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清扶著覺明師太回到寮房,師太面色蒼白背后已經(jīng)濕透了,但她只是休息片刻,在傳喜小師妹的服侍下?lián)Q上干凈的里衣和常服后,又招呼杜三夫人等幾位親近的客人進(jìn)來喝茶。覺明師太和杜三夫人的熟悉完全是因為師太認(rèn)下了杜玉清這個俗家弟子后兩人開始了交往,杜三夫人是個虔誠信佛的,又是一個善良心慈的人,兩人雖然交流的次數(shù)不多卻頗為投緣。
除了杜夫人,在座還有兩位杜玉清不認(rèn)識的氣質(zhì)高貴的夫人,經(jīng)過覺明師太介紹中才知道她們也都是虔誠的信徒,也是師太的老朋友。一位是來自金陵南京的江夫人,一位是來自蘇州的秦夫人,她身邊還跟著一位二十多歲年輕的婦人,是她的二兒媳婦,娘家姓吳,叫蘭芬,她人不漂亮,但皮膚很白,有一雙細(xì)長的小眼睛,給杜玉清的感覺是她很精明,她總是能適時地幫忙或插話襯托氣氛,這份細(xì)致和體貼就讓杜玉清動容。
覺明師太身邊的小師妹傳喜,這次為眾人奉上的只是普通的茶,同時端上來的還有兩味茶點,臨近中午,大家都有些餓了,在師太的招呼之下也都不客氣地動了手。咦,這素餅怎么這么好吃?!表皮酥脆,餡料香甜細(xì)膩,幾人大感意外,不由地都交口稱譽起來。很快的,每個人面前由兩個不同口味的半圓拼成一個圓餅都被大家消滅光了。聽說給她們的茶禮也有一盒素餅,另外還有一點剛才席上的禪茶,兩位夫人都喜不自禁地謝了。
也許是因為面對老朋友,覺明師太顯然精神格外放松,興致也很高,沖著傳喜叫道:“不是還有福餅嗎,也給端上來。”轉(zhuǎn)頭對客人說,“這福餅因為做的少,傳喜看我愛吃平時啊都輕易不肯拿出來。”傳喜用食盒端上來的是四塊胖乎乎圓潤可愛的像包子一樣的點心,外表裹著一層白粉,底下墊著兩片竹葉,紅色的漆盒、綠色的墊襯、白色的點心,光是看著就讓人食指大動。
一共只有四個顯然是不夠分的,覺明師太對吳蘭芬說:“對不住了,秦二媳婦,只有四塊,今天你就為你婆婆長長面子,發(fā)揚一下敬老的美德。”眾人笑了。吳蘭芬自然有眼色,趕忙笑著說:“這是師太您抬愛我,我平時一直還愁沒機(jī)會表現(xiàn)呢,這下婆婆總算知道了我的孝心了。”眾人就笑。
秦夫人也笑著說:“我知道你這心機(jī)深厚伶牙俐齒的,總在時不時地提醒我你的孝心,不就是惦記著我那些好東西嗎?回去就賞給你一根銀簪子。要不是知道師太這里的東西是好的,我才不讓你占這個便宜呢。”眾人又笑。
吳蘭芳做出一副怎么被您發(fā)現(xiàn)了的窘迫和無奈,讓眾人簡直笑得不可遏制。
杜玉清十分佩服這個吳蘭芬,她不僅懂得觀顏查色,還能伏低做小為婆婆湊趣,是個人精。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有三個層次,不僅在于對事物是否有認(rèn)識,更重要的是認(rèn)識之后是否有行動,行動之后還能否做得心甘情愿盡善盡美。拿這件事來說抬轎子的活不是人人都愿意去做的,而吳蘭芬不僅去做了,還做的讓人覺得舒服愉快,這就非常難得了。
杜三夫人笑著說:“秦夫人您是有福的,眼前有這么孝順的媳婦服侍,是我也愛的,秦二媳婦我這塊給你,我倒是常吃的。”
秦夫人和吳蘭芬都要客氣地推脫,被覺明師太勸住了,她說:“杜夫人不是客氣,她真是常吃的,這些素點心都是我這弟子給搗鼓出來的。”
客人們客氣地對玉清贊了兩句,倒也不詫異,閨閣小姐會做幾種點心不是件稀罕事。但入口之后卻讓她們感意外,同剛才酥脆的外表不同,這福餅的表皮綿軟而筋斗,里餡香軟滑嫩,吃著嘴里真是滋味無窮。江夫人吃完后贊不絕口,“啊,真是精細(xì)的好點心。杜小姐,我可倚老賣老厚著臉皮說了啊,你可要告訴我們是怎樣做的,回去后好教家里的廚子也學(xué)著做,年紀(jì)大了,就喜歡吃這樣軟乎些的東西。”
吳蘭芬在一旁乖順地點頭附和,心里萬分同意,不止婆婆她們喜歡,她也喜歡呢,她也想知道方法回去后也要學(xué)著做。既可滿足自己口福還能孝順婆婆,豈不是兩全其美?
秦夫人對杜三夫人贊許地說道:“我看這孩子一定是個心靜的孩子,以后您就放心吧,將來一定是個有出息的孩子。這人哪其實資質(zhì)都是差不多的,但一個人最后是否能成為優(yōu)秀的人就是看他能否心靜,能否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實做事也是這樣,能否把這最后的一成一如既往精細(xì)地完成,實際就是一半的差距,是平凡還是卓越的大差別。”
眾人對這番話都非常贊同,也讓杜玉清對秦夫人刮目相看,這是一個非常有見識的人。這樣的人必定也是個不凡的人。
杜三夫人和杜玉清連忙謙虛地連稱謬贊了。
覺明師太看了杜玉清一眼,也笑著說:“我也覺的這孩子好,別看她年紀(jì)小,卻很有佛緣和悟性,不僅為了養(yǎng)育慈幼園的孩子們搞了一個素餅工坊,連今天的答謝禪茶會都是她的安排,送給大家的茶禮也都是她自己掏銀子貢獻(xiàn)給大家的心意。”
幾位客人都非常驚異,沒想到這樣一個孩子有這么大的手筆,覺明師太于是把杜玉清如何接手慈幼莊,如何做出素餅,又在制作過程中如何通過禪修、念經(jīng)等修行改進(jìn)提高技藝的過程說了一遍。
“阿彌陀佛!”慈眉善目的江夫人十分動容,雙手合十贊道,“真是有善根的好孩子,將來必是福德深厚的。”
眾人知道了杜玉清這素餅是要來售賣的東西,自然就不好再追問它的制作的方法。杜玉清卻善解人意地重拾剛才的話題,把福餅的制作方法簡單地說了一遍,師父怕她為難不便泄露制作工序而為她圓了場,她也要為師父長回面子。最后總結(jié)說:“其實法子很簡單,就是面皮需要花費些力氣,這糯米需要混合一些粳米,這樣才能不軟不硬,還一定要在蒸熟后迅速放在石舀里舂,最好不用踏椎,用人力手打出來的效果最好,一邊揉一邊打直到糯米變得綿軟柔韌。所以因為人力所限,我們每天供應(yīng)的福餅就十分有限。”
哦,原來這樣。眾人恍然。
秦夫人不由地暗自點頭,其實踏椎和人力舂打之間的差別可能就差那么一點,一般人是吃不出來這其中的差別的,但這也就是上品和凡品之間隔絕的鴻溝。這孩子不僅心靜,覺知細(xì)致,眼界也寬,做買賣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不在意售賣的數(shù)量,是個高瞻遠(yuǎn)矚的人,不由更是對杜玉清另眼相看起來。
杜三夫人雖然知道杜玉清在忙于素餅工坊的事,但沒想到她竟然做出了這么多的事情,不禁也微笑地看著自己這個長女,心里充滿了驕傲。
眾人說得興起,就想去慈幼莊看看,覺明師太便親自陪著幾位夫人下山去參觀。杜玉清還擔(dān)心她的身體,但看著覺明師太興致勃勃的樣子,勸解的話實在說不出來。好在路途不遠(yuǎn),再說坐了半天了,活動一下身體也挺好。杜玉清只得在旁扶著,一行人說說笑笑的往山下去。
杜三夫人在后面看著,心里有些酸溜溜的,阿杏就曉得扶著師太,對她這個母親卻不聞不問,阿眉雖然貼心,但年紀(jì)還太小根本不能依靠,她只得借著柳嬤嬤的胳膊慢慢往下走,剛才因為師太她們對杜玉清夸獎而升起的對長女的驕傲漸漸消失,還忍不住低聲抱怨了幾句,柳嬤嬤只能在心里嘆了一口氣,這佛祖說種什么因結(jié)什么果,這夫人有時也是糊涂的。但她能說什么?只得好言好語低聲相勸。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