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梁仕容傳記 正文 第847章 五十五品

作者/洪韻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

    真布施是一切都舍出去了,為什么布施不求福報呢?

    布施而不希望有回報是很難的,我們可以很慷慨的布施,過后碰到利害關系時又會后悔的。

    布施出去了就應該丟下,心中沒這個事了,不期望什么回報。

    我們是不是常常聽人埋怨:自己不是壞人,做了很多好事,為什么結果卻有這樣遭遇?

    我們有沒有檢查自己的心理,是不是會這樣?例如你對某人好,這是布施,如果你又認為某人應該也對你好,這就是下意識地期望有回報。

    菩薩發心布施是不求回報的,我對你好,你對我好不好是你的事,沒有計較心或利害心的。

    持戒是道場,得愿具故。

    學佛的人由三皈依開始,五戒、八關齋戒到沙彌戒、比丘成、菩薩戒,這戒行修持是硬性規定的,是由外面打進內心,由外形的管理改變自己的內心。

    智慧不一定要依賴戒行而發,那是由內心的發動打到外面來。

    真正智慧成就的人,持戒一定很嚴肅的。

    小乘的比丘戒、比丘尼戒成就,是為了修持得到羅漢的不漏果。

    我們講禪規也提到,外形的不漏是內心不漏的開始。

    大乘的持戒,是為了達到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愿、力、智)的圓滿成佛,悲智雙運,悲不入涅盤,智不住三有(三界)。這是佛法的究竟,本來地無涅盤可入,涅盤就在自心中。

    忍辱是道場,于諸眾生心無礙故。

    我經常講一句話,什么都可以受,只有氣不受,不受人家的氣。

    你們什么都可以學我,這一句不要學,學了就變毒藥。

    不受氣這句話,是教育特定人所用的方便,事實上并沒有人拿氣給我受。

    大家學佛好像越學氣越大,都用圣賢菩薩的標準看人,這個也不是,那個也不是,卻不去反省自己。

    因為不反省,忍辱也沒有作。

    忍辱不是硬忍,大忍辱就是大慈悲,不須要忍,所以忍辱的辱并不一定是別人侮辱你。

    我們人生遭遇環境的痛苦,一切的不如意,都屬于辱,都是忍辱的范圍,真學佛就會無所謂,該如何處理就如何。

    真做到這樣大乘的忍辱,就不會覺得受辱,也就是道場。

    心里對于一切眾生都沒有罣礙,看你和我是一樣的,看仇人如親人一樣,這樣自然就不會煩惱了。

    換句話說,要怎么去修大乘的忍辱呢?

    就是“于諸眾生心無礙,是名忍辱是道場”,這也是一副很好的對聯。

    精進是道場,不懈怠故。

    學大乘道的人于法隨時精進,精進是勇猛的用功,懈怠是原諒自己的偷懶。真精進的人是不會懈怠的。

    禪定是道場,心調柔故。

    禪定的修法始終離不開四個字:心一境性,也就是系心一緣。但是大乘菩薩道的禪定,用不著系心一緣。系心一緣是為了調伏我們剛強的第六意識心念,你叫自己不要想了,它不聽你的,你叫自己不發脾氣也辦不到。

    有禪定修養的人,可以把剛強的心念慢慢調柔,然后再使它空掉,所以禪定是道場。

    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

    這個智慧就是般若。這一段都在說六度,簡單一句話就是:六度是道場。

    可是把六度分開講。真智慧,明道了,就是道場,當下就了解,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統統是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安市| 乐清市| 元氏县| 迁西县| 聊城市| 克什克腾旗| 镇江市| 安义县| 旌德县| 专栏| 浪卡子县| 石泉县| 从江县| 会东县| 宁晋县| 大连市| 油尖旺区| 哈巴河县| 江津市| 柳江县| 淮滨县| 中方县| 高平市| 新丰县| 慈溪市| 肇源县| 海盐县| 桑日县| 兴义市| 梨树县| 镇原县| 通山县| 丘北县| 绍兴县| 寻甸| 海淀区| 新巴尔虎左旗| 黄陵县| 建平县| 徐汇区|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