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上梁喝彩、木匠打煞這些熱鬧,小孩子看看覺得好玩而已,最期待的就是拋饅頭了,那時候村里大部分的孩子都缺吃,只有逢年過節(jié)和做客時候才能吃上點肉,平常都吃不飽,更不要談是零食了。
要有點零食大部分是番薯(也叫紅薯,因為來自番外,外國傳入的東西,所以叫番薯)做的。
也有人把番薯拿來形容人笨的,沖笨的要死的人喊:“你個番薯,大番薯”,意思就是:“你個笨蛋,大笨蛋”。
村里的銅鎖,經(jīng)常就被他爹媽這樣罵;可能是因為番薯里面都是白白的,像是沒有腦筋的大腦,“沒腦筋”也是笨蛋的另一種說法。
在這片土地,種植番薯的很多,番薯在缺水的山地里也能蓬勃生長,收成不錯,是在缺糧時候充當主食的好東西,番薯葉可以當青菜吃,番薯藤可以喂豬喂牛羊等。
番薯多了,就衍生出多種吃法,蒸、煮、烤、煨、生吃等等都可以,最常見是番薯粥,把番薯切了放在粥里煮;也有把生番薯刨片曬干成白白的番薯坯,剁碎曬干成番薯米,熬粥吃。
三狗認為最好吃的番薯零食是“番薯棗”,是把三四指大的小番薯先煮熟,再慢慢熬出甜甜的蜜汁,然后把煮熟的番薯貼成兩指見方的方粒,伴上熬出的蜜汁,曬成半干半軟的吃,有點像蜜餞,甜軟可口。
番薯棗做起來費時間費材料,所以不是常見的番薯零食,家里偶爾做一點,大家嘗個鮮;這種東西不好長期保存,得趕緊吃掉,不然很快就會餿了。
最常見的番薯零食是“番薯餞”和“番薯炒”,把番薯先煮熟后切片曬干成淡黃色透明狀的番薯干,直接吃就是“番薯餞”,放在在鍋里和著熱沙子翻炒,炒成焦黃色的是“番薯炒”。
番薯炒這算是村里最常見的待客零食了,客人來了,坐下先泡杯茶葉茶,然后捧上一大把番薯炒配茶吃。
盡管是爛賤的番薯零食,也不可能讓孩子放開肚皮來吃,喉嚨深似海,哪能填的滿?家里要待客、要充饑當主食等;所以,孩子們就千方百計的到處找吃的。
比如孩子們在山上放羊砍柴的時候,會挖個土灶或是用石頭壘個灶,拿著自家的鐵勺子做鍋,各個孩子約好從家里偷拿來油鹽、雞蛋、米等,學(xué)著家里大人的做飯。
青菜就從別人家地里摘一點,還順帶刨幾個番薯、芋頭,直接把番薯芋頭埋在火灰里燜,或是放在鍋邊的灶火上烤。
就這樣,先煮上鍋米飯(基本上每次都會焦糊),再用另外一口“鍋”煎上幾個雞蛋、炒點青菜;最后每人發(fā)一個烤熟的番薯或芋頭,各人折根樹枝做筷子,一口烤番薯芋頭,一筷子飯菜。
其實從味道上來說,肯定是沒有家里飯菜好吃的,但大家都覺得很香,這樣的吃法新鮮,都吃得津津有味的,一會兒就把所有東西吃光光,連焦脆的鍋巴也搶著吃完。
地里除了番薯芋頭,還有“筍瓜”(甜瓜或香瓜)、軟殼麥豆(荷蘭豆)等可以摘了直接吃,香甜可口;很多人把筍瓜種在自家門前的院子里,以防被孩子們偷吃。
至于老虎豆(蠶豆)、田勝豆(毛豆)等,生吃不下,草青味太重,味道也澀苦,就摘了用火烤著吃,很香;家里會把成熟的老虎豆、田勝豆(成熟后是黃豆)用水煮或是炒熟來吃,味道很好。
這些直接可以吃的蔬果,在農(nóng)村,要種最好是很多家一起種,不然你一家種,會被孩子們偷吃光的,比如有人偷偷在絲瓜苦瓜棚里種黃瓜西紅柿的,一旦被人知道,沒幾天,就被孩子偷摘完了。
三狗沒來得及,黃瓜就被人摘光了,連長得什么樣的都不知道,更不用說是味道,多年后三狗在外面吃到黃瓜,還不知道這是什么菜?
聽人說是黃瓜,三狗還以為別人騙他的,這黃瓜綠油油的一點也不黃,吃的味道也不像瓜果的味道,憑什么叫黃瓜。
三狗和明誠他們倒是摘到了西紅柿,還沒紅,青的,一口咬下去,哎呀媽呀,苦死了,全吐掉了,還好沒有忍著苦吃下去,不然全中毒了。
有人在高粱地里種玉米,居然還是被老鼠群一樣孩子們知道了,三狗他們?nèi)フ顺,這玉米棒子還沒長大,才剛剛成型,大拇指那么大,讓大伙碰上了生吃玉米的最好時機,好甜啊。
大家連著玉米軸都吃掉了,也是甜的;搞得多年后三狗吃玉米時候,連著玉米軸都要吃,可那已經(jīng)成熟的玉米軸那能吃得下,搞得一嘴的渣子,還被人笑話,真是個沒見過世面的鄉(xiāng)巴佬。
高粱地(青紗帳)是個好地方,三狗他們可以在里面躲邏(捉迷藏、躲貓貓),“打仗”(模擬打仗一樣的游戲)等。
高粱熟了割了后,高粱稈子還可以嚼著吃,有一些甜味,像甘蔗一樣,只不過沒有甘蔗那樣水分多,但能替代甘蔗已經(jīng)是很不錯了。
大伙兒一人手里好幾根高粱稈子,大嚼特嚼,那堅硬的高粱稈子皮,都把二毛的嘴巴劃拉出血來了,不管,還是要接著吃。
除了田地里的,村山上大部分是茶籽樹,所以一大特產(chǎn)是茶油,但茶油很金貴,大部分的村民都拿來賣錢的,或是留給自己吃一點,這個做不了零食。
但茶油來自茶籽樹,村里后山漫山都是茶籽樹,一二人高的茶籽樹,也是孩子們上山放羊放牛玩耍的主要道具,三狗和明誠明月小時候經(jīng)常就在茶籽樹林里爬上爬下的追逐和捉迷藏等。
每到春天,茶籽樹花開,猶如漫山飛雪,可村里人司空見慣,沒覺得這是美景,這時候孩子們反倒不怎么進茶籽樹林里玩了。
因為風(fēng)一吹過,花蜜就跟下雨一樣灑在身上頭發(fā)上,把頭發(fā)結(jié)成一塊一塊的,梳都梳不開,盡招蚊子蒼蠅蟲子什么的。
不過這也成了孩子們的天然零食,三狗他們就折根“爛衣茅”(蕨類柴草)的莖,抽掉里面的芯,就成了根吸管,拿來吸花瓣里的花蜜,甜絲絲的。
吸多了最后都甜到發(fā)膩發(fā)苦,甚至?xí)淼箷灪鹾醯模@個時候,三狗和明月他們就索性躺在樹下草地上,眼暈暈的看著藍天上云聚云散,幸福極了。
除了花蜜外,茶籽樹在春天還會結(jié)一種叫茶泡的東西,看起來像白灰一樣桃子,其實里面是空的,但肉較厚。
還有一種叫茶片(學(xué)名茶耳),不是很常見,都是茶籽樹結(jié)出變異的東西,味道都淡甜微苦爽口,都可以吃。
于是,一到春天茶籽花開時候,三狗他們就帶上明月一起,漫山遍野的去尋找茶泡茶片吃,找的孩子多了,就沒有那么容易發(fā)現(xiàn)了,有時候會為了一個茶泡走上幾里山路。
有時候看見一個大茶泡遠遠的掛在樹上,那一刻,全部的勞累一掃而光,興奮的大呼大叫的,爬上樹小心翼翼得摘下來,掰開你一片我一片的品嘗,或許那一刻,享受的不是純粹的美味,還有苦苦尋找到后的快樂。
茶片更難以發(fā)現(xiàn),長得幾乎和茶籽樹葉一模一樣,只是厚一些透明一些,有點像冬天被冰包裹的茶籽樹葉。
三狗長大后看見翡翠后,想起小時候的茶片,也如翡翠樹葉一般晶瑩剔透,尋到后明月一般都舍不得吃,要小心翼翼的保護好,拿回家給娘嘗嘗。
明月娘是縣城里嫁過來的大小姐,小時候沒見過這樣的東西,但人很知書達理雅致親和,明月和娘最親,恨不得天天膩在一起。只有和三狗他們出去瘋的時候才會暫時忘了家里的親娘。
除了茶泡茶片外,村里還有點零星的天然果子,比如“貓貓”(學(xué)名覆盆子,也有人稱為山莓或紅莓),長在荊棘上,鮮紅如水晶瑪瑙一般,味道非常好,酸甜適中,食后唇齒留香。
這種“貓貓”,三狗總是摘回一大捧,給明月他們洗了,大家一起坐在高高的門檻上,你一顆我一顆的吃,完后還吧嗒著嘴巴,感覺永遠都不會過癮。
還有一種只長在草地上“茄郎”(類似野藍莓)的東西,大家一起趴在草地上摘著吃,又酸又甜又澀。
大家吃得舌頭最后都麻了,說話都不伶俐了聽不清了,互相伸出舌頭來看,個個都是藍黑色舌頭,笑的直在草地上打滾……
至于果樹,村里是很少的。桃子樹是有,但很少,都是些毛桃,等不及桃子變大,就被孩子們洗劫一空了,用力搓掉小毛桃上面的絨毛,就迫不及待的放嘴巴里吃。
沒成熟的桃子,肉很結(jié),味道很酸澀,明月基本上每次吃一口就吐一口,但每年三狗摘來的桃子,明月都雀躍的嚷著要吃,還是吃一口吐一口。
看著三狗他們津津有味的大啃特啃的嚼著桃子,明月很難理解,難道他們不怕又酸又苦的味道嗎?
桔子也是,桔子樹很少,一個村估計也就一兩棵,孩子們天天盯著桔子長大,等不及桔子紅了,長得半大的綠桔子,就去摘了吃,結(jié)果酸的要死。
人說,怎么不等桔子紅了再摘了吃?你想得美,村里那么多孩子,個個都怕吃不到,哪里等得及讓它紅了再摘,還不先趁早摘個吃,管它是甜是酸,總比被人摘光了沒得吃好。
村里柚子樹還挺多,大多的柚子是做醬頭(柚子皮切片,多道過水去澀,和醬料和在一起蒸熟后曬干成一種醬菜)的,柚子皮很厚,心很小,味道很苦,基本沒人去摘了吃,而且也等不到去摘,青青的就被打下來做醬頭菜了。
但村里還是有幾棵真正的柚子樹,可人家都是種在自家院子里的,不給偷,樹干上還栓著狗。
有極個別的老太,整天守在柚子樹下,天天點著數(shù),要是哪天發(fā)現(xiàn)樹上少了個柚子,都要跳起腳來罵街的,一罵都要罵上個半天才停歇;孩子們經(jīng)過他們家門都要繞著走,不然都會被懷疑成偷柚子的嫌犯。
入秋后,三狗他們每天看著黃橙橙的柚子壓彎了枝頭,那口水,不停地吞著,那心火,熊熊燃燒著;可以一看見那兇悍的老太,不由得縮回了腳。
按現(xiàn)在的說法,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等三狗把黃橙橙的柚子從腋下衣服里掏出來時候,明月總是目瞪口呆的。
明月一邊急不可待的吞著口水,一邊好奇十足的纏著三狗,一定要讓三狗說出是怎么摘來的。
這個時候,三狗總是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慢條斯理得剝著柚子皮,柚子特有的清甜味一下子就彌漫滿整個房間,幾個孩子沉浸在幸福的口腔美味里。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