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訂閱,防下盜,早上更新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
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
告汝十二郎之靈:嗚呼!
吾少孤,及長,
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歿南方,
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
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
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
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
在孫惟汝,在子惟吾。
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
惟此而已!”汝時尤小,
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吾年十九,
始來京城。其后四年,
而歸視汝。又四年,
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汝來省吾。止一歲,
請歸取其孥。明年,
丞相薨。吾去汴州,
汝不果來。是年,
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
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
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
不可以久圖久遠者,
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
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
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
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
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
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
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
而視茫茫,而發蒼蒼,
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
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
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
汝不肯來,恐旦暮死,
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
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
其信然邪?其夢邪?
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
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
未可以為信也。夢也,
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
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
嗚呼!其信然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
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
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
而壽者不可知矣!雖然,
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
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
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其無知,悲不幾時,
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
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
往往而劇。”吾曰:
“是疾也,江南之人,
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
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
抑別有疾而至斯極乎?汝之書,
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
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
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
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
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
使者妄稱以應之乎。其然乎?
其不然乎?今吾使建中祭汝,
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
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
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
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其所愿。嗚呼!
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
生不能相養于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
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
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
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
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
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
其又何尤!彼蒼者天,
曷其有極!自今已往,
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于伊潁之上,
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
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
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嗚呼哀哉!尚饗!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舉酒屬客,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
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訴,余音裊裊,
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
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
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
洗盞更酌。肴核既盡,
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
不知東方之既白。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
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惑矣。彼童子之師,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師焉,或不焉,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
則群聚而笑之。問之,
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嗚呼!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如是而已。李氏子蟠,
年十七,好古文,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
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師說以貽之。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
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
有酒無肴,月白風清,
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舉網得魚,
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
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
婦曰:“我有斗酒,
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讒巖,
披蒙茸,踞虎豹,
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
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
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
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
適有孤鶴,橫江東來。
翅如車輪,玄裳縞衣,
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
夢一道士,羽衣蹁躚,
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
俯而不答。“嗚呼!
噫嘻!我知之矣。
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
非子也邪?”道士顧笑,
予亦驚寤。開戶視之,
不見其處。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
**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