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看了三個月的書,張尋決定休整一下,于是就開始了悠閑生活,每日曬曬太陽,游游泳,仿佛渡假一般。就這樣,持續了半個多月,張尋覺得差不多了,就再次進入玉佩空間,還是進入那間書房,只不過這次看得都是醉道人留下的傳承。張尋不看還好,看了就覺得他師父醉道人實在太牛了!不談修仙,只說文道方面就所學甚雜,詩詞文賦,琴棋書畫這些自不必說,就是一些小道,最差的都可以開宗立派。這下張尋終于知道為何他那便宜師父的心結在于文道傳承了,不傳承下去實在可惜,上天都不忍見到如此,于是才有了醉道人的渡劫失敗。
張尋知道,他的這份機緣來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張尋對著醉道人的畫像深拜三次,然后焚香凈手,準備寒窗苦讀了。而且張尋有著前世的記憶,可以結合起來從而形成自己的道統。正所謂“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時光飛逝,三年過去了,那些師父留下的文道方面的書他都看完了,不對,應該說都讀進去了,并且大部分都已經融匯貫通,暫時還無法理解的也深刻的印在腦海里,等以后有了足夠的閱歷自然也就懂了。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不過也沒辦法,畢竟他師父情況特殊,也就只能這樣了。好在張尋悟性不錯,還有著唐宋明三朝的文化底蘊。張尋此時的文道水平去考科舉,不說穩得狀元,至少進士跑不了。
文道傳承告一段落,張尋并不急著去研究陣法,前世他是個資深宅男,又加上醉心于傳統文化,與現實格格不入,導致性格孤僻。所以現在被困一地,陷于陣法之中也沒什么不習慣的。張尋決定為將來幾年做個規劃。現在還沒有繼承的就是些雜學了,至于修仙之法現在對張尋來言那是很遙遠的事,現在他還是凡人一個,連氣感都沒有,那部分傳承根本就打不開,更何況張尋也想先興文道,了卻塵緣再覓仙道。
一晃又是三年,雜學的書也看完了,張尋也是佩服那醉道人,不知道他老人家哪里尋得這數萬本千絡萬象,浩如煙海的各類書籍。可以說,紅塵俗世,萬千之道,應有盡有。諸如經商之道,為官之道甚至醫術,命理,星相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沒有這書架上不涉及的。接著一年,張尋決定把前世的一些經典復制出來,留待后用。主要是《資治通鑒》,《天工開物》,至于所謂的啟蒙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以及文學大家的經典文章比如韓愈的《詩說》《馬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等張尋早就倒背如流了。一年過去,《資治通鑒》和《天工開物》也被張尋根據前世的記憶寫了出來,讓張尋高興的是他的小楷經過這幾年的書寫練習終于大成了。張尋心里默念到:“老黃(宋代書法四大名家蘇黃米蔡中的黃庭堅),不好意思,反正這異世也沒有你,就便宜小生我了。”
張尋想到七年過去了,自己這世也有二十二歲了(雖說有不相己的說法,但看看自己的年齡還是沒有問題的),也該學習陣法,離開這里了。說做就做,走到陣法書架里拿了幾本師父寫的《陣法初解》《常見陣法詳述》《如何破陣》拿到手中,就退出了玉佩空間。畢竟陣法這東西不是閉門苦讀就可以學好的,必須要感悟天地才行。一元,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道,七星,八卦,九宮這些,光看書你是看不懂的,只有感悟天地奧妙,才能有所得。
張尋開始了苦逼的磨練之路,每天盤坐在水井旁邊那塊寫有逍遙居三字的大石頭上日曬雨淋,白天觀察小溪和竹林夜晚當然是望天看星相。張尋知道自己以前從未接觸過陣法,感悟天地之妙絕非易事,所以心態擺的很正。就這樣,日夜更替,三個月過去了,張尋終于感受到了一絲天地之間萬物生長之道意,立即默念道家清心決,進入空明狀態,突然有了明悟,這就是天地造化啊!天地未開,一片混沌。這混沌不是一,而是無。混沌不斷積蓄著能量,直到有一天,量滿而爆開,而又清濁黑白為一。此即是無中生有,一元初生。接著就是從黑生白,濁中起清。清氣上揚化為天,濁氣下沉結為地。這就是一元升兩儀。天地初開,沒有生命,上蒼有好生之德,于是有了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后來還有了人。哈哈哈!張尋大笑道:“我真是笨啊!這不就是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嗎,我現在才有所悟。”不過張尋也知道,萬事開頭難,悟透這些,后面就好辦了,成為陣法大師不敢說,破掉竹林那陣絕對沒問題。四象,這個都知道,東方青龍,“青龍者,東方甲乙木水銀也,澄之不清,攪之不濁,近不可取,遠不可舍,潛藏變化無盡,故言龍也。”;南方朱雀,“南方朱雀,為樂之本也,無分其身,以三為上,以二為下,三天兩地之義也。上廣下狹,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風。腰廣四寸,象四時。軫圓象陰陽轉而不窮也”西方白虎,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白,故名白虎。北方玄武,也被稱為真武大帝。四象合一起,簡單點說就是“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
五行學說也沒啥好說的,就是萬物相生相克之道。五行相生就是金銷熔生水;水潤澤生木;木干暖生火;火焚木生土;土藏礦生金。相克就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六道輪回,佛家的,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七星就是北斗七星了,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八卦有兩種,即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
張尋頓悟之后,放下心來,也不急著破陣。而是徹底放松,去小溪游泳,直到精疲力盡才上岸,回到井邊,打上水沖涼。張尋七年多來,早已習慣每天澆自己個透心涼,那感覺就是爽。洗完后,回到逍遙居內屋床上倒頭就睡。
太陽再次升起,又是新的一天,張尋起來洗漱后再次進入玉佩空間,先把那幾本陣法書籍放回原位,就走出了書房。張尋也是佩服自己真夠沉的住氣的,這些年來一直就在書房活動,不過現在也該到別處轉轉了。就走向第二間房,推開門向里望去,空空蕩蕩,只有一張桌子。張尋走向桌子,看見桌上醉道人用刀刻的密密麻麻的小字,原來此房間是用于練體的,抽屜里放著三瓶強體丹,墻上是一幅圖,類似華佗五禽戲的樣子,是一百零八個動作姿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畫旁邊是個梅瓶,轉半圈會出現一個密室,畢竟練體難免會排出體內雜質,必須得有個位置洗刷刷。于是又是半年過去,張尋終于練體小成,雜質盡出,身上全是黑泥狀的物質,惡臭難聞,差點沒把他熏死。張尋趕緊轉動梅瓶,沖進密室,就開始洗起來,不知道沖洗了多久,直到肌膚如凝玉般光滑透亮,張尋才停下來,望著自己逐漸強健的身體在那很猥瑣的傻笑,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少兒不宜的事情,看來童子之身就是煎熬啊!良久,張尋吐槽自己“想你妹啊想,這里就你個和尚,妹子都沒有,你想翻天都枉然。”吐槽完就一臉郁悶之相離開了這間呆了半年之久的練體室出了空間回到床上盤坐念起清心決來。直到一根蠟燭完全燒完,欲火才盡去,倒下就睡。
又是一個清晨,張尋起來,洗漱完后來到廚房給自己煎了兩個餅子大口啃了起來(怕有讀者較真,這里說明一下,逍遙居內有稻田,有菜地,有茶樹,有酒窖,每天張尋都會花些時間打理。),吃完了餅子,張尋又給自己泡了一杯茶,細細品著,刻意調整自己,把節奏慢下來。直到茶續了三杯,時間怕是過去了一個時辰,張尋這才進入空間,向那第三間房而去。
這間房更有意思,竟然是關于酒,關于醉的。不過想起師父那個醉道人甚至瘋道人的道號,張尋也就釋然了。好在張尋前世也是性情中人,什么是性情中人?張尋前世的理解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呵呵,俗就俗吧!張尋前世癡尋醉之真諦二十余年,卻從未真的醉過,只是舉杯消愁,借酒裝瘋罷了。不過,兩世為人,尤其穿越還是酗酒掛了,張尋現在對酒文化,對醉之真諦終于有了些體會,用歐陽修的話說,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用明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唐伯虎的話說“眾人皆醉我獨醒”。于此種種,張尋在這間房就待了一周,中間還品嘗了兩次師父窖藏的將軍醉酒,那味道是真的好。
玉佩空間目前張尋可見的房間就只有四個,抱著期待的心,第四間房門在他來到這第八年的時候終于打開了。原來這間房里沒有別的什么,只有一本醉道人的修仙傳記,就是介紹了醉道人從煉氣期到渡劫期的各種經歷。最后一頁寫著“小子,你該離開了,回到俗世中去。最后忠告你一句,傻徒兒,記著紅塵練心。切記切記!”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