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杰出了大門一看,她成了晚班兒的了。
她們家本就住在最西面,她出來的又晚了點,在她后面是一個人都沒有了,前面卻有著成雙成群的很多人。
一看別人都走出很遠了。
周淑杰也趕緊夾著小凳子,快步得往前走。
等她走到大隊部門口了,也算是攆上前方的大隊人馬了。
她跟著大家一起進了開會的屋子,就聽見里面滴聲音特別的嘈雜。
有見面打招呼的,問著,吃了嗎?
吃點啥呀?
喝沒喝點兒啊?
還有看見相熟的人往跟前兒叫的,“王家嫂子過來,來上這來。”
在這其中,周淑杰也聽見了有人喊她的聲音。
她抬眼看去,原來是郭大嫂和郭二嫂子,她們坐在前面靠進講臺的位置。
郭二嫂看見周淑杰往她們那邊兒看,還特意跟周淑杰招了招手。
這屋子的聲音實在是太吵了。周淑杰怕自己說了什么郭大嫂她們也聽不清。
再說,她也不太好意思,大庭廣眾的就高聲的喊。
所以就一咧嘴笑了一下,也抬起手沖她們揮了揮。
這就算是告訴她們自己聽見了。
撂下了揮動的手,周淑杰就拿著手電筒,夾著小板凳兒,溜著邊兒穿著空兒的,湊到了她們兩個跟前兒。
當(dāng)她坐定了,熱情的郭二嫂才說道:“你怎么才出來呀,我們倆出來的時候在大門口等了半天,也沒看你出來,后來看咱村兒人都出來不少了,我倆趕緊來給你占地兒。。”
周淑杰笑了一笑道:“出來的有點兒晚了,臨出來的時候,孩子抓我不讓我走,把他倆哄消停了,趁他們不注意我才溜出來的。”
郭大嫂也在一旁接話道:“可不是嗎,你家孩子現(xiàn)在正是抓你的時候呢,等他們再大點兒,就只知道成天在外面跑了。不到吃飯都不回家。就像我家那淘小子。吃飯了你喊他,他都不愛回來。”
郭大嫂話落郭二嫂和周淑杰就在一旁哈哈笑。
這個場景并不稀奇,也算是農(nóng)村的一個現(xiàn)象了。
因為每天一到吃飯的時候,很多婦女就會站在大街上高聲的喊自家的孩子。
村子里孩子都習(xí)慣起個小名。
人都說賤名好養(yǎng)活,所以叫什么都有,什么“狗剩啊”,“狗蛋啊”,“二驢子”,“老嘎噠”,“富貴啊”,“寶貴啊”。
一到飯點兒,就能聽見村子里東邊落了,西邊起的喊聲。
喊的名字都不一樣,說的話都是那個意思,就是叫他們回家吃飯。
因為村長和書記還沒來,所以這屋子。烏央烏央的這些人都在說著話嘮著嗑。
你說說來也怪,一個村子住著也經(jīng)常見面,但是要是有什么事情把大家聚到一起了,那這話題就算是聊開了,聊得特別起勁,你一句我一句的都不會冷場的。
你要不說話仔細聽,就能聽見跟前兒都是嗡嗡的噪音。
周淑杰她們也是這制造噪音的一員。
都聊的正起勁兒呢,村長書記從門口進來啦。
眼尖的就看見了大聲的招呼著眾人說道:“別嘮嗑了,咱村長來了,聽聽村長說說到底兒有啥事兒。”
大家聽見了都抬頭往門口望去,一看真是村長和書記來了,也都住了嘴不再說話了,有那個別的兩三個,也是小聲的在說著剛剛沒說完的話。
這屋子里算是安靜了。
村長和書記臉上都掛著笑,他們對這種效果很滿意。不是說要耍什么官,威擺什么威風(fēng)。
只能說這是村民對他們尊重的一種表現(xiàn),一看見他們聲音自然的就降低了,不吵了。
這也真是村民們支持他們的工作了。
兩個人上了前方的講臺,坐在了凳子上。
說起講臺想起來了,我是不是都沒有給大家介紹過這個講臺呢。
這講臺呀,其實很簡單,這住在山里什么不缺呀,就是木頭不缺,這講臺就是用木頭訂的一個四方的大臺子,放在了靠墻的一邊兒,上面的桌子就是學(xué)校里最早的那種兩個桌堂的長桌子,凳子也是那種可以坐下兩個人的長條凳子,在我們這里土叫法就叫“馬凳子”。
當(dāng)人都坐定了,村長咳嗽兩聲。
村民知道這是要說話了,原本還小聲聊天的人也都住了嘴,抬頭等著村長說話。
村長一看徹底安靜下來了就開口說道。:“今天啊,叫大家來,是因為書記上鄉(xiāng)里開會,帶回來了一個消息,今天呢,跟大家說一說,傳達一下上級的指示。這個消息呢,他是個好消息。所以呢,你們都別著急,啊,這么跟你們說吧。你們?nèi)ペs集都見過供銷社點的那電燈泡吧。覺著亮吧。我跟你們說,咱這兒也要通電了。以后各家也能點上電燈泡啦。有電視的也能看電視了。詳細的情況呢,就讓書記給大家好好說說。”說完,村長對著書記說:“來,你給大家好好說說。”
書記笑著道:“行,那我就給大家好好說說啊,今天我去開會,在會上鄉(xiāng)長說要給各個山區(qū)通電。但是這通電那也不是每個村子都能通的,只有那么三個名額,讓我們這些去開會的村長和書記抓鬮。這三個名額的其中一個就被我抓到了,大家說我這手氣是不是很好啊!”
書記說話一落,屋子里立馬響起了一陣哄笑聲。
大家都覺得很高興,剛剛村長一說要通電大家就忍不住的心里直性奮,就怕聽不清村長說話,所以才沒驚呼出聲,現(xiàn)在聽見書記和他們開玩笑,都很高興的哈哈笑了兩聲。
等書記一抬手,這笑聲慢慢的就小了下去。
書記又接著說道:“通電呢,這名額我是給你們抓來了。但是呢,得需要咱們村出人吶。這通電不是得扯電線嗎,扯這電線呢,就得用電線桿。這電線桿人家鄉(xiāng)里給提供。但這埋電線桿的坑,得咱們村民自己挖。我今天回來呀,特意在路上按照一百米距離一個坑算。查了一下,大約得五百個坑。咱村兩百戶,每家大約是三個坑。但還有一些獨戶的老人,像這樣的咱就不給他們分了。家里壯勞力多的你就主動點兒啊,上我這兒多領(lǐng)一個兩個的是吧,好好表現(xiàn)表現(xiàn)。
這坑啊咱得盡早去挖,挖晚了上凍了,咱這電今年就通不上了。所以我決定,咱有活兒沒活兒的先放一放。明天都拿著鍬,咱七點集合。從村口開始往遠處排,每家留下三個坑的距離。在一天把它都挖完嘍。
等后天電線桿來了,大家也都別閑著,都跟著搭把手,把電線桿都給他立上,咱爭取早日弄完早日通電。你們說這行不行啊?”
行……
沒問題。
好啊!
一片喊行的聲音響起來,還伴隨著笑聲,特別的熱鬧。
大家笑鬧了一會兒。
坐在一旁的村長抬手兒壓了一下,立馬又安靜了。
只聽村長說道:“行,咱也不廢話,那咱就明天早點到啊,家里有牛馬車的也別省著,拉點人去遠的地方,從遠的地方開始往回排。剩下的一些老弱,咱就從近的地方往遠排。”
村長說完,又問了問書記還有沒有什么別的事兒。
書記笑著說沒了,今天就這一個事兒。
村長一點頭說:“那行,那就沒別的事兒了,咱今天就這一個事兒,大家伙兒趁著天沒黑透,趕快都回家去吧。回家跟老婆孩兒的也都好好學(xué)學(xué)(xiao,xiao輕聲)咱這要通電的事兒,也讓他們高興高興。”
村長說完就跟書記起身一起出了門。
他們一走,周圍頓時就熱鬧起來,都站了起來,拿起來自己的凳子,往門口兒的方向挪去。
為什么要說挪呢,因為人實在是多。
你想象一下,村子里有戶的就兩百戶。
每家必須來一個,不來的很少,有的,甚至來了兩個或者三個,所以這一屋子里裝了三百多人。
你也得說這屋子大,這屋子還是當(dāng)年披斗時建造的一個大屋子呢。
擠擠挨挨的,等都從屋內(nèi)走出去也用了差不多半個點的時間。
看大隊部的老頭兒,等確定屋子沒人了,才鎖上了門,去了他值班的屋子。
周淑杰和郭二嫂她們是最后走的,她們實在是不愿意跟人家擠,就在旁邊等人都走了,沒人了她們才往前走。
一邊往出走,郭大嫂郭二嫂還笑和和的聊著通電的事兒。
周淑杰也很高興,但她只在一旁聽著基本上沒說什么話。
她畢竟上輩子,也曾在那燈火輝煌的年代生活了那么多年。
一回到這個年代,連電都沒有實在是覺得很不方便,現(xiàn)在是要通電了她也很高興。
這些事兒不發(fā)生,她都想不起來,如今聽說這通電的事兒才想起來,上輩子是有這么一碼事兒。
雖然不是第一次經(jīng)歷,但是周淑杰還是覺得挺高興。
從大隊部出來的時候,前面還是烏央烏央的人群,走著走著人群就越來越少。
等快到她家跟前兒的時候,基本上就沒人兒了,只剩下了她們?nèi)齻。
幸好現(xiàn)在這天兒還沒黑透,朦朦朧朧的能看見點人影。
所以,周淑杰也沒打那個手電筒,不想浪費里面的電量。
郭大嫂和郭二嫂,怕她一個人回家害怕,特意把她送到了大門口,等看著她進了院兒關(guān)上了大門,她們兩個才結(jié)伴回了家。
周淑杰跟郭大嫂她們道了別,關(guān)上大門,也把門叉叉上了。
轉(zhuǎn)過來就看見屋子里亮著燭光,一想就知道婆婆這是還沒睡呢,還跟兩個孩子玩兒的呢。
因為她在窗子上,看見了小孩子晃來晃去來回走路的影子。
以前,周舒杰家院兒里那可算是什么都沒養(yǎng),所以進出個人也沒有個聲響,如今她養(yǎng)的雞又養(yǎng)了豬。
她這一進院子,就聽得雞窩里撲棱,撲棱的雞飛雞叫聲。
豬窩里的豬也更更更的叫了兩聲。
周淑杰好心情的抿唇一笑,越過了院里的沙果樹,往門走去。
咣當(dāng),的一聲開門響,驚動屋子里正玩的高興的三個人。
兩個小家伙,還沒等她娘親進來吶,就趴在炕沿邊上大聲的喊,娘,娘。
周淑杰在外地就答應(yīng)了一聲,一邊答應(yīng)著一邊伸手推開了里屋的房門。
她進了屋,把電棒放在了柜蓋上。
小凳子早就在外地時,被她扔在了柴火堆里了。
轉(zhuǎn)回身兒來到炕沿邊兒,兩個孩子就撲到了她的身上。
周淑杰跟他們兩個說了兩句話,問他們在家有沒有聽奶奶的話,兩個孩子就響亮的打著“有”。
周淑杰婆婆在一旁問道:“怎么樣,今天開會都說什么啦。”
她臉上的表情并不輕松,還隱隱透著擔(dān)心。
這也是她曾經(jīng)的后遺癥了,一聽要開會,有通知。
周淑杰的婆婆就很緊張。
周淑杰一看婆婆那樣子,知道她又擔(dān)心了,就笑呵呵的說道:“是好事兒,娘,今天書記上鄉(xiāng)里開會,鄉(xiāng)里給了三個通電的名額,咱書記手氣好,給咱們村子抓住了一個。電線和電線桿都鄉(xiāng)里提供,埋電線桿的坑,卻要我們村民去挖,今天開會就說這挖坑的事兒了。一家分了三個坑,明天早晨七點去村口集合,讓我們都拿著鍬去挖坑去。”
周淑杰的婆婆一聽說是好事兒,她就松了一口氣。
再后來,一聽說是要通電了都要去挖坑,她這心算是徹底放下了。
這老太太可是曾經(jīng)在大城市呆過的人,什么先進的東西,她都見著過。
這電通對她來說還真是不算稀奇,所以人家一點都不驚訝。
還笑著跟周淑杰說:“行,通了電就方便了,點電燈怎么著也比這蠟燭要亮很多。”
周淑杰一邊哄著孩子,一邊和婆婆聊著天兒,笑呵呵的說道:“是啊,等通電了,咱這屋就亮了,到時候咱再買個電視。娘,沒事兒你在家就能看著電視劇什么的。”
周婆婆樂著的說:“這個好,反正我也不太愛出門兒,等到有了電視我在家也能閑著沒事兒看看。”
老太太還真沒見過電視,但周淑杰給她講過,村子里有幾家有電視的,就是因為沒有電,一直在那兒閑著。
周淑杰看著婆婆樂呵呵的意思心里就想這就是見過大世面的婆婆呀!
這要是普通的農(nóng)村老太太,早就問了。
這一個電視的多少錢哪?
不能買,太浪費了,錢得攢著以后留著用。
其實,要說現(xiàn)在那些發(fā)展好的大城市,很多家用電器都有了,就是這山村沒有辦法運送進來。
像,彩電,洗衣機,電冰箱,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有了,就是一般人家都用不起。
只有他們這村子里,才會誰家結(jié)婚陪嫁個黑白電視,還是14寸的那種,都會覺得看稀奇的圍上一大幫的人看好幾天。
周淑杰自己就尋思著,這要真通電了,她就看看能不能托人去大城市買一臺彩電回來。
現(xiàn)在能買到的彩電,她記得好像叫“鳳凰”牌兒的,是18寸的,按鈕都是在右側(cè)的,一排的小健子,還有調(diào)聲音左右移動的按鈕。
上輩子周淑杰活到五十歲,唯一的娛樂,也就是坐在家里看電視。
剛回這個年代的時候,每天都在為生計發(fā)愁,為孩子擔(dān)心她真沒心思這個。
現(xiàn)在一年多的時間也過去了,兩個孩子的身體越來越好,家里也有錢,不用擔(dān)心生計的問題了。
不都說飽暖思**嗎?
這也算是實話了,她現(xiàn)在就覺著沒意思,尤其是這冬天的晚上,天黑的還早,夜也特別長。
這通電了,有個電視就算沒有電視劇,看個新聞也能解解悶兒啊!
作者有話說:(很抱歉,因為要侍弄田地,沒有辦法給大家連續(xù)的更新,只能抽空更那么一章兩章的,還請大家見諒。)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