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道友找我討論,學佛很多年了。他說現在什么都對,就是覺得好像放不下,所以沒有多大進步。
我說:“這個問題正是現在講的,剛才不是聽過了嗎?所以你聽經要拿到心上才用得到,不然就白搞了!
“法無取舍”,你覺得一定要放下了才是,這就有了取舍,本來就是放下的。
譬如有人說自己的心無法空靈,你們現在專心聽我講話正是空靈嘛!否則你怎么聽得進去,對不對?
本來不用放下,自然是放下的。
你有一個放下之心就有所取舍了,就是行于法,行于生滅法,行于取舍法,也是行于染污,因為你認為放不下是染污了,法是沒有染污的,自性本來寂滅。
這位道友問:“那么該怎樣呢?”
我說,“就是這樣,沒有那樣,這樣就是這樣。如果你真到了這樣就是這樣也差不多了!
所以一般人修持都有取舍心,或者求清凈,或者求放下。
放下是個名稱,你上了座想我要放下!放下!早就放不下了。
因為你有一個求放下之心,這個念頭擋住了,就有所取舍。
那你問,我這么坐在那邊豈不是傻不楞登?
嘿!就怕你不傻,真傻了蠻好。
世界上的人都太聰明了,所以找了許多煩惱,真求傻而不可得。
所以我說這一位道友是現身說法的菩薩,我們藉這個機會,給大家再把《維摩詰經》這一段講了一次。
“法名無相,若隨相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钡谝涣x諦、真正佛法是無相的。
我常說,一般人以有所得心來學佛,想求無所得果,是背道而馳。
所謂“相”,是佛學名辭,用現在的話講,普通人都想求一個境界,尤其是學密法的。
有的人天生個性如此,這種人來找我,我就說:你不要跟我談,最好去學密宗。
他一聽,眼睛都亮了,還問我為什么。
我說:因為你腦子里充滿了神秘主義。
很多人都是好奇,有神秘觀念,打坐修道就想求個境界,若是沒有境界,還要埋怨為什么沒見放光、沒這沒那。
他這是求有相法,而佛法是無相的,非境界。
有個境界就有染污,有所取舍。
無上大法是“法名無相”的。
“若隨相識”,你以為境界是佛法,“是則求相,非求法也!蹦鞘清e誤的。
“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边@更要注意了!
剛才講無相的道理,大家研究過《金剛經》,其中談了很多,我就不再多說了。
現在很流行禪宗,大家都知道六祖悟道的故事,他未出家前大字不識一個,聽到別人念《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有所悟了。
當然后來見了五祖,所謂三更入室,才真的大徹大悟。這里《維摩詰經》也是說“法不可住”。
講到這里,我要告訴你們,現在研究佛學最好的辦法,近年來的著作最好不看,包括我的在內。
不是說這些完全不對,而是最好讀原經。
這不只是研究佛學,做其它學問也應該讀原典。
原典讀熟了之后,可以“以經注經”,會融匯貫通。像我們讀到“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