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破晉陽,殺曹兵四千多人,俘兵一萬。中郎將夏侯惇、校尉丁斐戰(zhàn)死,中郎將樂進、軍師程昱自殺。
中郎將高覽、程銀、侯選、李堪,校尉車胄、劉秉等皆降。
太原太守棗祗被俘,不降,暫時囚禁。
并州別駕、軍師中郎將荀彧雖未自殺,但堅拒劉備征辟。
劉備將荀彧交給荀攸照顧,待回豫州,放歸家中為民。
劉備因徐晃阻隔曹操北逃之功,拔之為裨將軍,都督驍騎、殄寇二軍,進逼原平。
又派使者前去見雁門太守郭缊,曉以形勢。
郭缊見了劉備使者后,將郭淮叫來,苦笑道:“汝當曹孟德是個英雄,卻落得如此田地。
如今劉玄德破晉陽,據(jù)太原,雄兵數(shù)萬。
今來信要我歸附,汝認為該當如何”
郭淮滿臉羞慚,向郭缊跪謝道:“小子不知天下之大,錯認英雄,險些害了大人,請大人責罰!
劉備攻曹操入太原時,郭淮曾建議張汛、徐商南下相助。
張汛同意,但徐商認為曹操明令其守雁門,為曹軍后路,若率爾南下,萬一雁門有變,那就大事去矣,不從。
郭淮當時嘆息道:“曹公既如此相疑,夫復何言!”悶悶不樂。
郭缊見兒子情緒如此低落,安慰他道:“汝此前認為劉玄德難以遽破曹孟德,雖然判斷錯誤,但以常理度之,亦無不妥。即是為父,也未料到劉玄德如此了得。
如今其雖派兵進逼雁門,卻又派使者好言曉喻,當是力已盡之故也。
袁紹之子、幽州刺史袁熙亦有使者前來。
則是從劉,還是從袁”
郭淮雖然判斷錯誤,但郭缊見他思路清晰,已不將他視作尋常孩童,如今是真情實意地與他討論。
郭淮道:“小子認為當從劉!
郭缊道:“善!”
派飛騎命原平縣令開城門,納徐晃、衛(wèi)靚入內(nèi)。
同時郭缊親自率兵自陰館南下,迎接徐晃、衛(wèi)靚。
徐晃、衛(wèi)靚北上,與郭缊見于廣武,賓主盡歡。
徐晃帶著劉備手令,繼續(xù)以郭缊為雁門太守,又加平北中郎將。
衛(wèi)靚屯兵廣武縣,徐晃經(jīng)陰館北進,屯兵汪陶縣。
汪陶以北各縣并不在朝廷治下,為諸胡所據(jù)。安排徐晃屯兵此地,足見劉備對徐晃的看重。
劉備帳下曾專任一方、都督數(shù)軍的大將,有呂虔、牽招、田豫、關(guān)羽,現(xiàn)在又加了徐晃。
見曹操被滅,黑山張燕親自來見劉備,表示投效。
此前司馬俱率黃巾舊部去山中尋張燕,張燕雖盛情款待,也表達了對劉備的仰慕,但未派兵相助。
司馬俱悻悻而歸,向劉備謝罪。
劉備道:“此非君之過也。何罪之有!
這次見了張燕,劉備見他三十多歲年紀,身材瘦小,但聲音洪亮,氣概不凡。
劉備責備道:“君來何其晚也”
典韋、劉猛、許褚、鮑出等侍立左右,瞪視張燕,殺氣騰騰。典韋等皆雄壯大漢,而張燕瘦小,兩者不是一個量級。
換了常人必然瑟瑟發(fā)抖,跪地請罪了,張燕卻面色鎮(zhèn)定,拱手道:“公方平小患,大憂在東,用武之處頗多,燕今來投,未為晚也!
劉備笑道:“聞君有膽略,適相戲耳!鄙锨皥(zhí)張燕之手,引他入席,就坐在劉備之側(cè),為張燕引見眾將。
張飛、張遼、關(guān)羽、太史慈等已率兵急行南下,其余諸將還在整頓軍隊。
劉備按職銜高低予以引見。
第一個自然是奮威將軍呂布。
呂布瞪著張燕,喝道:“張飛燕,還認得某否”
張燕道:“怎不記得一別兩年,溫侯風采如昨!
呂布道:“君有精騎,我善騎戰(zhàn),君與我可經(jīng)常親近。”此言一出,引得不少人側(cè)目。
張燕道:“同在大司馬帳下,自當親近!被卮鸬玫嗡宦
劉備又引見賈詡、荀攸、周貫、高權(quán)等謀士,典韋、劉猛、許褚等將領(lǐng),雙方互道仰慕。
寒暄已畢,劉備問張燕意向。
張燕道:“末將山中可用之兵約有精騎五千,步卒兩萬,另有老弱婦孺五六萬人。愿舉眾從劉公,隨劉公征伐!
劉備大喜,道:“君之忠義,我所素知,既有此心,便足矣。
袁紹跋扈,虎視太原、河東,還需借重君之力,震懾幽冀,庇護二郡。
君且仍暫駐常山、趙國、上黨諸山谷中,與雁門徐晃、太原臧霸,互為奧援。”
劉備已任命臧霸兼任太原太守,率威虜軍守太原。
張燕道:“唯劉公之命是從。”
劉備命周貫宣讀表任狀,拜張燕為平北將軍。
張燕大驚,避席固辭。
劉備抓住張燕雙臂,將他挽起,道:“君存人民,保一方,又舉眾來投,功莫大焉,不如此不足以酬君之功!”
張燕知道,職位只是虛名,但這體現(xiàn)出的是劉備對他的重視和信任,肅然接受表任。
對張燕,劉備除了命令撥付一些兵器,提供糧草之外,其余如宣教等,一無所任,對張燕的軍隊編制也沒有任何更改,給予其充分自主權(quán)。
張燕處于太行山諸山谷中,剿滅是不可能剿滅的。即便能剿滅,也要付出極大代價。
張燕擁眾乃是出于亂世自保,割據(jù)一方之心并不強烈。如今他站在了自己這邊,更不能因為苛節(jié)細事,而將他推給袁紹。
送別張燕后,也不等郭缊回信,劉備就急行南下。
張飛、張遼、關(guān)羽、太史慈四軍已先行一步。
劉備率典韋、劉猛、許褚、司馬俱、李質(zhì)、馮鼎、周泰七軍繼之。
張遼是輕騎,最先進入河東,與袁紹所派偵騎猝然遭遇。
袁紹聽到僥幸生還的偵騎報告遭遇劉備騎兵,敵將乃是張遼,不由仰天長嘆:“何其速也!”
從翼城撤圍,回至雞林道中,修筑營壘,等待劉備大軍。
至于直前迎擊劉備,莫說袁紹,連田豐也不敢如此主張了。
劉備兵力已經(jīng)逼近袁紹,更何況還挾大勝而來。
如果貿(mào)然一戰(zhàn),鹿死誰手,實未可知。
公元194年六月初,劉備與袁紹大軍對峙于翼城之東。
袁紹兵力六萬。
劉備兵力五萬。十一軍滿編六萬,太原惡戰(zhàn),損失不小,實際兵力四萬多人,加上牽招、高順、陳祿三軍殘部五六千人,總兵力五萬出頭。
牽招三軍與袁紹主力作戰(zhàn),損失較大,基本上已經(jīng)半殘。
劉備派使者去見袁紹,送予書信。
袁紹展開一看,只見信上大略寫道:
“……孟德叛君自立,備為君除之。
不求君德備,為何反舉兵相向
今孟德已死,太原已破,君欲乘弊,豈可得乎
諸胡破走,張楊歸附,雄兵十萬,欲與君會獵,君敢戰(zhàn)否
明日即是良辰,翼城外可為戰(zhàn)場,備靜候君之消息!
雄烈勇武之氣躍然紙上。
袁紹眼角跳動,幾次欲將信撕碎,扔給使者一句“爾要戰(zhàn),那便戰(zhàn)”,但終于控制住怒火,溫言對使者道:“茲事體大,孤當思之。使者請先去休息,待定后再通知使者前來!
劉備使者昂然隨袁紹士兵出帳。
袁紹將信遞給田豐。
田豐看了書信,皺眉思索:“劉備剛平太原,人馬皆疲,此必虛言恫嚇。然其當知我軍必可將其看透,卻為何還出言挑釁,不怕弄巧成拙么”
對袁紹道:“劉備軍疲,確然無疑,其利于速戰(zhàn),不利于久持。
我軍已盡有雞林道之險塞,可以少駐軍于此,時時出兵襲擾河東。
河東若疲,劉備安能保住雁門、太原
我軍自可抽調(diào)兵力南下河內(nèi),助沮公破魯肅,奪兗州、河南。”
袁紹臉色變幻,思考良久,嘆道:“元皓之計固善,然我軍亦連年征戰(zhàn),疲憊不堪矣。
且幽冀凋敝,百姓不免于饑寒,孤常深以為憂。
若再與劉備相持經(jīng)年,莫說百姓,恐怕連將士也將乏糧。
孤深知若不遏制劉備,其必翻然翱翔,后必為患。
非不愿,實不能也。”
田豐也陷入沉默。
幽州還罷了,袁紹是以武力削平了幽州,將大姓順勢蕩滅不少。冀州卻是和平接收,士族大姓之所以支持袁紹,乃是因為袁紹承認其田連阡陌、實主郡縣的現(xiàn)狀和利益。
冀州,乃是袁紹與士族共治。
袁紹不得不拉攏中山甄家、安平郭家等,為其子袁熙聘中山甄氏幼女甄宓。甄宓年才十二,年紀尚幼。雙方只是定下婚約,待甄宓長大后再完婚。
袁紹名為幽冀之主,其實并不能事事自決,其所掌控的權(quán)力遠不如劉備。冀州雖強,其資源袁紹卻無法任意調(diào)動。
袁紹又事事模仿光武帝,以寬仁為先,更下不去手去整治豪強、抑制兼并。
連年征戰(zhàn),士族豪強還可支撐,幽冀小民已是貧困不堪。
劉備打不下去,袁紹也打不下去。
雙方的相互恫嚇,終究無法持續(xù),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來。
公元194年六月中,劉備與袁紹在翼城會盟,正式全面停戰(zhàn)。
雙方以實際控制區(qū)域為界,將并州、司隸進行了分割。
劉備得太原、雁門、河東,袁紹得上黨、河內(nèi)。
上黨乃高地,可俯窺太原、河東,讓劉備不得不在兩軍留守重兵。
雁門亦高地,可威脅代郡、常山,也讓袁紹如鯁在喉。
這種態(tài)勢決定了和平不可能長久維持,戰(zhàn)事必然會在并州重新燃起。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