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曹沖的糾結(jié)也沒有多久。
他很快就做了決定了。
那些世家或許勢力強大,或許人多勢眾。
但那又如何?
這是曹家的天下,不論是什么原因,在最開始的這一點上來看,曹沖肯定是要支持曹老板的。
這是為人子所要做的事情。
父親有所安排,作為兒子的,難道可以逃避責(zé)任?
這是其中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當(dāng)然,這一點只是這個時代的孝道,曹沖雖然不抗拒這種孝道,但是很自然,這種孝道不是曹沖做這個決定的主要原因。
曹沖之所以會做這個決定,更多的是因為這個選擇會給曹沖帶來一些利益。
做了這個決定,壞處自然是一眼可以看出來的,那就是那些親漢世家的仇視。
有壞處,但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這個好處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能夠討好曹操。
這一點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很重要。
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情上,可不是那些大臣公投的,而是曹操一個人決定的。
他說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討好曹操這件事也不是沒有意義的。
后世,隋煬帝楊廣正是討好了隋文帝楊堅,才能把楊勇踢開,自己做了皇帝,這與他日夜維系討好楊堅是不無關(guān)系的。
曹操的好感,以及讓他覺得你是孝順,可以托付重任的這個感覺很重要。
曹操的這種感覺,是曹沖在日積月累之下要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
意圖自然是為了那個太子之位。
另外一點,曹沖若是按照曹操所想來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世家的仇視,但在另一方面卻是會討好另一個階層的人。
而這個階層的人正是曹家夏侯家的親貴,以及那些草根將軍或者是寒門官吏。
在王朝更替的時候,會有大量的底層人員上浮,這一點在曹魏集團(tuán)中就很是常見。
曹魏集團(tuán)的官吏有許多從前都是寒門升上來的。
這是曹沖能夠得到的好處、得到的支持。
更何況,曹沖不是愚者,相反的,他很聰明,因為接下來的一番話,曹沖可以把這一個壞處都省去,卻依然能夠達(dá)到曹操的目的。
既然都已經(jīng)想通了,曹沖的話也是說了出來了。
“父王,荀家德行,在令君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了,若是有風(fēng)言風(fēng)語入了父王耳中,必然是有心人之言論,此一點,父王需要提防。”
提防?
曹丕在一邊有些迷糊,很顯然,曹丕不是被曹操坑害的人,因此想的沒那么多,因此表情有些困惑。
而曹操聽到曹沖的話之后,臉上卻是露出笑容來了。
看來,倉舒是懂孤的意思了。
所以他馬上把曹沖的話接了下去。
“何為有心之人?”
“所謂有心之人,自然是那些挑撥父王與陛下關(guān)系者,他們以為父王手握天下軍權(quán),是如同王莽一般的篡漢逆賊。”
曹操嘴角勾的弧度越來越大,但話語中的語氣卻是有些低沉洪亮,不過聲音傳到大成殿外還是綽綽有余的。
“篡漢逆賊?簡直胡扯!”
曹操聲音聽起來有一種天大的委屈一般。
“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老子得罪人太多了,離開了軍權(quán)估計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不敢放軍權(quán)。
這確實是曹操的大實話。
曹操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在剿滅袁紹一家的時候,尤是如此。
袁家,四世三公,四代人出了七位三公。
東漢的三公雖然已不是政府的實際掌權(quán)人在東漢通常是官拜大將軍的外戚掌握朝政,可卻是政府名義上的領(lǐng)袖,是天下人所能獲取到的最高位置,也是和中朝斗爭的領(lǐng)袖在東漢,外戚、宦官都算中朝,東漢實際掌權(quán)在中朝,而不再外朝。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提到的宮中府中,就是要求劉禪要注重中朝和外朝的平衡問題。
因為袁家的四世三公,所以他們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三國時期,包括董卓、陶謙、韓馥等人都是袁家的故吏。在漢朝,門生故吏的關(guān)系是劃分政治派系的重要依據(jù),所以通常情況下這些人都可以看做袁家的脅從或者下屬。
上面的是袁家勢力,而袁紹就更不得了了,他是黨人領(lǐng)袖李膺的女婿也是袁家指定的下一任家主。人長得也帥氣,德行更是沒的說,前后守孝達(dá)6年之久。
袁紹一出道就成了天下聞名的名人,由于黨錮時期人找不到工作,他身邊聚集了何、荀爽、荀、王允、鄭泰、曹操、劉表、張邈、許攸、逢紀(jì)、伍瓊、周毖、黃忠等人,逐漸有結(jié)黨的趨勢。
包括荀攸、郭嘉、程昱、辛毗、辛評、郭圖等在三國早起混的風(fēng)聲水起的潁川軍師集團(tuán),是這個組織的外圍成員。
當(dāng)時董卓的名聲之所以這么爛,一是出身不好,再有就是打破了當(dāng)時門生故吏在站隊問題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被袁氏集團(tuán)所不齒。
當(dāng)然深層次的原因是,在東漢兩百年的斗爭史中,武將是都是小人,是雙方利用的斗爭工具現(xiàn)在中朝覆滅,照例應(yīng)該由人來執(zhí)政,結(jié)果上來的是武人。反對董卓,本質(zhì)上反對的是武人集團(tuán)這是全天下人的共識。
曹操也是袁家團(tuán)隊的一員。
但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他本是宦官集團(tuán)的,屬于中朝勢力。
他是中常侍曹騰名義上的后人,根正苗紅的宦官黨,在當(dāng)時都不用行賄就可以官居高位。曹操這個宦官黨的非主流,可能是書讀的太多,或者其他什么想法,一心想往對面團(tuán)隊站,為此不惜去做刺客。
最后曹操被袁紹接納了。
這才有了曹操發(fā)家的機會。
到了后來,曹操的勢力越來越大,也就越來越不鳥袁紹這位老大哥了。
于是,便有了官渡之戰(zhàn)。
結(jié)果,曹老板險而又險的贏了,作為勝利的一方,曹操自然是把袁紹一家都?xì)⒘恕?br />
將袁家滅了門,和董卓那時一樣,這時候輿論不是站在曹操這邊的。
當(dāng)時冀州的世家其實對曹操是有很多非議的,曹操也通過平和,加上一些血腥的手法才讓冀州氏族低頭。
但那也只是低頭。
因為在天下人看來,一定程度上,曹操是武人集團(tuán)的代言人曹操的軍隊里面充斥著曹氏宗親、底層提拔起來的將領(lǐng)或者降將,沒有名士也少有世家子弟。
這一點卻是真的。
曹操始終對世家伸手軍權(quán)持謹(jǐn)慎態(tài)度,曹丕在軍權(quán)方面就更夸張了,基本上連非曹氏都不用這一局面直到曹睿時期才有改變。
殺袁紹一家,就讓曹操招惹了不知道多少世家,更不用說曹操在后來處理衣帶詔事件中對漢獻(xiàn)帝依然是做了不敬的事情。
而類似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曹操說的那些話也確實是有道理。
他要手握軍權(quán),手中不握兵權(quán),如何護(hù)佑自己,護(hù)佑曹家?
經(jīng)過與曹沖的對話之中,曹操將自己置于一個委屈的境地之中。
曹操或許是心中委屈極了,所以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說道:“若那些有心人執(zhí)意如此,那我偏要如他們想的一般。”
曹老板的意思就是說:
我本來是忠心漢室的,但是你們這樣逼我,那我只好讓你們不如意了。
這語氣,簡直是可憐兮兮。
但是話中的能量,卻如一陣颶風(fēng)一般,將徐庶等人的心吹涼,不過也將曹家夏侯家的那些親貴們的希望喚醒了。
王上。
難道是要邁出那最后的一步了嗎?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