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手眼通天 正文 第256章 講春秋,論復(fù)仇

作者/暗形 看小說文學(xué)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xué)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剛開始看這章時,可能會有些不耐煩。但是我保證,沉下心讀懂這段歷史后,就能明白我寫這段的必要性了。任真是要借古喻今。)

    紀侯大去其國,是《春秋》里備受爭議的一句話。寥寥六字,背后卻蘊藏極深刻的意蘊,引起后人的無盡揣摩,莫衷一是,至今未有定論。

    這句話說的是一樁史實,紀國被齊國滅掉。

    在春秋初期,有很多弱小諸侯國,它們要么成為大國的附庸,要么被滅掉,這是混亂割據(jù)的常態(tài),屢見不鮮。

    對于這種常態(tài),至圣孔子是不認同的,他認為春秋無義戰(zhàn),所以在修撰《春秋》時,他往往直抒胸臆,批判禮樂崩壞后的弱肉強食。

    譬如記載楚國滅蕭國,他就直接寫“楚子滅蕭”,筆鋒簡短有力,以楚子稱呼楚王,毫無敬意,抨擊這場無道吞并戰(zhàn)。

    然而,在齊國滅掉紀國這件事上,《春秋》的寫法卻不一樣,并未像看待楚王那樣,寫成“齊子滅紀”,而是委婉地換作“大去其國”,其中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耐人尋味,琢磨不透。

    春秋筆法嚴謹,微言大義,諸多細微的表達差異背后,都別有隱情,絕非至圣隨意而為。所以,后世諸家學(xué)派在注解這句話時,各執(zhí)己見,產(chǎn)生巨大的分歧。

    擅解春秋的學(xué)派有三家,其中,公羊家在《公羊傳》里如是寫道:“大去者何?滅也。孰滅之?齊滅之。曷為不言齊滅之?為襄公諱也。《春秋》為賢諱。何賢乎襄公?復(fù)仇也。”

    這段話很晦澀,翻譯過來就是說,孔子之所以沒直言齊滅紀,是為了表達對賢者齊襄公的敬意,認為這場戰(zhàn)爭是齊襄公的復(fù)仇之戰(zhàn),雪洗當年蒙受的屈辱,并非不義之戰(zhàn)。

    一言蔽之,公羊?qū)W派認為,至圣孔丘將復(fù)仇看成天經(jīng)地義的事,足以贏得他的贊賞,所以他支持齊襄公的討伐,才沒一概而論,按通常筆法來寫。

    然而,針對同樣一句話,左家學(xué)派的觀點卻截然相反。“大去其國”,在《左傳》中的注解是,“不見迫逐,故不言奔。大去者,不反之辭。”

    這場戰(zhàn)爭的最終結(jié)果,并非齊軍蕩平紀國,驅(qū)逐百姓,而是紀侯主動選擇離開故國,率領(lǐng)百姓外逃避難,所以用“去”。“大去”的意思是,永不復(fù)返也。

    紀侯舉國逃難,這一舉動非常震撼人心。在國破人亡的悲慘境地下,紀侯連夫人都無法埋葬,就大去其國,這是何等的悲壯。

    所以,在左家學(xué)派看來,至圣如此記載史實,不但不是對齊國的褒獎,反而是對紀國滅亡的悲憤,充斥著強烈的譴責(zé)。

    兩家自圓其說,從一句話里能衍生出針鋒相對的理念,可謂背道而馳。在解讀《春秋》時,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到處都有爭議,而“紀侯大去其國”,則是最涇渭分明的一例。

    所以,當聽任真念出此句,袁崇煥就立即意識到,反擊的機會來了。

    自《春秋》傳世以來,兩家爭了數(shù)十年,始終未分高下。無論任真持何種觀點,都無法讓另一方信服。即使他語出驚人,提出新的見解,也無法駁倒現(xiàn)有兩家的觀點。

    這是個著名的死結(jié),任真一旦觸及,絕無解開之理。

    高壇上,任真仿佛一無所知,依然淡定自若,徐徐說道:“對照前面的例子來品味這句,我認為至圣的態(tài)度很明顯,他意在維護齊襄公,推崇齊國的復(fù)仇之舉,所以沒有一概而論。”

    他選擇站在公羊家的立場。

    他當然知道,春秋無義戰(zhàn),齊國伐紀也不例外,歷史上的真相并非復(fù)仇,同樣是一場恃強凌弱的兼并戰(zhàn)爭。換句話說,他心里明白,左家的立場才是對的。

    但是,他支持公羊家。一方面,他不想把春秋真解傾囊而授,存心想藏一些私貨,故而刻意曲解真意,小小地誤導(dǎo)世人。另一方面,也是最關(guān)鍵的緣由,他要宣揚復(fù)仇這種行為。

    幾天前,他在京城大開殺戒,將兩大血案同時翻出,就是為了報仇雪恨,讓沉冤昭雪。如此舉動,已然贏得京城百姓的認可,他們心里替任天行和襄王打抱不平,慶幸蒼天有眼。

    此時,他在萬眾矚目的場合下,于情于理,都應(yīng)該借前事喻今事,從治學(xué)角度,為自己的復(fù)仇大義提供理論支撐。

    連至圣他老人家都贊成復(fù)仇,誰還敢認為這是狹隘之舉?

    任真話音落下,場間群儒立即聽出來,他的觀點跟公羊家吻合,跟左家相反。

    于是,還沒等太學(xué)門人出面,承襲左家學(xué)說的書生們就先不樂意了。

    一名中年文士起身,打斷任真的宣講,振聲說道:“先生認為,齊襄公出兵是為復(fù)仇,在下不敢茍同,心里有一些疑惑,想請先生當場賜教。”

    任真朝此人淡淡一笑,并不意外,“說吧。”

    中年文士不假思索,“眾所周知,先生所說的兩國之仇,并非在齊襄公當政時結(jié)下,而是遠在齊哀公時期。兩者足足隔了九世,已經(jīng)過去那么多年,齊襄公還喊著替老祖宗復(fù)仇,這難道不荒唐么?”

    他陳述的這些,確是事實,也是左家拿來反駁公羊家的慣用手段,這么多年,一直是個死結(jié),雙方誰也無法推倒對方的證據(jù)。

    所以,中年文士開口,老話重提,一點都不新鮮,很容易將解經(jīng)拉回到舊有的軌道上。任真若無法提出新觀點,回擊這一質(zhì)疑,那么這場講經(jīng)也只是循規(guī)蹈矩,并無新意可言。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許多文人的聲援。袁崇煥盯著任真,也感到幸災(zāi)樂禍,看他如何解決這道由來已久的難題。

    任真抬手,示意大家安靜,不慌不忙地道:“齊襄公在出兵之前,曾卜筮問兇吉,得到的卜辭是‘師喪分焉’,也就是說,預(yù)期的結(jié)果很不好。當時,齊襄公又是如何回答卜卦者的?”

    中年文士一怔,沒料到任真會提起這樁史實。

    任真朗然道:“襄公說,‘寡人死之,不為不吉也。’意思是,即使他本人死于這場戰(zhàn)爭當中,也是吉利的,因為他是為了復(fù)仇而戰(zhàn)。古人對卜筮的信奉程度,我不必多說。試問,若非心懷正義,齊襄公何以如此慷慨凜然,勇不畏死?”

    中年文士啞然,無言以對。

    場間也陷入了沉默。任真的反擊,是前所未有的新套路,一時讓左家學(xué)派茫然無措。

    眼見局面失控,袁崇煥按捺不住,冷冷開口說道:“這只是你的主觀臆測而已。你不是齊襄公,又怎么知道他的真實想法。為九世祖宗復(fù)仇,真是荒誕至極!”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fēng)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xué)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苏县| 长阳| 石楼县| 札达县| 建昌县| 淮北市| 沈丘县| 平利县| 惠来县| 澄江县| 凤庆县| 波密县| 甘孜| 房产| 山阳县| 榆中县| 晋中市| 濉溪县| 乌审旗| 镇原县| 望谟县| 昭平县| 罗山县| 楚雄市| 罗甸县| 当阳市| 盐城市| 阿图什市| 尼木县| 于都县| 额敏县| 浦江县| 高台县| 南通市| 电白县| 聂荣县| 涞水县| 广东省| 来安县| 年辖:市辖区|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