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二排被鬼子的迫擊炮壓在第一道陣地里按砸的時候,將軍洞主陣地上的,也突然響起了迫擊炮的聲音。
是自己的炮,牛牯見鬼子這次準備得這么充足,帶著迫擊炮來攻打二連二排的陣地,剛才二排英勇的拼刺,靠短兵相接的人數勝了一局。
雖然是把陣地給保住了,但重火力的劣勢,讓二排非常被動,再這樣打下去,二排會被鬼子的迫擊炮給炸得死傷慘重。
為了避免人員的大量傷亡,牛牯指派大薯把機炮連的迫擊炮給拉到將軍洞主陣地去,給山腳鬼子迫擊炮陣地,來一頓突襲。
看著二連打得這么歡,大薯都快憋壞了,聽到命令后高興得馬上拉著隊伍沖到將軍洞預設好的迫擊炮陣地里。
寶華山雖然沒有竹竿這樣的天才炮手,但還是有幾個老兵打過炮的,為了準確,事先就在預設陣地里測好距離,做好記錄。
所以,技術差點,還是可以通過充分的準備工作來彌補的,當寶華山的迫擊炮一開響,山下鬼子的迫擊炮陣地就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雖然不能確定全部摧毀了鬼子的迫擊炮,但至少是造成了鬼子迫擊炮兵們很大的傷亡。
鬼子的迫擊炮一被炸停了,守軍迫擊炮下一個目標就是鬼子半山腰上的九二重機陣地,一通炮彈下來,鬼子推進到半山的機槍陣地,也被摧毀了。
本來在將軍洞主陣地,甚至在右邊的山脊的陣地上,都可以使用輕重機槍來壓制鬼子的機槍,但是忌憚于鬼子的迫擊炮,二連長周廣萃始終不敢動用這兩個陣地的機槍。
……
經過白天的幾次進攻后,鬼子沒有撈到任何便宜,反而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擊,特別是重火力的損失。
現在夜晚來臨,鬼子不擅夜戰,所以就暫時退兵,退到山底下的一處高地上,結寨固守,準備第二天再戰。
晚上,牛牯陳力勝周廣萃等人一起開會,重點討論的是要不要夜襲鬼子?還有是不管夜襲不夜襲鬼子,都要防著鬼子對寶華山的夜襲。
最好是能打來夜襲的鬼子一個伏擊,同時也派出小股人馬去偷襲鬼子,不管得不得手,侵擾一下也是值得的。
于是,牛牯讓大魏的警衛連派出好幾組人馬,潛伏在鬼子營地四周,只要鬼子有出來夜襲的跡象,先不要打草驚蛇,而是盡快把情報送出,送到大隊部。
牛牯接著調動預備隊和二連,以及一連的兩個排,分守在四周進寶華山大隊部的四條線路上,全部進入隱蔽部,先和服而睡,但要設雙崗,明暗哨,主官等情報和命令。
而一連一排,則跟著排長單洪培,夜襲鬼子。
單洪培,黑龍江綏化人,東北大漢,之前在東北軍112師霍守義霍將軍手下做排長,能力出眾,為人豪爽,很對牛牯的胃口。
單洪培跟隨112師在淞滬會戰后,馳援江陰,保衛江陰長達幾個月,重挫日軍幾千人,不過112師自身也傷亡慘重,退回南京后,接著進行南京保衛戰。
誰說東北軍都是逃跑軍?112師在實力占優的日軍面前,不但沒有逃跑,反而知難而上,和鬼子打的都是惡戰血戰。
南京陷落后,單洪培被打散了,硬是一個人從死人堆里逃出日軍重兵云集的南京城,單就這份膽氣和勇氣,就可以說是難得的英雄人物。
仗著在江陰鎮江一帶打過仗,單洪培對寶華山的地形比較熟悉,就在周邊活了下來,后來聽說寶華山有中國人的部隊,就慕名而來。
一個偶然的機會,也就是在訓練場上,牛牯看到了單洪培扎實的基本功和突出的指揮組織能力,眼前一亮,特地找來,兩人一頓酒下來,馬上就成為穿一條褲的好友了。
牛牯把自己兼任連長的主力一連的主力排一排給到單洪培手上,讓他做排長,等于是嫡系中的嫡系了,足以看出對他的信任,可見一斑。
這個主力排,大部分是老兵,即使是新兵,也是挑選出來素質不錯的,平時這個排算是寶華山的寶了,很少拿出來使用。
可這就把單洪培急得嗷嗷叫,看著前面的二連兄弟們打得那么歡,而自己這排人整天蹲在窩里白吃白喝,太不像話了。
看著單洪培憋得這么難受,牛牯這次終于把這頭餓狼給放了出去,并單獨面授機宜,兩人交換了一些戰法,才算放心,讓單洪培出戰。
來自極寒地帶黑龍江的單洪培,終于熬到了子時,興奮得一把脫掉外套,帶著兄弟們踏上了殺鬼子的征程。
這可是這一帶最寒冷的時間了,寒冬時分,又是在晚上子時,氣溫下降得很厲害,估計得零下了,天上也飄起了一些雪花。
而單洪培一點也不覺得冷,穿著單衣,甚至是熱血沸騰,想來真是不容易啊,終于熬到了為那些死去的東北兄弟們報仇雪恨的時候了。
想當年,單洪培剛加入張少帥的東北軍,就碰上了國恥九一八,恥辱地一槍未放敗退關內,不但國恨家仇未雪,還得忍受國人的羞辱。
后來接著西安事變后,張少帥被軟禁不放,整個東北軍就像失去主心骨一樣,人心散了,隊伍就散了。
東北軍在背負“逃跑軍”的罪名上,又給安上了個“叛逆軍”,被分裂的東北軍猶如過街老鼠一樣,不管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見,還時不時地被當面羞辱。
那些都是上層人物決定的事情,關我們底層的官兵啥事啊?我們能不執行命令嗎?我們只是個小兵而已,是個棋子而已,那些屁事,不能讓我們小兵來背鍋啊。
可人家才不管,你們東北軍的大官人家見不到,估計見到了也不敢當面說,就說你們這些小兵了。
都是當兵的漢子,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被說多了,就來氣動手,可這一動手,受處分的往往都是東北人,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外爭外氣,內爭內氣,可惜是東北軍之前自己不爭氣。要面子,得要在戰場上去要,跟自己同胞有什么好爭的。
因此,終于盼到了八一三淞滬會戰開打了,大部分的東北軍都紛紛請纓,但很少有機會能上前線,為自己爭口氣。
112師也是在淞滬會戰最緊急時候,才撈到了一個作戰的機會,前往江陰,保衛長江的咽喉,也是首都南京的咽喉。
112師在霍將軍的帶領下,高唱著《松花江上》,一邊流著淚,一邊沖向鬼子,前赴后繼,終于打出了東北軍的血性出來,爭出了一口氣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