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以茶論道開話題 有尺玄機講現狀(上) (第1/1頁)
陌生人變成熟悉人,不僅僅只通過第一感覺來感知,更多的則是需要通過深談、詳談、細談,只有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直觀,最簡單的印象。
王玄策等人在這烏萇國也游歷了不少時日,正是因為聽說靈驗,所以才把這拓印佛足跡印記,以及觀瞻這佛影窟之事放到了最后壓軸來做。可是面對這神奇的一幕幕場景,雖說他們也相信這是佛陀的愿力使然,但是更多的,更深層側的禪理禪機,則想向圓融法師細細請教……
在圓融法師這個年紀,他也是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面對著眼前的一切,雖說他也甚是明了,但是也是無力回天,畢竟在整個天竺,這是環境的使然,不是他一人一力能夠做到的。隨著觀瞻的結束,他也想了解更多關于大唐佛教的一些問題,因此就向王玄策發出了這樣的邀請:“王長史,這觀瞻了這么久,看樣子大家也都也乏了很多,不如就到老僧的禪堂喝杯茶,暢談一番如何?”
聽得圓融法師這樣的邀請,王玄策自然是頗為欣喜,于是就引著周陳二人,在圓融法師的引領下,入了這佛影寺后方的禪堂之中。
只見這禪堂處在一個清靜的小院之中,門前的兩顆頗有年頭的菩提樹,不僅枝繁葉茂,更將整個禪堂籠罩在樹蔭之中;當然這禪堂也是清一色的用山石堆砌而成。圓融法師推開了厚重結識的木門,就引著他們入了這禪堂,里面的空間也不是太大,但是足矣容納他們四人,外加迎接他們的青年沙彌。
細細揣摩起來,禪堂也很是簡陋,除了在這正中的四方桌以及四個蒲團,外加圍著墻零零散散放置的一些貝葉經和一尊一尺來高的佛陀坐像之外,別無他物。哦,對了,這桌子正中還有一套飲茶器具,但是這飲茶器具并不如大唐那般精致,僅僅只是普通的陶壺,外加一個炭爐,一個濾網,四個茶盞罷了。
在圓融法師的禮讓之下,王玄策引著周陳二人也都按照禮數,盡數落座,而那個青年沙彌則侍立在圓融法師一旁。隨著圓融法師熟練的開始煮茶,則引起了王玄策默默注視這這套簡陋的茶具,對他們說道:“大師的這套茶具可是簡陋的很呀,看樣子似乎是咱們本地這些年專門生產出來的?”
“王長史好眼力,自從前些年,飲茶之風有你們大唐,傳入我五印度之后,我們這的不少百姓,也好上了這口,這是老僧下山之時,看到這市井之中,有這樣的飲茶之之具,就購買了回來。當年也聽玄奘法師說起過這煮茶直返,于是當煮上這么一壺香茗之后,發現這味道也是好的緊呀”圓融法師,一邊對他們說這,一邊欣喜的煮著茶。
沒多大一會,隨著熊熊炭火的燃燒,這茶湯已經煮好,頓時茶香四溢,飄滿了這個不大的禪堂。待稍涼之后,圓融法師就細心的將這茶湯通過濾網,緩緩的斟入茶盞之中。在起禮讓之下,王玄策三人也輕輕的捏起茶盞,在鼻尖嗅上這么一口,頓時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這茶不錯,味道絲毫不輸于我們大唐的茶,回甘甚好,口舌生津”王玄策輕輕地咂這茶,回復到。
“這飲茶方式雖然簡陋,但是煮出來的茶,確實也頗為雅致、甘甜”陳茂材也是隨著王玄策的話語接話到,因為這周曾向來大大咧咧,對這飲茶之事,也不甚了解,所以,對他來說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因此就這樣默默的注視這他們三人,輕輕的品著香茗。
“王長史過獎了,如若你們大唐飲茶之風比起細致來,我們這飲茶之風就是粗狂。盡管如此,但是兩種形態,細細揣摩起來各有長短。你們大唐的飲茶之風,雅致中伴著精巧;而我們這飲茶之風,僅僅就是簡單,省事,省力;雖說結果相同,但是比起你們修身養性的方面確是差之很多。”圓融法師隨著他們的話語就說出了這兩種飲茶之風的不同。
其實王玄策也明白,這句話中,闡釋這濃厚的禪理:結果相同,過程卻不一樣,我們做人做事,要的是過程還是結果呢?如若追求過程就如大唐的飲茶之法一樣;如若追求結果,則像圓融法師這般飲茶即可,既簡單,又直白……
于是,這王玄策也是對這圓融法師這句話微微一笑道:“方式相同,結果卻不一樣,看來法師也是一個追求結果之人呀。”
“唉,王長史,此言差矣。這要看是什么事情了,萬事萬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是在這件事情上面,老僧傾向于這種簡單的過程,不俗的結果罷了”圓融法師輕輕地砸了一口茶之后,微笑著對他們說道。
一句話,惹得眾人會心一笑。這一份笑意,不僅是對認知的理解,更是對不同方式的選擇。
隨著話題的談開,王玄策于是就說出了這心頭的疑慮:“法師,玄策自從入了咱們這佛影寺之后,突然發現咱們這寺院之中與其他佛寺有這最大的一個不同之處,就是這佛像均是用石頭雕刻而成,并且還沒有這高大威猛之態;不像其他寺院佛像高聳,并且裹塑這金身,這是為何?”
“對,這個問題也映襯在我心頭很久,我等自從入了這五天竺之后,咱們這佛影寺是目前見到的唯一一個特例”陳茂材隨著王玄策的話語,也說出了心中的疑惑。而周曾依舊點了點頭,向圓融法師投來了和他們相同的質疑目光。
聽此一問,這圓融法師則是哈哈大笑。而其身旁侍立的青年沙彌也是微微一笑。觀如此之景,王玄策等人又一次深陷迷惑的疑團之中,不由得就脫口而出:“大師,為何發笑呢?”
“佛法的本意,就是教人棄惡揚善,正本清源。人生也就是這幾十年之光陰,佛陀就是引領這眾人脫離這種煩惱,脫離這種世俗騷擾的指明燈,同時為國家,為百姓做出應有的貢獻罷了。”只見圓融法師看了他們一眼之后,接著又說道……
閱讀網址:m.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