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這人世間的許多事情,你看似真實的,而仔細去追究卻是虛假的;又有不少的故事,你聽似荒唐的,可只要細心去揣摩,它卻有幾分道理。
新江從深山峽谷里流淌出來,在兩岸往往會沖積成一片片平整的山間壩子,或是小型盆地,人們通常把這種地方稱為平壩地區。平壩上的稻田多是肥沃的潮沙地,天旱旱不著,洪澇荒不了,種莊稼一碗泥巴半碗飯,產量高乃是天字號的良田。它尤其是在新州縣城的下游一帶,即是距離縣城有三、四十來里路的蓮塘村、雅古郎、土地崗、七洞、云齊渡口和沙坪壩等村寨,它們就居住在這樣的一些田壩子上。這些村寨有的互相連續在一起,有的又被大河與小溪間隔著,或是被山坡和田壩界開著。河谷區的人口稠密,河運便利。當你若是站在新江兩岸的山巔上,俯視河谷區里的村寨,只見那一片片青灰色的瓦檐,鱗次般地排列在河谷區的稻田邊上。居落的形狀有的是一片片地成塊狀分布,有的又是一列列地為帶狀延伸著。蓮塘村是一個大村寨,村寨背后一排兒大山,蓮塘村的前后都是高山,新江從一片深山峽谷里沖蕩出來,然后沿著村前的田壩子,自南而北就流到田壩的尾端。它又被從土地崗村后的觀音山上,即是從山上延伸到半河中的一堵形同豬嘴似的山崖迎頭一攔截,河水在此回漩一番,便淘成一口又深又闊的水潭。自古只因山崖上設有一座觀音廟,當地人就把這片水域稱之為蓮塘。然后河水的主航道又拐了一個彎兒,由一道兩山夾峙的窄窄的出口處,流向了遠方。
新江主流古稱錦水,源出縣境天露山脈之錦山。錦水婉轉北行200余里,流至一片膏腴之地,古今皆稱為天堂鎮。江流清澈,青山倒影,炊煙裊裊。唐新州八景之“錦水拖藍”在此最有神韻。岸邊5里,有古村莊名蓮塘村,坐北面南,青龍白虎左右相擁。一溪發自后山,曲水回瀾,灌田育人。此村中唐之后陸續有梁、倪、張等姓氏居住。今梁氏一脈,明朝中葉由成豪公肇興,繁衍至今已二十余代。鎮內禮洞村、洞心村及EP市門口地和GXR縣大烏村的溫姓族群,亦是蓮塘村梁姓的分支。有“臨江仙”一首贊之:
村舍田園宜居地,
千年葉落花紅;
山環水繞蓮塘村,
宋元萌祖業,
耕讀傳家風。
創業艱難誰作證?
小屋盡歷初衷
清茶八盞愿相同,
鳳鳴天下白,
故地憶梁公。
蓮塘村,舊稱蓮花溪。村前有一朵巨大的蓮花橫亙村口,溪水流至蓮花處,便沿著蓮花直沖而下。此花鎖住環村溪流?拜浖已灾敖鹕忔i水口”乃聚財之局。蓮塘村坐北向南,前襟新興江,后枕屋背山,田園平曠,耕作方便。建村以來,祖輩重視村場布局,屋舍分級而建,前低后高,巷道整齊。民國時期,村的東西面皆建有七層高碉樓。梁氏一脈,自成豪公一枝開五葉,繁衍至今已二十多代。
“兒郎莫把少年虛,日務農桑夜讀書;半畝良田可立命,三間茅舍自安居。”蓮塘村有良田三百多畝,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曾經是村民生活的主旋律,蓮塘村尚文之風源遠流長,至今村中仍然有四、五座舊書房。現存的這些書房建于晚清與民國時期,承傳著蓮塘村濃郁的耕讀文化。前低后高的村場,凸顯謙讓孝悌的美德,整齊的橫巷豎道,反映出子孫依規守矩。有宋代醫家、徽猷閣直學士,中書舍人李璆作《梁氏學古堂》一詩為證:
遙岑列茅簷,近水照蓬戶。瀟然君子居,一室守環堵。
誰知掩關坐,自有游適所。終朝幾案間,獨與圣賢語。
藜羹不盈腹,文字飽撐柱。里俗化弦歌,儒冠盛徒侶。
及親念三釜,拾芹當易取。雖憐范叔寒,未病原憲窶。
我行海隅邦,窮寂嘆羈旅。忽欣逢若人,敢復陋茲土。
扣門數來過,言志吾所與。我亦訪其廬,題詩美學古。
蓮塘村的子弟,力行先輩遺志,耕讀傳家,發揚光大。
從前,在新江的河谷區一帶,乃是客家人聚居或是與漢族等雜居的區域。這片土地至今乃歸肇云管轄,而在明清之前,它時而隸屬南越,時而從屬新云,時而又劃歸GD管理。
蓮塘村的子弟,力行先輩遺志,耕讀傳家,人物俊秀,大唐時期,村中曾有不少子弟獲得功名,其中梓山公為翰林仕,曾任番禺教諭;善初公與儀三公為貢元,劍池公為拔元。
自古以來,蓮塘村人承傳著一種勤奮創業的品質。晚清時期,由于生活艱辛,蓮塘村的先輩中就有很多人漂洋過海到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謀生。至今南洋群島仍然有很多蓮塘村人的后裔。村中子弟創業也不甘后人,善初公在當時憑借自己的智慧與努力,組織人力開墾洞心村、三坳洞村一帶大量的荒地。以當時計一年可收一百籮稻谷的田租,遠近聞名。
村中那一排青磚石板龍脊頂鳳尾飛檐大屋,一氣連成,蔚為壯觀,占地2平方公里,在傳統風貌、地方特色、民俗風情等方面具有鮮明的地域個性,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是廣府地區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縮影。
蓮塘村,古時稱水圍村,蓮塘村,顧名思義,就是水邊的村莊。清溪水繞過形似蓮花的村莊,故名為“水圍”,后因“湄”與“蓮”諧音,又改名為“蓮塘”。
蓮塘村一半以上的人都姓梁。元朝末年,其始祖梁氏從JX吉安廬陵大布鄉避亂南下,先在南雄珠璣巷落戶,再移居陽江,明朝初期定居蓮塘。
蓮塘村四面環山,新興江支流錦水河左右回環,景色迷人。這片古老的土地具有悠久的歷史,秦漢宋元時期的香火幾千年如縷不息綿延,自南向北流的那條內洞河,發源于巍巍天露大山脈,匯天露高山之水流經新興江匯流入西江出大海。波光瀲滟的內洞河從村前流過,清澈的河水如含情脈脈的美人眼中那清澈的一汪秋波,而蓮塘村便恰似秋波上那道清淺溫柔的眉彎,給蓮塘村平添幾分靈氣。周圍的山川河流及自然環境,構成了一幅渾然天成的“一彎碧水繞村前,戶戶屋后垂楊柳”的詩情畫意圖。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