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這封電報一發出,舉國嘩然,全國各界都紛紛批評汪精衛的賣國行徑,委員長公開駁斥汪精衛的言論,中央開除汪精衛的黨籍和一切公職。
這里要注明一下,汪精衛的這封電報被稱為“艷電”,艷字并非指汪精衛的電報文字浮艷諂媚日本人,而是指電報發出日期。
在當時,電報由于技術手段比較復雜,因此收費較高,一般都是按照字數來計費,因此在清末,發明了一種用專門的字來代替日期的方法。
9日的電報代字剛好是“艷”字,故稱之為“艷電”。還有以前的“馬日事變”,由于事發日期為1日,指代字為馬。
不久前的“文夕大火”,1日指代字為文,大火發生于1日晚間,1日晚大火,簡稱為“文夕大火”。
民國二十七年(1938)1月9日當天,全國上下,包括三狗他們部隊里,全都知道了汪精衛的賣國漢奸行為,都非常氣憤。
但也無可奈何,只能是加緊備戰,用實際行動擊敗日軍,擊毀漢奸們和潛在漢奸們的無恥念想。
而日本政府則是因為汪精衛的漢奸行為而欣喜萬分,立刻發表聲明,表示支持汪精衛的行徑,同時也打壓中國政府。
日本政府發出“不以國民政府為和談對手”、“以擊潰為根本方針”、“使蔣政府垮臺”等語論。
其實在十月底武漢失守后,日本政府就趾高氣揚地宣傳國民政府為重慶的地方政府了,中**為重慶軍了。
武漢會戰后,中日雙方都是消耗巨大,從總體來說,中**的抗戰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防御階段,進入到抗張的相持階段。
經次雙方上百萬兵力的作戰后,不管是兵力上,還是經濟上,都被消耗得受不了,暫時雙方都發動不了大戰。
而且在十月底,武漢宣布棄守,由于前線牽制和作戰得力,撤離及時,除了輜重損失一些外,日軍沒有能夠捕捉到中方的任何一支大部隊。
這使得日軍有點懊惱,但武漢畢竟是除了上海南京外最大的城市了,加上北平和廣州,日軍幾乎把中國的一線大城市給占領完了。
武漢失守,南面的長沙隨即處于日軍的嚴重威脅之下,故而74軍奉令保衛長沙,51、58師被用汽車、火車緊急輸送至長沙外圍進行布防。
但日軍武漢會戰后,暫時發動不起大戰,兵力所限,也到達不了長沙,即使要強難所為,估計后果嚴重。
但由于汪精衛等大漢奸的行徑,促使了日本加快發動打壓中國政府的行動,長沙太遠一下子大不了,但南昌是個好地方啊。
因此在南潯線一帶的前線,根據中**大量的線人情報顯示:
日軍在九江到德安一線,開始了大量戰爭物資的囤積,大量部隊的和大炮坦克重武器的運轉,表明了日軍極有可能要針對南昌進行一次大戰。
南昌是江西省省會,是南潯鐵路和浙贛鐵路的交會點,是中**第九戰區和第三戰區后方聯絡線和補給線的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中國空軍以南昌機場為基地,經常襲擊九江附近在長江中航行的日海軍艦艇,對九江及武漢日軍的后方補給交通線威脅甚大。
日軍要改善其在華中的態勢,必然要進攻南昌,并占領之。南昌也是國民革命的福地,在北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占領后,在精神上再次打擊中國人。
因此,日軍大量擴軍,日軍在1937年就增設了第6師團,1938年增設了15、17、1、、3、7等師團。
到了1939年初,又成立了3-37師團,都屬于三單位制(三個聯隊)的警備師團,大規模成建制編成。
日軍常備師團屬于四單位制,人數在.-.5萬人,警備師團人數縮減到1.3-1.5萬人,一線作戰人員比例更高,更加精干。
但不適合遠距離大機動性的作戰,不過在短程距離內,保持了與常備師團相近的作戰能力,并具有快速反應、高出勤率的特點。
1939年初,日軍同時也編成大量的獨立混成旅團,如6-14獨立混成旅團,充實到華北和華中戰場,獨立混成旅團更具多兵種混成、機動靈活、快速反應等特點。
在華中戰場上,日軍撤銷了原來的第軍,其中很大部分的兵力,都移交第11軍管轄。
由此,日軍第11軍成了華中地區實力最雄厚的一個支日軍力量,也是日軍在中國實力最雄厚的一個作戰軍級單位。
日軍第11軍擁有七八個師團,還有大量的野戰重炮單位、戰車單位等,多達十幾二十多萬人,成為打擊中**的主要軍隊。
當作為中國政府,也不會坐而待斃的,1939年的元旦剛過,1月0日,全國的五屆五中全會在重慶召開,委員長在開幕詞里明確表示:
“我們一定要持久抗戰,奮斗到底,不但使敵人過去速戰速決的目的不能達到,而且也要粉碎他們現在速和速結的陰謀,這就是我們現在唯一的方略。”
大會改組國防最高會議為國防最高委員會,統一政令軍令,充分集中權力,為抗戰所需。
同時也通過了縣各級組織綱要及實施方法,在每個縣里增設國民兵團,縣內18-45歲男子全部成為民兵,成為正規軍的預備役,同時維護地方治安,縣長任縣民團司令。
中**隊也大量擴軍,從1937年7月初的183個步兵師、58個獨立步兵旅、43個獨立步兵團、9個騎兵師、5個獨立騎兵旅、3個獨立騎兵團。
發展到1938年底的9個步兵師、30個獨立步兵旅、13個騎兵師、10個獨立騎兵旅。
在兵力配備上,第九戰區有5個步兵師,第五戰區34個步兵師,3個步兵師歸中央軍委會之下,作為戰略機動力量,也是大量使用在華中地區。
充分體現出華中地區是正面戰場的決戰區。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唯有逐鹿中原得勝者。
在1938年底的戰爭間隙中,軍委會抓緊了對各部隊的整訓,壓縮和精簡部隊的指揮層,首先撤銷了兵團和軍團的兩級建制。
設定軍為基本戰略單位,師為基本戰術單位,各師在整訓中逐步撤銷旅一級,改為三團制。
部隊整訓分成三期,每期有三分之一部隊進行整訓,三分之二的繼續擔任作戰任務,其中三分之一作為警戒,三分之一游擊。
74軍作為軍委會直轄的戰略軍,沒有分期,全部在長沙整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