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曹操,并不是一件太丟臉的事。
但如果將曹操后世的威名盡數拋開,這個時候的曹操其實遠沒有達到讓人畏懼的地步。許褚不禁自嘲一笑:我將曹孟德視為‘豺狼虎豹’,卻忘了自己麾下人才濟濟,我自己,不也是他人眼中的‘豺狼虎豹’么?
轉而看向郭嘉三人,說道:“奉孝、志才、元直,我欲與曹孟德共舉義旗,聲討國賊董卓!”
郭嘉、徐庶的說的固然沒錯,與曹操共舉義兵,確有一些弊端在。可戲忠說的,也是非常在理的。除了戲忠所說,許褚更有三人不知情的考量。
這個考量即是日后他兵出何方。這段歷史,許褚耳熟能詳。討伐董卓的聯軍,總共分成了四個部分,一是身在南陽的袁術,二是屯兵酸棗的曹操、張邈等諸侯們,三是豫州刺史孔伷屯兵潁川,還一個便是從冀州兵進河內的袁紹等人。
眼下的局勢,袁術被表為后將軍,已經到了南陽,袁紹也去了渤海郡當太守,十有**,討伐董卓的聯軍還是會分成這四個部分,即使有些偏差,應也差不會太遠。那么,他許褚該從何路進發?
袁術那里考慮的必要都沒有,許褚肯定是不會去的,潁川那邊倒是可以考慮,可孔伷身為州刺史,他的力量定然比許褚一個二千石太守要強的多,許褚去潁川,豈不是成了孔伷的麾下?再說酸棗,那里頭就更糟糕了。起兵征討董卓的諸侯,一大半都聚集在酸棗,劉岱、橋瑁、張邈、曹操、鮑信等等,哪一個不比他許褚名頭更大,除了有數幾個人,又有多少諸侯的兵力會比許褚來得少,如果說去潁川和孔伷一起還有一些話語權,那去酸棗,就仿佛回到了洛陽變亂時,堂中名士豪杰云集,許褚有心殺賊,恐也沒有多大的機會發表意見。
最后一個河內,許褚即便是想去,因為太遠的緣故,怕也是去不了的。
為了能再討伐董卓之事上替自己謀得更大的名聲,更大的利益,不論從哪個角度出發,許褚都要改變歷史,找到一個足以讓己方獨當一面的機會。
和曹操共舉義兵,便是一個極好的契機。設若許褚說服曹操,一同去往某地自為一鎮,兩方一合力,曹操有名少實,許褚有實少名,兩相互補,亦可成氣候。這樣一來,許褚得到一個可靠盟友的同時,還能尋找戰機打幾個漂亮的勝仗,方能使出兵討董一事不虛此行。
再者曹操之外,與他志趣同樣相投的鮑信,能否也能拉過來共舉大事呢?
凡此種種,許褚撇開了對曹操的‘畏懼’之后,決定一同‘首倡義兵’。
徐庶出到府外,翻身上馬,懷中揣著信件,帶著虎衛營小校左衡,快馬去往陳留。
……
……
大雪下了三日,猶自未停。整個舒縣被罩上一層銀裝,郡府內的房舍里也升起了取暖的火爐。
丹陽郡都尉姚昇,雪夜乘船過江,此時已至舒縣。姚昇先去的襄安縣,在那里與戲許褚麾下司馬甘寧接洽過后,甘寧請周瑜陪同姚昇去面見許褚。
這個陪同既是保護,也是監視。目下乃兩郡非常時期,一些事情就變得敏感許多。甘寧看似粗獷,實則頗為心細,便順道請周瑜也回趟舒縣,和許褚面陳一下襄安縣的防務。
從襄安至舒縣,不到百里之路。周瑜、姚昇緊趕慢趕,一路談天說地。兩人一個是揚名郡縣的美少年,一個是為官多年的循吏,相談之下,徒生知己之感。
姚昇因為肩負出使之命的緣故,渡過江水后便開始細細觀察廬江郡的情形。甘寧、周瑜駐扎在襄安的兵馬首當其沖,得到了他的關注。
一開始,姚昇十分輕視甘寧,甚至對薄有美名的周瑜也不怎么在意。士族子弟看人,向來是戴著‘有色眼鏡’的,甘寧的名字他聽也沒聽過,周瑜雖然出自廬江周氏冠族,畢竟年紀太小,以姚昇舉為茂才,出任命卿,選為大將軍府掾的資歷,確實有資本去輕視他們。
然在襄安水寨逛了一圈后,姚昇的輕視之心便煙消云散了。廬江經歷過那次規模極大的叛亂后,至今沒有恢復元氣,以至于廬江的造船業也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甘寧、周瑜的部曲沒有幾艘像樣的戰船,便讓士卒在征來的漁船、商船上演練戰法,操練船只進退。
看了半個時辰不到,姚昇就知道莫說陸戰了,便是水戰,許褚也有上將能與丹陽勇士匹敵。
除了軍事方面,路上與周瑜同行時,姚昇刻意旁敲側擊地問了下許褚入郡后的舉措。周瑜何等聰慧,避重就輕地將許褚與謝貞、張允等舊吏如何融洽,與廬江士族如何“琴瑟相合”一說,姚昇半信半疑間,懷著復雜的心情抵達舒縣廬江太守府。
通稟過后,恰在郡府奏對的主簿謝貞、五官掾周異、功曹掾張允出來相迎。
大家同是揚州名士,張允跟姚昇更是舊識,一邊寒暄,一邊往里走。
“緣何諸君恰好都在?”姚昇問道。各曹掾都有自己的掾舍,通常情況下,若無要緊事,都是各自在掾舍里辦公。今天卻是許褚將眾曹主官召來商議“冬寇”的事情,被姚昇撞個正著。
姚昇以為許褚會讓自己暫等,不料卻被周異等直接領到大堂,見堂中主位上坐著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著袍服,未戴冠,虎目精光熠熠,當是昭武侯、廬江太守許褚了。
許褚見姚昇進來,起身笑道:“久聞姚君高名,可惜在洛陽時未能與君相見。”
姚昇忙回禮道:“在下陋名,不敢擾君侯之耳。君侯威震豫、揚,在下此前亦以不能與君侯相見而抱憾。”
客套話說完,許褚請姚昇入座。
姚昇是個很重要的人,如果許褚將來對揚州有想法的話。旁的不談,就從他回鄉后陳溫、周昕都派人過來延攬就知道他在吳地的聲望了。何況他現在還是丹陽都尉,譬如九江都尉陸駿,都是可以拔黜掾吏,自成一府的。換句話說,姚昇在陳溫、周昕的眼里,是足以代表一部分揚州士人話語的存在。
“強留姚昇,送走張允。”
聽到門吏通報姚昇來訪的時候,這個念頭就在許褚心中升起,而且怎么趕也趕不走。
當下堂中人多口雜,姚昇與許褚自也不會就談判一事開始洽談。而是等許褚將“冬寇”的細節全都商議、敲定后,才遣散無關人等,留下周異等郡曹長吏,以及自己的心腹謀士,與姚昇洽談。
姚昇坐在席位上聽許褚安排備寇,說來也巧,丹陽郡的這件事正好是交給姚昇負責。
所以對許褚安排怎么備寇冬賊,姚昇豎起耳朵認真聽著。許褚大致的安排是:從郡府撥付糧食,著郡中各縣里的各鄉有秩、亭長用這些糧食征及青壯操練行伍。
姚昇暗中驚訝。此法確實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姚昇并不是沒有想到過,但在丹陽郡,姚昇并沒有采取此法,因為耗費的糧食實在太多。此一節許褚這邊不會不知道,而且廬江郡存糧的情況只比丹陽郡差,為何許褚還會一意孤行呢?
姚昇略加思考,靈光一閃,想到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曾在潁川當過許褚郡守的許褚是運了糧過來上任的;第二個理由,耗費大量糧食訓練的青壯不僅可以防止冬賊騷擾,還有另外的用途。
姚昇看向許褚的目光不由復雜起來,這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或真如傳聞所說,不但會用兵,亦擅長治郡?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