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對于一個人來說,可能是百歲生命的十分之一,而對于一個邦國來說,無非是其社稷綿延的一個瞬間罷了。倘若這個邦國能夠千秋萬載的統治下去,那十年更是滄海一粟,毫無可以紀念的意義。
不過,趙王雍十年,是趙國人不得不紀念的一個日子。在前一個十年里,由趙雍推動的變法,徹底改變了趙國的面貌。
首先,趙國的領土拓展了千里,囊括了仇敵中山的大半部土地,和燕國相交,向西則吞并了林胡、樓煩的土地,直達陰山山麓,和匈奴做起了鄰居。國土面積越過了秦國和齊國,成為僅次于楚國的存在。不過,去年的澠池之會之后,秦王和趙王會盟,秦王保證暫時不攻打韓國,轉而南下攻擊巴蜀之地,如今戰局非常順利,吞滅巴蜀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一旦巴蜀為秦國所有,那么國土面積將和趙國在伯仲之間。
其次,趙國的戶數翻了何止一番。在趙國鼓勵耕種,抑制商業,和不斷開放荒地為流民所有的支持下,趙國的人口數一舉超過之前歷任趙侯所擁有的人數,將近三百萬,在中原各國中,可謂鼎盛一時。
其三,人口的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糧食產量的增收。特別是趙雍在新設立的北方五郡,趙國與齊國、中山國之間的河間郡、邯鄲郡都設立的軍屯制度,而且將罪大惡極的囚犯遷徙到這些邊境地區開放荒地,導致趙國的糧食產量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趙雍曾和鹖冠子商議過,趙國新政將以十年之期為節點,漸次推進。如今十年之期已過,趙國的進一步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
首先,趙雍下令,將之前較為粗糙的軍功爵制再一次進行改革。重新厘定爵制等級制度,建立“君(候)、卿、大夫、士”四級制度,其中君、侯并列,不同在于君屬于賜爵,候屬于賞爵,用以賞賜歸附之功者。卿分上卿(客卿)、亞卿、少卿三等,上卿和客卿并列,但是上卿屬于賜爵,客卿屬于賞爵,用于賞賜別國來趙國的優秀人才;大夫和士各有等級之屬。
第二,軍功爵制的改革也推動了趙國官職體系的重新建立。建立以白虎殿為中心的五卿制度,以“司徒、司空、司馬、司寇、御史”為核心,負責國家具體政策的審議和制定,爵位在君候一級可擔任,御史以大夫爵充任。
設立太常、中尉、少府、宗正、廷尉、國尉六職六寺,由上卿(客卿)、亞卿擔任主官,亞卿、少卿充任副職或職屬。其中:
太常掌邦國禮儀之事,凡屬內外禮制之屬,皆為太常所負責;
中尉掌管官吏選拔任用之事,凡屬內外職官選拔、升遷、貶謫、罷黜之事,悉歸統管;
少府掌戶口、賦役、度支錢糧、稅收之事,凡屬土地稅役之事,悉歸統管;
宗正掌宗室事務,凡宗室之一應事務均屬于宗正所管;
廷尉掌刑獄事務,凡律法、刑名、審判及處刑之事,悉歸統管;
國尉掌兵馬事務,凡軍隊之軍械軍令之事務,悉歸統管;
趙國這套新的官職體系,打破了四卿負責專事專責的慣例,而是以榮譽職位的身份成為趙國的管理核心,將四卿負責之事分別劃分給了六職六寺,四卿只負責參與國策的制定和審議。并且首次將御史這一職務專責化,參與政事并監督官吏。也首次設立了宗正一職,專門負責趙國宗室事務,雖然趙成仍然是趙國宗室的族長,但是具體的事務交由了宗正負責。
第三,設立御使大夫一職,監察朝廷、諸侯官吏的失職和不法行為,同時也負責保管朝廷的檔案文件。御史大夫屬于侍從官,由君主挑選爵為大夫者二三人充任,記錄重要文件。凡國家政策條例,必出自于白虎殿,而白虎殿制定的條例,無御史之署名無以成文,無趙王之印信不能成令。白虎殿無虎符不能節制調動兵馬。
第四,地方體系上,繼續深化郡縣并行制度。在趙國的邊境地區設立郡,在內陸地區設立縣?び锌な、郡尉和郡監,下轄數量不等的縣?な厥且豢らL官,負責全郡政務,郡尉負責一郡之軍事安排,郡監負責監督郡下所有屬官之工作。三人皆由趙王任免,白虎殿下令任職。
縣由縣令、縣丞和縣尉三人負責,縣令負責具體政務,縣丞掌一縣之法律事務,縣尉負責治安管理。
趙雍的四條改革政令,不再對于趙國之前的經濟政策進行修改,而是調整和深化了趙國之前的官吏體系。首先,將已經逐漸淪為參謀機構的白虎殿第一次進行了職能的明確,定義為制定和審議機構,白虎殿的政令,也沒有了法律效力,而是收回到了趙王手中。同時加入御史一職,第一次將監察制度引入到了趙國的官僚體系當中,可以說在七國之中,也是首次。
白虎殿地位的削弱,隨之而來的是職能部門的權利加強,六大職能部門擺脫了四卿的掣肘,可以通過各自的職能運轉,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當然,六個部門和白虎殿之前也互為牽制,不能隨心所欲,而白虎殿因為有御史的監督和趙王的決策,又得到了約束,這樣一套互相牽制的官僚體系,是趙國新官職的核心。
中央的變動,也促使了地方變動。如果說中央是在做加法,那么地方就是在做減法。趙雍不再堅持在地方設立一套復雜的互相監督體制,因為趙國如今還無法支撐起越來越龐大的官吏隊伍,是以將郡縣兩級的主要官吏,由之前的五位壓縮到了三位。大大精簡了趙國的地方官僚體系,這些多出來的職官,根據尉監對所有官吏的考核審定,貶謫流放一批風評能力都不好的官吏,將剩余的官吏進行了調配。
趙雍之所以有勇氣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改革,特別是幾乎動搖了趙國根本的變革,當然是如今的局勢進入了一個相對的穩定期。秦國和趙國的澠池之會后,韓國同意趙國在野王、溫邑駐軍,協助韓國抵御秦國,更加依附于趙國;秦王則同意了司馬錯的提議,南下攻打巴蜀,暫時擱置了和韓國與楚國的矛盾,更是通過會盟,暫時不用擔心上郡被趙國偷襲;楚國也同意了趙國的通親提議,不日將選擇一位楚女嫁與趙雍為妃,趙楚暫時締結了同盟、加入了趙國主導的趙、楚、宋三國同盟;齊國和宋國的裂痕越來越大,特別是齊國新任的上卿蘇秦,一邊鼓勵齊國加強和魏國、秦國的聯盟,一邊試圖讓齊國和宋國開戰,開疆拓土;而中山國和燕國則是暗流涌動,各自有各自的問題亟待解決?梢哉f,七雄爭霸的局面即將進入一個洗牌期,而趙國若是抓不住洗牌期之前的這短暫的平靜,那么趙國再要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改革,就不會如此順利了。
當然,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坐視秦國對巴蜀進行吞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總不能讓秦國一邊對韓國停戰,一邊還不讓他發泄怒火。至少這是趙國現在無法做到的。而趙雍的這一串的行為,讓魏國嗅到了危險,魏王嗣不斷的要求秦國加強對趙國的制約,甚至不惜將曲沃這個地方送給秦國,讓秦軍可以通過軹關陘直接面對趙國防守的溫邑和野王。而秦王也是土地該收還是收,但是制約趙國卻未見出兵。因為趙國獲得了溫邑、野王這兩個橋頭堡,就相當于多了一個出兵的路線,而楚國若是也在此刻攻打武關,那對于正在進行吞并巴蜀來說的秦國將是非常不利的。這一點秦國一點都不傻。
魏王嗣見秦國收了東西還不幫忙,著實跳腳大罵,不但將田需打入大牢,還通過田文進一步加強了和齊國的聯系,慫恿齊國出兵趙國。而已經被公孫衍說動的齊王,正準備出兵高密的時候,燕國傳來了燕王禪讓子之的消息。于是立刻按下兵馬,準備觀察一陣再做計較。
風云變幻的戰國形勢,即將爆發出最熾烈的火花,而已經走到了各國前面的趙國,也面臨著新的選擇。
邯鄲,龍臺。
肅穆的龍臺上,無論是宮人,還是宦人,走路都非常安靜,小心翼翼的,唯恐驚擾了各大殿內的主人。特別是走到含元殿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都是唯唯諾諾的。因為這里是趙雍和諸位大臣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
就在這個時候,誰都沒有注意,一個小小的身影出現在龍臺高達的臺階上,他穿著名貴的服飾,腰間別著玉佩,小臉雖然稚嫩,但是頗具英氣。臺階上的士兵看到這樣一個小人,雖然驚訝,但是不敢呵斥。畢竟這是龍臺,敢在這個地方玩耍的,大部分都是勛貴子弟,萬一一不小心得罪了哪家的獨子,就得不償失了。是以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他玩鬧。
而小孩見無人問津,膽子愈發大了起來,他順著臺階慢慢的向含元殿爬去,雖然很累,但是他都堅持了下來,走到含元殿的時候,常常的喘了一口氣,抬起頭,看見大殿內人影幢幢,有些害怕,趕緊跑到大殿的一側,腦袋卻伸出去,看著大殿內的各位大臣,支著耳朵。正聽得有人說道:“大王,燕國之事,還需詳加商議!”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