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確實是個收獲的季節。
地里的黃豆剛剛鼓粒兒,離收獲還有一段時間。
村民們卻率先迎來了山上的豐收。
在山邊,地邊隨處可見,都長了很多的榛子秧兒。
每棵秧上都掛著很多榛子,就像一個個胖娃娃,帶著個小綠帽子,露出了一個胖嘟嘟的小臉兒。
把外面酸的硬的殼都去掉,迎接你的看是里面又香又甜的榛子仁。
說起這個,周淑杰還有一個小習慣。
那就是,每年采榛子的時候,她都特別愛吃這沒曬干的榛子仁。
曬干的炒熟之后吃著會特別香,但他的甜味兒就沒有什么了。
周書杰就愛吃這剛采下來的,一吃又香又甜的。
這個時代的人都很節儉,哪怕是家里有點存錢,也不會用它去給孩子買什么小零嘴。
這長在山上的榛子,就成了每年冬天孩子主要能吃到的零嘴,畢竟他是不要錢的,一到這時候每家不管是大人,就連孩子也會成幫結對的在山邊地邊兒,采一些榛子現采現吃來解饞。
對了,我是不是忘了說榛子秧的高度了。
我們這邊的榛子秧長得最高的也就兩米左右。矮的,也就一米就開始結榛子了。
所以一般的小孩子都是能夠到,而且榛子的秧特別的柔軟。
就算你夠不到把他扳彎了,采下他上面的榛子一撒手,它又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今年,周淑杰還特意跟著郭大嫂,郭二嫂,三個人去采了一趟毛榛子。
這毛榛子跟榛子的區別就在于它上面有很多的小刺兒。
周書杰,去之前就把自己包得溜嚴,連手和脖子都包上了,但是,采完回來之后身上也癢了好幾天。
她不是第一次見毛榛子,以前在大伯家時,大哥二哥也曾采回來讓她吃過。
但她卻是第一次見到長在毛榛子秧上的毛疹子。
真好看!就像星星一樣,四個,五個,組成的四角形和五角星。掛在兩米多高的毛榛子秧上。上面的毛刺兒,就像它放出的光芒。
看著好看,吃著也好吃,但就是踩著的時候會遭一些罪。
那是真的癢,你撓也癢不撓也癢,哪怕你洗澡也去不掉那個癢。
采回來的榛子都是在院子里鋪上袋子,再把它們放在袋子上曬。等把殼曬干了,拿一個棒子輕輕的一敲,里面的榛子粒兒就會掉下來。
而這時,家里有孩子的就會在邊兒上圍了一圈兒。
專撿那些敲打時,裂縫了的榛子,吃已經露出來的榛子仁兒。
秋天還下了兩場雨,為正在長粒兒的黃豆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也為這山上的蘑菇,木耳提供了養料。
雨水過后,天氣剛一放晴,就會有一幫成群結隊的人,上山去采木耳和猴頭。
作為一個山里人,周淑杰也去了?
當然啦!還是跟著她哥他們一起去的,新鮮的木耳特別的沉,半背簍就有好幾十斤,回家曬干卻又曬不多少,大約是十比一的比例吧。
周淑杰,喘著出氣背著這沉甸甸的木耳往家走,這一路上邊走身后的背簍還一邊往下滴水,這都是采下來的木耳在框里通過擠壓,壓出來的水份。
采木耳那是真遭罪呀!
從早晨上山,到下午回家,身上基本上可以說是就沒有干過。
等到了家,脫下來鞋子襪子,周淑杰的腳都被泡得不成樣子。
就連身上也是都成了不正常的白色。
她這一次采的木耳,晾干了能有六七斤,自家吃是夠用了。
所以第二次下雨,周淑杰是說什么都不去了。
有了這兩場雨,濕度是夠了,又經過了兩天大太陽的暴曬,溫度也達到了,山上的蘑菇就一堆兒一堆兒的拱破了土皮兒,露出了一堆兒小腦袋。
踩這個要比踩木耳輕松,至少不會濕濕的一整天。
還是依照慣例,兩個孩子扔在家里讓婆婆看著。
周淑杰跟著隔壁的哥哥嫂子們上山,去踩了幾趟蘑菇。
山上的蘑菇,有很多顏色也很多樣化。有的很好看,有的不好看,有的聞著就很難聞。
她們一般都不會亂采,只挑兩樣自己認識的,比如榛蘑和長在樹上的原蘑,還有一種是長在松樹地的松樹蘑,這榛蘑和原蘑各位可能知道,但這松樹蘑你們可能沒見過。他是一個灰色的小蘑菇,像個小雨傘。踩的時候特別愛碎,有的一碰就碎了,回家焯熟了以后他就會變的特別的勁道。
周淑杰只踩了這三種蘑菇,回家把它們分開曬干。對了除了這些以外,還采了一些猴頭。
這個東西也不是你故意找他就有的。
也是需要碰的,有的時候正采著蘑菇呢,一抬頭就看見前面的樹上枯枝處,長著白白的一個。等你要特意去找的時候可能還找不著呢。
像周淑杰這樣自己家吃的,就挑好的蘑菇往回采。
村子里有很多人家,都是把踩得蘑菇送到集市上去賣,他們采的蘑菇那就是太多樣化了,什么雞腿蘑菇,紅油蘑菇,黃油蘑菇,楊樹蘑,柳樹蘑,有的周淑杰都沒見過,碰上了她也不敢踩。
除了山上的這些東西,園子里種的玉米,土豆也都長成了。
玉米能煮著吃了,土豆也長的很大,摸出來可以跟玉米一起煮著吃。上面再做一盆雞蛋醬,里面再放一點兒辣椒。洗上兩顆大白菜葉,再薅上一把大蔥,這就是一頓農家飯。
吃的時候把土豆懟碎了,白菜葉鋪在桌子上,放一些蔥花香菜再窩兩筷子雞蛋醬,再把土豆碗“啪”往上一扣,兩只手握著一包就是一個飯包了,大口大口的吃就特別香。
作為純正的東北人,周淑杰吃這個還是很拿手的,她婆婆就不太會包飯包。都是周淑杰給她包完遞給她的。
兩個孩子看到她們娘大口的吃飯包,都看饞了,也上他娘的手里去搶飯包吃。
日子就是這樣一天天又忙碌,又歡樂的過下去的,別看家里少了一個人,卻一點兒都沒影響什么。
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深秋,樹葉開始一點點的泛黃。
地里的黃豆也都落了葉子,把它們的圓滾滾地豆夾都露了出來。
想找一首詩來形容秋收的景象。
想了半天,能想起來的卻只有上小學時學到的那一首《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就這兩句吧,下面的就不太符合了。
其實今年的秋收還是比較快的,畢竟,今年每家的大片兒地都種了小麥。
用來種黃豆和玉米,還有雜糧的。都是一些山荒地,每家都沒有多少,最多的也就20畝左右,少的像周淑杰家才十多畝。
這個秋收她還沒覺著怎么樣,自家的就已經忙活完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