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我們學(xué)道常常求個清凈,你以為打坐就清凈了嗎?
其實你亂得不得了,又想數(shù)息,又想結(jié)手印,又想念阿彌陀佛,你看多亂啊!
真正靜了就什么都沒有,本來空,亂也黏不住了。
不散亂就是菩提,永遠(yuǎn)在清凈中。
“善寂是菩提,性清凈故。”善于寂滅,寂滅比凈還要進(jìn)一步,本來寂滅就是菩提,自性本來清凈嘛!
“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取就是執(zhí)著,我們做人一輩子沒有哪一點不想抓住的,都想取得,都想屬于我。
乃至朋友不和你講話你就痛苦,因為取不得了。
你的東西不見了就痛苦,因為取不得了。
取是十二因緣的一個,取是最麻煩的。
蘇東坡自以為悟道了,一切無取,《赤壁賦》里他還是要取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自以為什么都不要,你看已經(jīng)取了,已經(jīng)被眼前的境界吸引住了。
十二因緣都是在攀緣,人生都在攀緣,離開攀緣就無所取,就是菩提。
“無異是菩提,諸法等故。”“異”就是變化,我們心理都有個變異,認(rèn)為佛堂才有佛,鬧區(qū)就沒有,山林才有道,廁所就無道。
這都是心念在變異,心念一清凈就無往不是。
所以不變異就是菩提大道,一切法平等故。
“無比是菩提,無可喻故。”一切法沒有可比喻的,比量境界都不是,只要當(dāng)下即是就是現(xiàn)量。
“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最后,總而言之,道微妙到不可思議,當(dāng)下即是。
你只有證到菩提,才可以徹底了解,一通百通,否則你用世間的心量是永遠(yuǎn)無法求知的。
你看這一大段,難怪維摩居士叫作辯才無礙,抓住一個題目嘩啦嘩啦說下來,這還沒說完呢!
他算客氣了,要是佛來說的話,還要說下去。
佛在《華嚴(yán)經(jīng)》上說個不停,說得你暈頭轉(zhuǎn)向,維摩居士還只提了一點。
維摩居士雖然講了那么多,我們可以用兩句話歸納:“無往而不是菩提,無處而不是菩提”,菩提大道當(dāng)下即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這個菩提你到哪里去找啊?
“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無生法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彌勒菩薩報告到這里,告訴佛說,維摩居士說了這一番話的時候,當(dāng)場就有二百位天人悟道了,所以我沒資格代表你去探病。
彌勒菩薩這一段,為什么講菩提講了這么多?因為彌勒菩薩和釋迦牟尼佛本來是同學(xué),佛因為比彌勒菩薩精進(jìn),所以先成了佛。
佛給彌勒菩薩授記,來生當(dāng)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成佛。
彌勒菩薩難道沒有悟嗎?當(dāng)然他悟了。
但是他最后一點尾巴脫不掉,在哪里?就是沒證得菩提,當(dāng)下成佛。
什么是菩提?現(xiàn)在告訴大家,哪里不是菩提?
一切都是菩提,世間法沒有哪一點不是菩提,只要當(dāng)下能夠悟了就是。所以《維摩詰經(jīng)》可以研究,也可以不研究。
研究而不好好修持的人容易起狂心,以為道理懂了就對了,我再告訴你們一次,只懂道理是沒有用的。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