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后,根據(jù)這譯經(jīng)的需要,玄奘法師具體與朝廷對接之工作,以及關于玄奘法師之用度所需,李世民特令王玄策全權負責,當需要何物之時,悉數(shù)報上即可。
隨著這一切的準備就緒,不僅玄奘法師的譯經(jīng)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且在李世民的親自督促之下,這水陸法會,也是有序的召開這。
當然這君臣策對也是常有之事,玄奘時常進宮陪伴李世民,而李世民也時常來到這弘福寺內視察玄奘法師的譯經(jīng)工作……
此去時光,又是不少日子,玄奘法師也漸漸的習慣了回歸大唐的生活。隨著事情的穩(wěn)定下來,一切都顯著這樣的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因為在這譯經(jīng)的協(xié)調工作上,時常需要與王玄策細心溝通,再加上以前就是舊相識,因此兩人之間也日漸熟悉,感情也日漸深厚。
在日常的閑談之中王玄策通過玄奘法師,也了解了更多西域各國之風俗風貌,人情世故。當然,經(jīng)過玄奘法師這一番聲情并茂的講解,也讓他這一顆未曾出世之心,更加的深感好奇與深切向往。不由自主的在他的人生之路上,埋下了一個更大的棋子……
在這個兩丈見方的禪堂中,一個臨窗而置的細木方桌,三個用蒲草編織的蒲團,外加方桌之上一套典雅的茶具,以及沿墻而放的不少經(jīng)書,就構成了玄奘法師禪堂的所有裝扮。
今日,他們二人又抽得一時的清閑,于是就臨窗而座,飲茶論道,暢談人生。隨著茶水的第三次沸騰,頓時茶香四溢,滿屋生香。
隨著他們細細的品味茶的清香,回味生活的真諦,暢談佛教人生之時。不曾想這李世民已經(jīng)帶著小侍從在這禪堂外,靜聽了多時,因不忍打擾玄奘法師之雅興,故而沒有進來。
趁著他們談話稍稍停下的間隙,于是,就帶著喜悅的心情走了進來……
當二人發(fā)現(xiàn)陛下已靜聽多時之時,趕忙起身施禮致歉。李世民則是頗為大度的,揮一揮手示意他們不必介懷。隨著李世民面對窗子而作,玄奘法師和王玄策也在李世民的恩賜之下,圍坐在桌子旁邊。
在玄奘法師親自為陛下斟上一盞香茗之后,這李世民就輕輕的捏起素色茶盞,咂上這么一口,溫婉的說道:“這些時日,朕觀法師一番見解與論點,詞論典雅,風節(jié)貞峻,絲毫不屬于古人,實乃公輔之才呀。”
“陛下過獎了,玄奘僅乃一介沙門而已,僅對佛教典籍甚為熟悉罷了”
聽此一言,但見這李世民帶著滿滿的誠意,略有所思的說道:“既如此,不知法師還俗可好,以輔佐朕,治理天下。”
聽聞陛下之本意,二人均帶著詫異之目光看了李世民一眼,發(fā)現(xiàn)不像說笑之時。玄奘法師于是稍加思索之后就回復到:
“玄奘聽聞陛下之言,不僅甚為感動,更為陛下求賢之心所敬佩。然玄奘自幼時就皈依佛道,深習各派法門;至今不知孔教之本義,更沒有治國理政之方略。如若還俗,無異乘順流之舟,放棄水路而走陸路一般。不僅沒有功勞,反而拖了陛下之后腿;玄奘愿意憑借畢生之修行,用佛道以報陛下知遇之恩。如若此,玄奘甚幸!”在這番言辭懇切的話語之后,只見玄奘法師,趕忙起身,長長伏地而跪拜李世民。
觀此志誠之心,李世民也不好再說什么。因此,就伸手扶起了玄奘法師,答應了他的要求。待其又輕咂一口香茗之后,就想請教玄奘法師這一路西行所遇到的故事。
聽聞此意,玄奘法師就欣喜的從這前出涼州說起,沿著玉門關,講到了伊吾,談到了高昌。在訴說高昌之時,特意提起被高昌國王麴文泰盛情挽留,送金供銀之事。面對他的這番恩情,玄奘法師亦是答應在其求法歸來之時,于高昌說法三年,不曾想歸來之時,麴文泰已經(jīng)作古。
聽到這里,李世民就打斷了玄奘法師的話語,哈哈大笑到:“不曾想這麴文泰,對法師竟是如此之禮遇。想當年這麴文泰陽奉陰違,暗地里聯(lián)合西突厥,阻斷我西域商道,又時常侵犯伊吾。朕多次征其入朝,他總是借故推脫,于是乎在貞觀十三年,在他再次侵犯伊吾之時,朕特命行軍道總管侯君集揮師直逼高昌,不曾想大軍還未曾到達,他已經(jīng)給嚇死了!
隨著李世民的話語,王玄策就接話道:“這就是小人之下場,壞事做盡,還想祈求佛祖之庇佑,實在是愧對法師的一片志誠之心。此陽奉陰違之人,不封朝廷旨意,一言不合,就肆意侵吞鄰國。正是應了那句讖語:高昌兵馬如霜雪,大唐兵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滅!”
“正是如此,勤懇正直之人即使不修佛法,只要信佛自有佛陀庇佑。換言之,不管何人,只要秉承善念,佛就在心中。而貪婪之人,即使供養(yǎng)再多財物,也消除不了本世之惡念”玄奘法師也隨著他們的話語說道。
聽聞此言,三人也都相視一笑,心境坦然。
待玄奘法師訴說完這西行的趣事之后,只見王玄策腦海一閃,就這樣說道:“法師既然對西域各國如此之了解,并且還游歷一百多個國家,這自是前無古人的壯舉。我感覺法師可否將此次游歷,整理成書,以流傳后世”。
“對對對,玄策所言甚善。朕以為可以分成:疆域情況,人口數(shù)量,四時歲時,邑居衣著,文字教育,飲食宗教,賦稅物產等等方面,像山海經(jīng)那樣詳細的敘述”李世民也是欣喜的對玄奘法師建議道。
聽聞二位之言,玄奘法師也感覺到,是該留下此書,以流傳后世,于是就開口向陛下請求道:“既如此,那就請陛下親賜一書名吧!”
但見這李世民,轉念一想就說到:“那就稱作《大唐西域記》吧”
于是乎,在以后的日子里,巍峨宏大之《大唐西域記》就在玄奘法師口述,辯機和尚手書之下誕生了。
這本書不僅為中國史學界研究西域天竺歷史指明了方向。更為混亂漆黑的印度歷史,留下了燦爛的一抹亮光。
這本書就像一根火炬一樣,不僅照亮了塵封已久的印度歷史,更為后世的考古學者和印度學者提供了詳實的史料。
當然也為本書的主人公王玄策提供了一個了解天竺,學習天竺的簡潔途徑,更為其以后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地理學基礎……
小知識:在唐初,有兩本介紹五印度的書籍,其中一本就是玄奘法師所撰的《大唐西域記》;另一本則是王玄策在后來書寫的《中天竺游記》。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