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開朝伊始太祖皇帝就有開文舉、武舉的命令,但文舉已經按部就班實施了一百多年,而武舉卻一直未見動靜,從跟隨太祖皇帝的那些彪炳功臣被屠戮殆盡的結果來看,不難猜出其中的原因。而現在竟然真的實施并且已經擺上了日程,實在讓所有的軍戶歡欣鼓舞。依照本朝慣例軍官的職位多半由世蔭承襲,然后是因為戰功獲得躍升,現在又多了一個晉升的捷徑,這對想有一番作為,尤其是意圖一戰成名天下知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非常具有誘惑性的。而這又是第一次,上到各地的總兵府,下到基層衛所無不摩拳擦掌,選取的也都是最優秀的軍士,力圖能夠為自己的部隊能露出臉來,所以這次能夠入選的人水平都很高。
杜文錦因為祖輩的蒙蔭,十八歲就進了金吾左衛,現在是總旗職位。他自小的功底讓他在同仁中顯得非常突出,尤其在力量上更是無人能及,拉弓能拉起三石的弓,這讓他的上司很是另眼相看,但最終能夠獲得指揮使董家耀的賞識,還是基于他的懂事和聽話,逢年過節的送禮自不用說了,平常的時候也是三天兩頭往董指揮使的跟前湊,什么活都不恥去做,就像侍奉親爹一樣服侍著董指揮使,讓董指揮使非常舒服。
所以武舉的消息一出來,董指揮使就把杜文錦叫道跟前,告訴他自己已經推薦他代表金吾左衛去參加武舉考試,他說:“杜老三,我一直很賞識你想提拔你,但你也知道原來一直沒有位置,不過現在有個好機會,鄭里滿年紀大了準備退休,他兒子去年又得病死了,我想把這個位置給你。”杜文錦驚喜地抬起頭來,鄭里滿是個百戶,那就意味著自己馬上就可以升職了。
“升職是小意思,”董指揮使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肯定地說道:“但你也要讓大家心服口服不是?眼前正好有一個大大的機會,只要你通過七月的武舉考試。”杜文錦心里頓時涼了半截,武舉考試的武試他不怕,但前提是他必須先過了文試的策略文章啊,他雖然在學堂跟著先生開始讀了《孫子兵法》,但畢竟只是剛開始,他實在沒有把握能過的了文試。而第一關都過不了,談何后面的武試?即使你的武藝再高,騎馬射箭再強又有什么用?但杜文錦臉上還是帶著微笑恭謹地向董指揮使表示了感激之意,董指揮使很滿意,拍了拍他肩膀說:“身為軍人首要一點就是要勇猛頑強,不論面臨多大的困難,必須要有迎接上去戰勝它的勇氣,不能被它嚇倒。我給你兩個月的假,你給我回去好好地去讀書。”
杜文錦喜憂參半地告辭出來的時候,董指揮使突然在他背后說了一句:“我聽說羽林左衛他們推薦的是曾秀林,你小子可不能輸他,給我丟臉哦。”
“是!”杜文錦立刻腦袋漲痛,但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
雖然都屬于禁軍,但京城二十六衛也是有親疏之別的,像上直侍衛軍十二衛就屬于嫡子,其它的基本上都是庶子,庶子要想出頭,除非有非常大的本事。比如同樣是負責警備皇城羽林衛和金吾衛地位就有差別,一個是守內城,一個是外城,尤其是他們金吾左衛和同樣負責警備皇城東面的羽林左衛就歷來不和,杜文錦知道這是因為董指揮使和羽林左衛的指揮使湯思貴早年因為掙一個職位落下的仇恨。如今更是針鋒相對斗得不可開交,起因就是這個曾秀林,人稱“曾秀才”的家伙。曾秀林是個眉清目秀但心狠手辣的家伙,原先他家就是一個破爛戶,但這小子機靈很快就巴結上董家耀的大哥,董大哥見他伶俐又有些才能就想把他招為自己的女婿,就請董家耀幫忙把他弄進五城兵馬司當差。后來有一次都指揮使來巡視臨時要寫一份緊急報告,文吏又都不在身邊,曾秀林就自告奮勇,結果寫成的報告不僅字跡字端正而且文從句順,讓都指揮使大加稱贊。湯思貴聽說了這件事立刻用巨大的利益把曾秀林拉攏到自己的身邊,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董指揮使視之為奇恥大辱,更把曾秀林恨得牙根癢癢。
曾秀林雖然武藝平常,但文筆了得,也許就因為這個湯思貴才讓他代表羽林左衛參加考試,即使第二關不能勝出,起碼他為羽林左衛贏得了最后的資格,總好過連參賽資格都沒有的人吧。杜文錦有把握自己的武藝一定能贏得了曾秀林,但首先他得能過得了文試啊。所以,他目前最重要的是能過得了文試,否則今后不要說提拔了,就是他在金吾左衛的處境都會很艱難。
杜文錦想通了這點就把主意打到了杜玉清身上,他以前一直以為自己讀書不行,后來聽了姚先生講《孫子兵法》他才發現不是自己不會讀書,是先生的學問不夠好,教的方法也不對,如果他之前的先生能像姚先生那樣不僅學問高深淵博,還能把知識講解的深入淺出,他都能聽得懂,他早就不是這個樣子了,這讓他心里多少有了些底氣。所以他想請杜玉清幫忙給姚先生說和說和給他開開小灶。為此,向來吝嗇的他還特地去京城最出名的果子鋪買了兩斤最好的蜜餞果脯提著去了三房,先去見了杜玉清,然后讓她陪著去給三嬸請安問候。
杜玉清看著杜文錦這么大的個子在母親面前恭敬地問安,殷勤地送上蜜餞果子,憨厚地陪著母親說笑,就覺得這三哥今天怕是有事相求了。母親顯然也意識到這一點,趁著杜文錦沒注意的時候朝杜玉清做了一個為難的苦笑,這平常沒有來往,如今無事獻殷勤擺出一副很熟稔很親切的樣子,讓她這個長輩壓力也很大的呀。
杜玉清哂笑,趕緊把杜文錦請到自己的花廳去。她知道別看三哥外表是兄弟個頭最大的,實際上三哥為人十分功利小氣,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如果不是他在意的人他甚至連不要錢的語言亦是吝嗇奉出,這個杜玉清是深刻領教過的。小時候三哥很看不起她們這樣女孩,對自己的兩個姐姐亦是如此。所以有一次掰手腕輸給她后半年都沒有和她說過話,直到他扳回來為止。后來見到她也只是笑笑,兩人從來沒有深入交談過。他的薄情吝嗇不僅是對姐妹,對家中兄弟亦是如此,平時的時候也只有大哥二哥能叫的動他,其他人他基本上是維持表面上的客套。但今年回到京城后她發現三哥對她的態度大不一樣,尤其是她請先生來教書,開鋪子送兄弟姐妹衣裳后,杜文錦對她的態度一次比一次熱情,甚至在比賽中對她示弱,讓她見識到只要三哥愿意,他能“厚顏無恥”到什么程度,這讓她不禁感到了好笑。他們是一家人,她不介意被他耍心眼被它利用,只要他不是害人就好了。
所以,聽了杜文錦的請后,杜玉清沉吟了一下,說:“這是一個好事,我可以和先生說說,不過,最好你也請大伯出出面,這樣在禮數上會更周到一些。”杜文錦喜笑顏開馬上飛奔去找父親求救。
杜剛堯聽說自己的老二要參加武舉時就非常高興,現在又看他這么努力讀書自然十分欣慰,當下備下禮物就去見姚先生。姚先生沒有拒絕,只是客氣地說:自己對兵法沒有研究,只能講解字面上的理解,要想深入理解兵法思想,領悟真正的戰略戰術只能請更專業的人來講。
杜剛堯知道實際上沒有所謂更專業的人,兵部那些什么侍郎,什么主事對兵法的了解還不是也都是在理論上?如果真正到了實戰,他感覺他們還不如自己呢。反正如今考的也只是紙上談兵。所以堅持請姚先生幫忙。于是逢單的日子姚先生就講一個時辰的兵法,這是在經史之外非常實用的一種“術”的學問,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杜玉清也獲益良多,她覺得這些策略計謀運用在商業上最恰當不過了。
今天杜家的第三代,除了老大杜文斌,其他人老二杜文智,老三杜文錦,老四杜文勝等都悉數到場,還有兩個最近也到族學來讀書的遠房堂兄弟。因為杜玉清時常要在外邊行走,幾個兄弟們一商量就沿用她在外邊的稱法,順理成章把她叫做老五,對外一律稱她是“杜文清”,杜文靖他們就順延再往后排序。所以,一路上他們都是五弟或者五哥地叫著杜玉清。
今天杜文斌不在,老二杜文智就是老大,大家聽從他的安排,先是練習站立射箭。兄弟五人加上一個杜玉清一共六人字排開,朝著墻邊的箭靶一起拉弓射箭。最后校驗靶子自然是杜文錦的成績最好,十發十中,而且基本命中靶心。他最近每天都有練習射箭,平常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做到一百五十步距離的十發八中了,這個一百步的自然不在話下。第二名的是他們一個遠房堂兄弟,叫杜陽升的,讓其他兄弟驚訝的是排在第四的竟然是杜玉清,畢竟她很少有機會練習射箭,怎么一上手就超過了他們?兄弟們不服,于是大家再來,結果這次杜玉清上升到第三,這下大家沒有話說了。這個老五怎么做什么像什么,真讓人氣餒啊。
到騎馬射箭時,杜文錦的發揮就不穩定了,幾次發出的箭都偏離了目標,其他兄弟也莫不是如此。輪到杜玉清時,只見她兩腳前掌蹬緊馬鐙,上身直立,然后拉弓、靠位、瞄準、放箭,動作一氣呵成。嗖的一聲,箭入靶心。然后,再一次拉弓射箭,又是正中靶心。
“哇!”大家歡呼起來。太神奇了,她怎么做到的?
杜文錦跑上前去幫杜玉清牽住韁繩讓她下馬來,然后問道:“你怎么做到的?騎馬時馬在不住地晃動,很難瞄準目標啊。”
杜玉清笑道:“有沒有聽說過《六祖壇經》中記載的六祖惠能一個故事?”
兄弟們都圍了上來,他們很喜歡聽阿杏講故事,她往往能通過故事講出深刻的道理來。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這個公案可以有很多的解讀,從佛家講這可以說是六祖看世界的方式,萬物來去生滅,觀照的這顆心必須如如不動。即佛家常說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心,不要被外在的風、幡,順逆,好壞牽著鼻子走,心不起則一切不起,心不動則一切不動,‘情不敷物,物豈礙人。’
如果從世俗角度理解,就是一切的事物都是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比如我們眼下的這個景色瞬間就永遠過去,再也不復回來。這就是風吹幡動,是風動,是幡動,亦是心動的原因,但事物又有相對的平衡和靜止的狀態,射箭時我們就要把握這個時候,試著忘了外在的事物,把你的身體和心交給當下的箭,同它一起追隨目標而去。”
眾人似有所感,“忘了外在其它的事物,當下把你的身體和心交給當下的箭,同它一起追隨目標而去。”
“但如何做到呢?”
“杜家拳傳授給大家的心法是什么?”
“立身中正!”
“拎腰圓活!”
“均勻放松!“
”身心合一!”
“試著把這十六字也運用到其它的活動中,比如射箭。大家再試試看。”
杜文錦心里念叨著:立身中正,拎腰圓活、均勻放松、身心合一。一個個檢視著自己的動作,沒注意阿杏來到身邊。
“你先不要急著射箭,先找找騎馬的感覺。”
杜文錦恍然大悟,是啊,自己剛才只注意到和弓箭之間的契合,卻忽略了這胯下的活物。
杜玉清解釋說:“既然是騎馬射箭,這個整體,就不僅是你和弓箭的整體合一,還要和馬的三者合一的整體。你先不著急射箭,先當你今天是第一次騎這匹馬,放松自己忘掉自己,全身心地感受馬的節奏,不要試圖去控制它,而是要接受它,適應它,熟悉它,最后和它成為整體。”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