、李道宗、段志玄、侯君集在這場戰爭中都閃閃發光,個個用兵如神,通過他們的榜樣之力量,也讓王玄策明了了,只要目標確定,就一定能夠勝利,這就是士氣與信心的作用。回望自己,好像欠缺了很多,他們不僅是自己的榜樣,更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雖然王玄策對戰爭的結束也感到了開心與歡愉,但是,總感覺有這么一雙眼睛在暗地里望著自己……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