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和南梁的‘交’界處,大江東去,‘浪’濤遮天。零↑九△小↓說△網
這是長江下游最狹窄的河段,不過百丈距離,從大江以北可以看到大江以南的郁郁蔥蔥,從大江以南可以看到大江以北的沃野千里,這里也是北魏南梁屯兵最多的河段,北面坐落著鎮南軍中軍大帳,南面的南梁軍隊結陣而列。
此時正值大江汛期,江水滔滔,入海口處有大‘潮’,偶爾還會有海水漫灌倒流的情況。
汪嗣英在鎮南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能經受主中原的干寒,卻承受不住大江邊上的濕寒,棉衣棉‘褲’裹在身上也抵擋不出風中的水汽穿過衣衫直達心肺。鎮南軍的老兵告訴他,實在冷得受不了,就向‘褲’襠里塞些干草,一開始還放不下書生身份的他終于在一個深夜熬不住,去了馬棚找些干草塞進去。
日子一久,他就越發放下身份,塞得干草越來越多,書生儒雅早也被丟到爪哇國,走出姿勢和多年老兵無疑,雙‘腿’松垮,左右開弓,雙手攏在袖子里,彎腰縮頭,將腦袋盡量藏進厚笨的棉衣內。
澹臺大將軍和韓副將入京之后,汪嗣英冥冥之中感受到鎮南軍氛圍開始有些不對,沒了定海神針一般的大將軍,一絲躁動不安開始蔓延,軍營里少了以往井然有序的熱鬧喧囂,變得越發‘混’‘亂’,也越發的詭異安靜。
肯定有事情要發生,汪嗣英如是認為,雖然比不上太安城內罷黜天子那般的風雨驚雷,但是對于鎮南軍而言無異于翻天覆地的大事,會發生什么呢?一介書生汪嗣英哪里知道。
他依稀記得離開京城的時候,曾經入宮一次,平日里能夠隱藏心思的他毫不掩飾的貪婪留戀皇宮里的金碧輝煌,看到身前弓背卻氣焰彪悍的趙督領,心里羨慕,沒由來在腦海中冒出一句“此生當如趙御貓”的感慨。
帶著太后的一封書信入鎮南軍大營,他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真實含義,大將軍澹臺國藩風姿卓絕、恍若天人,他本想取巧在大將軍面前展‘露’一二,但是只看了一眼,肚腹之中的舌吐蓮‘花’便被硬生生憋了回去。
今日,從九品額外外委汪嗣英提著水桶來到江邊打水,旱鴨子的他為了防止滑落江水,將一根繩子捆綁在岸邊的石頭上,頂著呼嘯北風慢慢移向水邊,水桶不大,提上來的水不多,但是對于汪嗣英而言,卻格外吃力。
江‘波’洶涌,霧氣彌漫,汪嗣英皺了皺眉頭,空氣中似乎有什么東西被撕裂,抬頭遠望,他手里的水桶咣當掉在地上落入江水中。
霧氣深處,裹著油布、熊熊燃燒的弩箭鋪天蓋地而來,破空風聲比之大‘浪’淘沙還要震懾人心。
汪嗣英連滾帶爬躲在石頭后面,雙手抱住頭顱,不敢動彈。嗖嗖嗖,不斷有弓弩落在他的身旁,一株弓弩‘插’入他的衣擺,燃燒衣衫,他猛地脫下,‘褲’襠里的干草散落一地,光著屁股趴在地上。
一‘波’箭雨過后,鎮南軍內哭喊聲不斷,‘混’‘亂’不堪,突然之間,汪嗣英猛然回頭,鎮南軍戰鼓雷鳴,中軍大營內一陣‘騷’動,他瞇起眼睛伸長脖子望去,鎮南軍右將軍張牧之手提左將軍童關的頭顱走了出來。
張牧之和童關是鎮南軍僅次于澹臺國藩和韓先霸的第三、第四號人物,南梁水軍來襲似乎是一個信號,中軍大帳中前一刻還把酒言歡、兄弟相稱的兩人微微一愣,張牧之眼神之中一絲‘陰’狠,下一刻童關的頭顱就在他的手中。
“童關臨陣投敵,已經被本將軍就地正法。如今鎮南軍由我右將軍張牧之全權指揮。”張牧之站在點將臺上,無視再一次而來的潑墨箭雨:“鎮南軍敢死隊,出發!”
本來‘混’‘亂’不堪的鎮南軍有了主心骨,一隊二百人的隊伍井然有序進了兵器庫,不消一刻每八人抬著一艘小型船只出現,然后如同蝗蟲一般在鐵衣鐵甲的步兵掩護下向著大江沖來。
從濃霧中飛馳而來的弩箭數不勝數,某些步兵來不及提盾保護敢死隊,只能用身子硬擋箭弩,被貫穿身子后斜‘插’在地上,腸子流了一地,樣子極為凄慘。
不遠處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汪嗣英感到襠下一熱,不敢去看,再扭頭望向大江之上,一座高達百丈的巨大船艦顯‘露’身影。
大魏曾經提出一種船城的戰略構思,只是耗資巨大,難道國富民強的南梁已經造出如此大的船只?汪嗣英不敢深思,只感覺到迎面而來的大船如同臥在天地之間的一頭猛獸。
鎮南軍敢死隊一共二十五隊,已經開始渡江,每隊中有六人劃船,兩人鋪設干草,倒上焦油,而在干草下面,藏著厚厚的一層炸‘藥’。
敢死隊,以死作則!
百丈大船上,無數箭弩飛‘射’而下,有些小船還沒來及點燃焦油,船上的北魏士兵已經死絕,被怒吼的江濤連船帶人拍碎在江邊之上,然后卷入江底,尸骨無存。
突然,一道灰‘色’身影凌空飛來,輕身落在一艘火光沖天、士兵盡死的小船上,來人一手抓起一支桅桿,輕輕踮腳,平靜如同鏡面的江面上突然升起無數驚濤駭‘浪’,隱天蔽日,手持桅桿的灰影站在‘浪’頭最高處,凌空而行,如同天上神仙下凡間。
而他腳下的小船轟然一聲巨響,炸起一道百丈‘浪’濤,‘浪’濤撲打在大船之上,大船左右一顫。
灰‘色’身影乘風破‘浪’來到大船之前,早有一‘波’箭雨等候多時,萬箭齊發,灰‘色’身影飄搖,手中桅桿自天地之間輕輕一劃,已經抹去那看似無堅不摧的箭雨,來到船頭之上,一腳踏下,大船轟然一聲巨響,船頭下陷,船身呈現一個下沉的弧度,船上無數南梁士兵紛紛落水。
灰‘色’身影立在船頭,揮舞手中桅桿,力拔山兮,帶著無可匹敵的呼呼風聲,沖著大船之上最高處砸去。
轟隆一聲,大船最高處的閣樓內沖出四人,四人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氣概,手中持劍,但皆是木劍,一支桅桿掀起無數‘浪’濤,四把木劍攪動天上云霞。
五人的身影在漫天風‘浪’中若隱若現,從天空打到大船之上,然后從大船之上打到江面。
‘浪’濤拍擊,江水漫飛,卷起千堆雪。
與此同時,鎮南軍較大的戰艦整頓妥當,張牧之一馬當先,帶領軍隊沖向百丈大船,韓副將臨走前曾經有密信留給他,一切取舍,讓他好自掂量。
趴在地上的汪嗣英見識到了沙場征戰,也目睹了江湖廝殺,那一襲灰‘色’身影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他的腦海中,直到多年之后,他方才恍然大悟,了解到其中的恐怖和無‘私’——原來有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好,真的可以不計生死和后果。
…………………………………………………………………………………………………………………………………
太行山,北魏和西楚的‘交’界處。
洪龍甲帶著洪熙官進京之時,已命令鎮西軍四大將軍,各自帶領兩萬人馬,用最傳統的蠟燭陣組成了前后兩道防御戰線。
第一道戰線在山丹到渡河,由鎮西軍右先鋒將軍熊途渭和智囊軍師楊開鳳坐鎮。
第二道戰線在第一道戰線以東八十里,從武安到武都,由鎮西軍左先鋒陳代坤和車騎將軍曾祥才率領。
洪龍甲將虎符‘交’付楊開鳳,下達軍令,鎮西軍按兵不動,若西楚動兵,緩慢拖之,不可給對方速戰速決的機會,若來勢兇猛,不可爭鋒芒,兩道戰線合兵一處,退居光武和渭州一代。
這是一套保守的雙線戰略部署,能夠保證萬無一失,不會出現西楚軍隊沿黃河一線突襲中原的情況,但也稍顯消極。
楊開鳳能夠坦然受之,并執行到底,素有“火爆將軍”稱呼的熊途渭可就老大不情愿了,說比‘褲’襠里的鳥都憋屈。
和西楚對峙多年,不信蒼天鬼神的洪龍甲總覺得在西楚內部有著一位可以推測未來的神仙人物,比之兵馬大元帥趙玄極還要危險棘手三分,他便是一直隱藏在暗處的西楚國師諸葛唯我,此人神秘莫測,沒有一絲可以查詢的蹤跡,仿若不在世間,但是每一次改變格局的戰事兒都能看到他在西楚阿房宮運籌帷幄的身影,粘桿處用于滲入西楚的眼線和資源不計其數,至今只知道諸葛唯我的幾個身份,西楚的國師,皇帝劉鑄的亞父,西楚劍閣的閣主,小圣賢莊的莊主,其余信息,一概不知。
在鎮西軍間隔八十里的兩條戰線中間處,一座不知名的山谷內。
一隊人數在萬人以上的軍隊隱藏在焦黃的山巖后,如同蜿蜒匍匐在暗處的蟒蛇,靜謐不動,一動便是雷霆一擊,生吞活剝下看好的獵物。
這是一隊騎兵,每人一匹高頭大馬,馬匹是西域而來的良駒,口銜枚,蹄裹布,士兵遮面束身,一副偷襲的輕便裝扮。
在隊伍中間處,有兩個年輕人,一人面容嚴肅,閉目養神,一人眼睛‘亂’轉,打量著周圍風景。
“風兒,你說莊主怎么知道有一條如此隱蔽的道路,可以從我們西楚直通鎮西軍的兩道防線之間?對了,莊主怎么知道鎮西軍布置了兩條防線?”眼睛‘亂’轉的青年拍了拍身旁年輕人的肩膀,開口問道。
被稱為風兒的閉目年輕人似乎很不喜歡對方對自己的稱呼,眼睛沒有睜開,但是可以看到眼珠翻了翻,是在翻白眼:“我哪里知道?你大可以自己去問莊主嘛。”
西楚小圣賢莊聲名鵲起,離不開兩個年輕人,段西風和寇中原,他們曾經在第二次楚匈大戰中,于伊喜、‘玉’‘門’關一代以退為進全殲匈奴的燕然鐵騎,而眼前兩位年輕人便是段西風和寇中原,其中閉目養神的是段西風,眼睛‘亂’轉的是寇中原。
聽到段西風讓自己去找莊主問問,寇中原腦袋搖的如同撥‘浪’鼓一般:“要問你去問,我不去問。”
“實則不敢吧。”段西風嘲笑道。
寇中原年輕有為,不拘小節,行為乖離張狂,在西楚朝廷有著“寇狂人”的稱呼,和西楚皇帝劉鑄開起玩笑也不遮掩,唯獨害怕自己的授業恩師諸葛唯我,像耗子見了貓一般:“我承認我不敢。我就納悶了,你們怎么都不怕莊主呢?莊主他那么的......”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寇中原的手指在空中點點:“那么的與眾不同,不怒自威。”其實他想說“眼神深幽,直透人心。”
伸手摟住身邊一位身背一把怪異鐵劍的年輕人,寇中原問道:“快兒,你就不怕莊主?萬一哪一天莊主讓你去死,你去不去?”他喜歡如此稱呼他人,而且“風兒”和“快兒”后面的“兒”字不是清淺的兒化音,而是重重的實音。
“閣主和善,為人親近,我不怕。”被稱為快兒的年輕人開口說道。
諸葛唯我在小圣賢莊內被稱為莊主,在西楚劍閣內被稱為閣主。
“小快,別聽寇中原胡說,莊主不會讓你去送死。你要心中有執念,才能劍道有所成。”段西風說道。
鐵劍年輕人重重點頭,他不如眼前兩位年輕翹楚聰明,但是心智格外堅定,如磐石,閣主收留他,教他劍法,并給他起了一個格外好聽又好記的名字——樊小快。他不怕閣主,而且覺得親近,反倒是和西楚的皇帝陛下劉鑄接觸幾次,總免不了心悸,他覺得陛下眼睛有一絲‘陰’狠在其中,隱藏著某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陛下能做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而且還心安理得。
“好好好,是我胡說,是我胡說。”寇中原雙手攤了攤,躺下去,臉上的笑容不見,語氣嚴肅:“風兒,快兒會跟著你‘挺’進中原,正面對抗北魏第二道防線。莊主說了,不求大勝,只求不死。我會從背后鑿穿北魏第一道防線,和大元帥會合。你一定要‘挺’住,‘挺’到我和大元帥來解救你。我可不想以后入主中原,封王拜將的時候,只能向你的墳前倒酒。那樣......豈不是會很無趣啊。”
“德行,老子命大福大,你死我都死不了。”段西風側過身子,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鎮西軍布置了兩條防線,西楚也派遣一隊神出鬼沒的萬人軍隊,和西楚大元帥趙玄極形成兩條戰線,四條戰線相互平行,在太行山和黃河上游排列成脊背。
鎮西軍強在兵強馬壯,糧草富足,四大將軍也都是能征善戰之人。
西楚強在排陣詭譎,神出鬼沒,特別是山谷內的一萬人馬,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子隱藏在暗處,不‘露’鋒芒。
當太安城塵埃落定,北魏朝廷內部分出勝負生死的時候,山谷內的一萬人馬便會趁著夜‘色’兵分兩路,分別偷襲鎮西軍兩道防線,至于戰果如何,那就要看段西風和寇中原這兩把刀子快,還是鎮西軍兩道防線硬了。
…………………………………………………………………………………………………………………………………
長城以北便是匈奴,草原大漠千萬里。
有一座新城在草原腹地建立起來,而且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盛京城。
盛京城仿制太安城,呈現八‘門’對八街的井字形格局。
匈奴是游牧民族,信仰長生天,對于中原入土為安的風俗嗤之以鼻,即便是從中原而來的中行書成為王庭的南院大王,給草原民眾帶來了書籍和耕犁,但是草原人依舊覺得這個外來人褻瀆了神圣的長生天。
向往追逐自由,在藍天白云下策馬揚鞭,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草原人應該做的事情,當中行書說服大汗建立盛京城,并且要挖空長生天下第一雄山狼居胥山的時候,草原民眾爆發了起義,即便如此,大汗依舊按照中行書所規劃,不惜舉國之力,也要用狼居胥山上的石頭建造了一座城池。
盛京城建好了,草原人遠遠便能看到這座城的黝黑和雄偉,如同臥在草原上的一頭雄獅,令人敬畏,但是草原人還是不喜歡這座城,草原人更喜歡狼。
此時,在盛京城的皇宮內,匈奴四大將軍守護在和太安城太和殿一般無二的盛京城太和殿外,他們身份顯貴,是國家肱骨,但是還沒有資格入大殿。
太和殿內,草原大汗稽粥低頭彎腰,看著一灘清水、‘波’瀾不驚的水缸,用并不標準的漢語問道:“先生,此方法可行?”
在大殿‘陰’影處,一位中原裝扮的婢‘女’推著一座輪椅走出,輪椅上坐著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老人頭發灰白,眼窩深陷,一雙眼睛隱藏在密密麻麻的皺紋之下:“大汗還信不過老朽嗎?”
“信得過,當然信得過。”稽粥立起身子,身材魁梧,體格黝黑,有著草原人特有的粗獷:“只是,中先生所說的事情太過匪夷所思,天地氣運,國脈運勢,我草原似乎......”
輪椅上坐著的便是中行書,他叛逃中原,依附草原大汗,他曾經親手策劃了兩次楚匈大戰,牽動了中原匠人涌入草原的“車馬北遷”。
“大汗,氣運之說確實虛無緲緲,無定論,也無定勢,但是若細細去看,也是有跡可循,所謂風水寶地無外呼山川地理,外加一點所謂的天道。大汗今日可安心等待,等太安城塵埃落定,天地必定有異象。”中行書只說了幾句便呼吸沉重,忍不住咳嗽,身后婢‘女’忙伸手輕拍,許久方才止住咳聲。
“先生保重身子。”稽粥關切的問道,眼神從新回到水缸之內:“先生,澹臺國藩入京,南梁和西楚必定不會按兵不動,我草原也應該越過長城,趁機南下......”說到這,稽粥眼神‘陰’霾而興奮,他依舊對當年的渭水之盟耿耿于懷,若是那時堅決一點,如今草原鐵騎已經能在中原馳騁了。
“大汗不可‘操’之過急,我草原是狼,中原是虎,虎狼之爭,除卻實力還要有一絲幸運,而這一絲的幸運更多是由氣運提供。如今天下四分,北魏、南梁、西楚和我草原,其中北魏雙龍氣運,世間最強,但是三面受敵,武將功大,積弱積貧,氣運如秋天落葉。南梁國富民強,地域廣闊,但是國風偏柔,建康積蓄不了龍氣,即使圣人書院的孔末逆天強改氣運,也不過是杯水車薪,阻止不了大勢所趨。西楚占據洛陽,龍運當頭,卻不過四州之地,地勢狹小,裝不下臥天巨龍。而我草原立國多年,本該有龍脈生成,奈何地廣人稀,龍氣難聚,老朽執意為難大汗,要移狼居胥山建造盛京城,無非是通過改變地理面貌來改善草原氣運。”中行書頓了頓,喘運一口氣:“此次澹臺國藩入京,南梁和西楚必定聞風而動,他們不求打垮北魏,求得是從洗天下氣運,南梁求得是長江一戰樹國威,扭轉偏弱的國風。西楚求的是土地,擺脫一地之命,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而我草原求得是生成一條龍脈,若是能夠引太安城雙龍脈入我草原,由盛京城穩固,將天道運勢整體向北平移,無需太遠,到長城以北即可,那么所謂的運氣也會向我草原傾斜。到那時,我草原也能長出中原的糧食,用能有參天巨樹和千里良田。”
稽粥雙目神采奕奕,他敬佩中原文化,當年還曾經喬裝打扮去過中原的岳麓書院,見識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很多有趣的事情,所以他想要占有中原的‘欲’望越來越強烈,曾經他離著那個目標很近,但是卻被一個老‘婦’人攔住,他依稀記得渭水河畔,老‘婦’人拄著拐杖的身影,不卑不亢,氣勢雄渾,世間諸多男子不如,他也自慚形穢,越是如此,他心中越發憤怒不甘心,渴望入主中原的愿望也就越強烈。
太和殿陷入了安靜,偶爾會響起中行書的咳嗽聲。
突然之間,異象橫生。
太和殿中央的水缸中,‘蕩’漾起一圈圈的漣漪,水汽彌漫氤氳,溢出缸外,伴隨著叮鈴‘玉’石聲響,水面逐漸翻騰,如同沸水,水流自下而上上涌,違反常理向著中央靠攏,水面已經高出水缸邊沿半尺有余。
高出水面的水柱漸漸凝聚變幻,似乎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上雕刻,稽粥發現,那是一條栩栩如生的龍頭!
張牙舞爪,兇相畢‘露’。
方寸咫尺之間,有蛟龍抬頭。
輪椅上的中行書不去管缸中異象,抬頭望向南方,喃喃自語:“終于開始了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