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言:我見此土,邱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舍利弗說,可是以我們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有山有坑,有刺人的荊棘,有土有石塊,充滿了又臟又臭的東西。
舍利弗跟螺髻梵王都是老實地把自己看到的說出來,這是個大問題。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凈耳。”螺髻梵王稱舍利弗
“仁者”,這是佛教對平輩的出家人或在家人的尊敬稱呼,是由《維摩詰經》翻譯過來才開始使用的。
中國習慣則是稱仁兄或賢弟,仁與賢都是代表道德高尚的意思。螺髻梵王對舍利弗說,因為你的心有高下,就是有分別心,萬事計較的意思。
換句話說,也就是心不平。如果心平了,看一切眾生如諸佛菩薩,也就是等,合起來叫平等心。
平等心這個觀念,在人類文化中首次出現(xiàn)是來自佛法。心不平等,所以看這個世界就有缺陷。
而心所以不平等,是因為不依佛的智慧眼光的緣故。要得佛慧得先修佛眼,佛眼永遠是以慈眼看一切眾生。
人看人則是用斜眼、怒眼、諂媚眼看人的。記得我小時候跟著媽媽上廟子,看到菩薩的像就問媽媽,為什么菩薩的眼睛好像沒睡醒似的。
她隨口答我說,菩薩要是全睜開眼,世界上看不到一個好人,只好半閉著眼了。
當時就這樣聽了,等到以后年紀大了,也學佛了,才覺得媽媽講得真有道理,不知道她是怎么冒出這句話來的。
佛慧是什么呢?一切畢竟空,了無一切可得,所以依佛慧看世界,自然是心無高下,一切空嘛!
不垢不凈,自然看到的是凈土了。
“舍利弗!菩薩于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凈,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凈。”我們號稱學大乘菩薩道的人,讀起經典來真令人臉紅,這里講的,我們哪一點做得到啊?
螺髻梵王繼續(xù)向舍利弗說,因為菩薩看一切眾生平等,如此慢慢修持,就能夠深心清凈,不只是表面的。
依唯識的道理來講,我們的思想意念清凈了還不算是深心,只是第六意識的清凈,第七第八識還沒清凈。
要把第八阿賴耶識清凈了,才算是深心清凈,到了這個境界才是真正依佛智慧,那時看這個世界就是佛土清凈。
所以唯識說把第八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不只是意識心念轉了,而是種子心念轉清凈了,習氣種子都轉了,然后再看這個世界,哪里不清凈呢?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實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嘆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見螺髻梵王和舍利弗討論個沒完,就顯神通,用腳趾按在地面,當時所有三千大千世界百千萬種的珠寶都呈現(xiàn)出來。
講到這里,想起世人顛倒,都愛珠寶鉆石,其實都是泥巴變的,有什么好?
鉆石同煤炭的分子一樣,只是排列方式不同。一個夏朝的陶碗,價值連城,還不過是泥巴燒出來的,我在街上買個新的碗,又美又實用。
所以好與不好,都是唯心所變。這里佛以唯心神通智慧的力量,把這世界另一個面目呈現(xiàn)了,譬如寶莊嚴佛,有著不可計算功德的寶莊嚴佛土。
在座的所有人看見了,都贊嘆從沒見過如此場面,不只如此,所有人還看見自己坐在珠寶做成的蓮花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