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清平復了一下情緒,讓夏錦把等候在外邊的賬房先生們都召集到旁邊的小課堂里——這里原來是顧娘子給那些繡娘們講學的地方,旁邊還擺著幾臺的繡架,桌子上還堆著許多繡線和畫樣。
現在每個分店都有兩位賬房,工坊因為要歸結總賬,就多了兩位,總共是四位,加在一起總共是十四位賬房先生,當然其中有一半只是負責管錢的小賬房。夏錦那里還有兩位賬房負責監督檢查工作。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
杜玉清就說了兩點,一是從這個月開始按新方式新標準統一建賬,二是賬房不僅要管好銀子,還要監督好經營上的紕漏。
有的人是第一次見到杜玉清,都聽說這東家厲害經營有方,卻沒想到卻是這樣一位年輕的小姑娘。大家不由地起了輕視之心,再加上聽杜玉清說,要用新方式新標準統一建賬,年紀大一些的賬房先生,尤其是張婷芳家派來的負責總賬的老賬房張先生更是不以為然了,自己做賬都做了二十年了,老經驗了還用你們嘴上沒毛的小輩來教?明掌柜上午要的數目,我下午不是就給你拉出了清單出來嗎?你們誰有這種能力?但也有年輕一些的賬房卻對杜玉清給他們新增加的職責感到了興趣,作為男人誰不想建功立業,誰不想讓自己變得重要啊。
新賬目建立的原則和標準是由羅齊康上臺講解,由馮季才補充的。羅齊康雖然不如馮季才經驗豐富,但勝在頭腦靈活,思維清晰,在他的講解之下,原來幾個或者低頭開小差,或側身交談的人不由地坐直了身體,漸漸把身體轉了回來,大家越聽越覺得有道理起來。新的賬目無非就是要求建立分賬,把能直接產生效益的投入和只是消耗的費用分開統計,在費用中又把房租等固定費用和額外費用分別統計,按照這種方式來記賬和統計,雖然開始時會麻煩一些,但時間長了反而簡單了。到了月底結賬時不僅每個月、每個季度的收入和支出一目了然,投入在什么方面能產生最大的效益也一清二楚,即使是平時,稍有經驗的人就能迅速地發現支出的異常,還真能發揮杜玉清所說的“監督經營”的作用,更何況東家的新規里有一條,所有合約中總賬房也要簽字同意才能成立,并且合約簽訂后要給賬房一份抄錄件,以監督款項的支持和收入。張老賬房激動了,這是多大的信任啊,他也算真正進入了核心決策層了。自然對這新方法新標準格外用心,把收到的新法條文正正經經地擺在了案頭。
明茂官在人群中如坐針氈,他知道雖然杜玉清沒有明說,卻是對他犯了這樣嚴重的錯誤感到不滿了,臉臊得通紅。姑奶奶誒,您怎么做都可以,我認打認罰絕不還手。可是現在都火燒眉毛了您怎么還在這里給賬房們講要怎么建新賬啊,雖然我也承認這個建賬方式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當務之急不是應該想辦法如何應對,想法子去湊錢嗎?您怎么還在這里不緊不慢地去上什么課啊,您怎么還坐得住啊?!
杜玉清坐在下面也聽得津津有味,講解時羅齊康的分條縷析,馮季才的敏銳老道都讓她印象深刻,這個新賬標準已經不是她當初提出的簡單建議了,而是在這兩位先生的打造下變得更專業更嚴密。她再一次認識到,這個世界是不缺乏人才的,只要你給他們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種子自己會冒出來并茁壯成長。她本來還想到月底把這個月這個季度的賬扎了,到七月開始全面培訓建立新的標準,沒曾想人算不如天算,偏偏婁子就出現在這最后的時間里。這又給了杜玉清一個教訓,就是意識到問題時一定要及時解決,不然不知什么時候就會釀成大錯。
還有,通過他們的講解,杜玉清突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覺悟,就是真正能產生價值回報的投入是很少的,大部分的花費就是花費,不會產生什么效益,她由此想到經營商鋪工坊是如此,做人做事何嘗不是如此?
為了湊銀子,中午的時候她把自己收藏的書畫都整理了一遍,除了留下幾幅她最喜歡的,都準備拿去書畫齋賣掉。沒曾想當初看著她笑臉相迎的掌柜雖然仍是笑臉相迎,卻對她拿來的作品嗤之以鼻,每一幅作品都挑出來一大堆的毛病,甚至還說幾幅是仿作,要知道很多作品當初正是從他手上買來的,原來是怎么捧得高高的,現在就怎么摔在地下,恨不得還狠狠地踏上幾腳。最后他還擺出一副看在老客戶的面子上,我好歹給你一個面子幫幫忙的施恩姿態,挑三揀四選了幾幅,出的價錢還不到原來購買價格的四成,總共不到三十兩的銀子。這可讓杜玉清真是氣壞了,讓采薇抱了書畫扭頭就出來了。
從這件事情上她深深感受到一點,書畫、書籍這些東西是她精神上的給養,能給她帶來歡樂和慰藉,在世俗層面上卻是消費品,除了極少數公認的好作品,都是買來就跌價的物件,一旦生活需要救急是換不來銀子的,甚至可能還成為累贅。這從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婦收藏金石字畫上就可見一斑,他們平時散盡千金萬金購買來的珍貴的金石拓本、書畫器物在戰亂中一再被迫放棄或意外丟失、被偷竊,孤苦伶仃的李清照甚至因此被覬覦而和她結婚,最后藏品所剩無幾。更可笑的是李清照還被人捕風捉影惡意中傷說她把珍貴的文物都送給了金朝人,差點給自己惹下禍患。
身在這俗世中,心又脫離這紅塵,精神和物質,理想和現實永遠需要一個良好的平衡。
杜玉清原來對這個的認識還是朦朧的,之前她在讀《論語》時對歷代文人學士都贊賞有加的顏回也非常推崇,作為圣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不遷怒,不貳過”。“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是對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最好的詮釋。但越讀到后來,她卻漸漸覺得孔子另一個弟子對孔子的實際幫助和孔子學說的傳播推廣起了更大的作用,這就是被孔子評價為只有“瑚璉之器”的子貢。
目前,子貢在孔門十哲中僅以言語聞名,在《論語》中孔子對弟子的德行和能力有四檔的劃分,一是德行,二是言語,三是政事,四是文學。子貢只是位列在第二的“言語”上,還是排名在被孔子說成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的宰我之后。實際上子貢是孔子弟子中最有干濟之才和獲得世俗最大成功的人,他曾任魯國、衛國之相,在出使列國時各國無不待之以上賓,他在處理政務的同時還不忘宣講老師的理論和主張,彰揚其師美名。除此之外他還善于經商之道,在曹國、魯國之間賤買貴賣富致千金。后世還有人尊奉他為財神。他誠信經商的風格被稱為“端木遺風”。對此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有一段中肯的平價:“七十子之徒賜(子貢)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糠,匿于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貢先后之也。此所謂得執而益彰乎?”
那顏回與子貢到底哪個強?為什么世人至今盛贊在《論語》中只有只言片語的顏回,稱道他“孔顏樂處”而對實際貢獻更大、受業身通的子貢漠然處之呢?為此,杜玉清還專門去請教了姚先生,姚先生就拿“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來說事,其實就是對她看中功利的觀點不以為然了。杜玉清當時惶惶而退。
但這次突發的事件給了她深刻的教訓,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他貧而豁達修身養性,應該是面對艱難生活的態度而不是目標。人的天性就是要追求幸福,追求享受,“存天理、滅人欲”只是對過分欲望的約束。如果對基本的人性都缺乏了解,還怎么兼具天下?所以,“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是理所當然的。
現實是殘酷而嚴峻的,沒有所謂的太平世界。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人永遠會面臨新的挑戰,生存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真正的武功,就是我們面對社會的競爭和壓力的反應能力。
面對、接納、覺知、提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學習精進,百煉成鋼;曲中求直,蓄而后發。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