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這一日,天剛蒙蒙亮,陳茂材已經早早的起來了,為的就是弄清楚周曾這些日子,到底是在干什么。可是不曾想,他早他亦早,在這陳茂材剛出了這門口,就與這周曾撞了個滿懷。
周曾一看是他,就準備奪路而走。結果卻被陳茂材給攔住了:“站住,你小子又干啥去,為啥這段時間都見不到你人呢?”
“你管我呢,快讓開,別打擾我”周曾顯得急切,且強硬的回到。
“唉……你這臭小子,別不識好人心呀,關心你下還有錯了都?”陳茂材甚是抱怨的指著周曾嘚瑟道。
“別管了,過一段你就知道了,我還有急事”這周曾話語之間,就推開了陳茂材不耐煩的奪路而走。惹得陳茂材無奈的搖著頭,自言自語道:“唉,這小子,真是搞不懂!”
這事,要想弄明白,還得從他們參觀完這司砲監之后說起。自從那天分別以后,周曾對這黑火藥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很是奇怪,為什么就幾樣普通物品兌到一塊,細細碾碎之后,會發生這么大的威力。故而想刨根問底!
于是乎,轉念一想,這些日子反正也甚是清閑,與其閑著沒事干,還不如多去這司砲監走走。
剛開始幾天,李畋見到這個二十來歲的彪形大漢,天天前來這司砲監,以為是受了王玄策的授意。但是,經過一番了解之后,周曾就吞吞吐吐的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想要學習這制作爆竹以及碾壓黑火藥之技藝。換言之,就是要拜李畋為師。
當弄明白其來意之后,李畋隨即就斷然拒絕。雖說與周曾僅僅只有幾面之緣,但是他已經能夠看出周曾這大大咧咧的性格。而碾壓黑火藥之過程,甚是危險,一不小心就會發生爆炸;做這個行業,需要的是膽大心細,謹慎精致之人,而不是周曾這種毛里毛糙,大大咧咧之人。所以,為了其安全考慮,盡管他數次請求,李畋始終沒有同意。
可是這周曾,二桿子性格出來的時候,總是這么不折不撓,絲毫沒有退卻的意思。每當天一亮,就來到這司砲監的門口,等候李畋的到來。
李畋也是一個堅貞之人,向來心細,故而也不曾被其感動。可是隨著時日的漸長,再堅貞的心,也被這個彪形大漢的志誠之心所打動。
故而在一個瓢潑大雨的早上,看著周曾又早早的到來,隨即就將其讓到了正廳。對他語重心長的說道:“制作黑火藥,不是我不想收你,而是因為情況的使然,必須需要心細之人才行。如若一不小心,有絲毫偏差,引起爆炸是小,丟了性命可是事大。人生在世,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都有其應有之使命。是要堅貞剛強的活著,而不是做這無畏的犧牲,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當周曾弄明白李畋的意思之后,趕忙跪下說道:“我明白先生之意思,更明白制作黑火藥之危險,正是因為明白這份危險,了知這份精細,才能讓我更加珍惜生命。萬望先生將我收下,我必將秉承先生之教誨,細心做事,保證不出現絲毫差錯。”
讓李畋萬萬沒有想到的則是,這個平時大大咧咧之人;在此時,竟然能夠說出這番如此至誠之真理。待他對其又是一番上下端詳之后,又回味這,這些日子周曾的所作所為,以及堅韌的毅力;確實像一個粗中有細之人。故而深思熟慮之后,就點頭答應了周曾的請求。
這周曾,聽聞李畋答應收下自己,頓時欣喜若狂。按照應有之禮制,行了這三跪九叩之拜師大禮!
而李畋也將一枚雕刻的甚為精巧的一木制爆竹送給了他,作為火藥一門的信物。只見這枚精巧的爆竹,高約五寸,周長兩寸,用上等硬木雕刻而成。最外層密密麻麻的刻了甚多之小字,仔細看之,原來就是火藥之制作方法。
而這信物打開之后,里面一層也是甚多密密麻麻之小字,介紹的則是如何制作爆竹之方法。再打開,就是最里面的一層,只見上面依舊是密密麻麻的刻滿了甚多的小字,書寫的則是這“驚天雷”制作之法。
當收到如此之信物,周曾又是大喜,于是倒頭又拜。
自此以后,這周曾就時常跟隨李畋,學習這制作技巧與制作方法。通過后續的觀察,李畋的確發現自己沒有收錯這個徒弟,因為他發現他的確是一個膽大心細之人。
沒多少時日,周曾不僅精通這火藥的壓制比例,更熟練了這爆竹的制作技巧。同時讓他們沒有想到的則是,他又根據師父的引導,研發出了不同的爆竹,因此深得李畋的歡心。
話再說回來,這次周曾急急忙忙奪路而走之原因:則是突然想起了這火藥的改進事項,故而也容不得陳茂材耽擱自己的時間。所以就有了剛才這一幕。
聽老一輩的人時常說起,一技在手,吃喝不愁;也聽父母時常說道,技多不壓身。
幾句簡單的俗語,道盡了中國文化傳承的脈絡。師徒關系,永遠是除了父母關系之外,構成中國文化脈絡最重要的關系。
正是由于這口口相傳,師徒相傳,心眼相傳,才讓中國的先進文化,先進技巧歷經千年而生生不息。而這種傳承更是秉承父母之恩,無私之義,道德之尺,暢行于華夏大地!
當王玄策與陳茂材弄明白,李畋收周曾為徒之事,則是在兩個多月以后。這一日,當周曾拿著一個黑色的家伙,回到他們的邸時,兩人才明白這幾個月來,他每天早出晚歸之用意……
因為已經過去了不少時日,陳茂材也早已忘卻了這個東西是什么,故而詫異的問到:“此乃何物?”
不過這王玄策,因為多次見過這東西,因此就隨口回復到:“這不就是震天雷嗎?李畋的東西”
“對,大哥說對了,此物就叫震天雷,我剛剛改進的。”周曾隨即霸氣的對他們說道。
看著二人深感詫異,這周曾于是樂呵呵一笑。不僅沒有多加賣關子,反倒是將這一段,早出晚歸以及拜師李畋之事盡數告知他們。
當聽聞,李畋收周曾為徒之時,王玄策不由自主的就為周曾這份福報,感到欣慰。而陳茂材也被周曾這份志誠之心,深深感動……
于是二人,不約而同的對他投去了贊嘆的目光……
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一顆恒心,就如周曾這般。只要想做,就一直的堅守下去,只有這樣才可以獲得師父的任何,獲得別人的幫助……路也才會更加的順暢……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