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繼續(xù)道:“圖賴、佟養(yǎng)甲,率正黃旗及正藍旗漢軍精銳任前鋒正面主攻!
“嗻!”圖賴和佟養(yǎng)甲心中都是一喜。前者一直擔心阿濟格輕敵冒進,他做前鋒倒能小心御敵。后者只覺得明軍應(yīng)是一擊即潰,自己作為前鋒定能獲取不少戰(zhàn)功。
“拜尹岱,率正藍旗步卒于圖賴側(cè)翼掩護。若正黃旗將南人擊潰,你便自兩側(cè)包抄!
“嗻!”
“卓布泰,你統(tǒng)騎兵主力和如巴特爾的蒙騎同列圖賴身后結(jié)陣,隨時聽我調(diào)遣。”
“嗻!”
其實與大多數(shù)人固有的印象不同,清軍雖號稱騎射無雙,其實騎兵并不是很多,一般僅占總兵力的三成左右,其主要決戰(zhàn)力量還是重步兵。
此外那種一開打就靠騎兵正面硬沖的場景更是電影里才有的情節(jié)。和這個時代歐洲常用的戰(zhàn)術(shù)類似,滿人也是把騎兵留到關(guān)鍵時刻發(fā)揮作用的。
例如追擊潰敵,填補陣型上的漏洞等。不到萬不得已,很少用騎兵硬沖敵陣。要知道,后金并不是游牧民族,他們的戰(zhàn)馬也是很珍貴的。
“韓岱,令你率正黃旗兩千人馬,并綠營三千于中軍左翼列陣。”
“嗻!”
“曹存性,你所部綠營六千人馬列于中軍右翼!
“末將遵令!”
阿濟格最后掃了眼帳中諸將,“本帥將親領(lǐng)白巴牙喇于中軍督戰(zhàn)。今日除守營士卒外,全軍修養(yǎng)整頓,明日一早擺軍直取南人主力!”
其麾下滿漢眾軍官立刻齊聲拱手應(yīng)命。
待阿濟格布陣已畢,又有驍騎探得消息,報奏明軍已在八里的外止馬縣郊扎營。
阿濟格忙附身地圖上仔細查看,旋即竟大笑出聲,“這些南蠻子簡直是嫌命長,竟挑了這么個地方落營!
他指著地圖示意,“光澤以西就這么一塊平坦之地,方圓數(shù)十里皆一馬平川。在此處決戰(zhàn),我大軍面前毫無阻攔,必定須臾間橫掃南人!”
帳中眾人皆隨他大笑,“南人這是暈了頭吧?哈哈。”
“這什么陳王,我看也就只能與施福之流一戰(zhàn)!
“如此空曠平坦,恐怕不用一個時辰戰(zhàn)事便可告結(jié)。”
“哎,看來這戰(zhàn)功皆是圖賴大人的了!
也難怪他們?nèi)绱伺d奮,江南多是河澤丘陵地形,建虜慣用的結(jié)營推進加騎兵襲擾的戰(zhàn)法不易發(fā)揮,倒是很利于明軍擅長的陣地防御戰(zhàn)。
故而自從渡過長江之后,清軍打起仗來便一直有束手束腳的感覺,哪有在北方作戰(zhàn)時爽快。
眼下明軍竟選了這么大一塊平原做戰(zhàn)場,他們怎能不樂。
只是他們并不知道,平原地形也更有利于線列步兵陣型的火力投射,以及大方陣機動。
……
次日。
在止馬以西的平原上開始了決定大明歷史走向的關(guān)鍵之戰(zhàn)。
阿濟格身披葉紅緞面甲,頭頂硃紅漆鐵盔,挎弓立馬于軍陣正中一桿金絲盤龍大纛之下,手持望遠鏡微微仰頭望向明軍軍陣。
他忽然覺得有些不自在,放下望遠鏡四下看了看,這才注意到自己所處地勢似乎比敵軍稍低了一些,從他這邊向明軍而去,是個慢上坡。
“哼,難怪南蠻欲以此處做戰(zhàn)場,原來是為了這個!彼恍嫉負u了搖頭,“不過是略為仰攻罷了。”
他身旁卓布泰也是望向明軍,有些詫異道:“貝勒爺,這些南蠻子的陣型有些奇怪啊。”
阿濟格方才也看到了,明軍擺的是個一字長蛇陣。而且中間部分極薄,恐怕僅有三排士卒,倒是兩翼的方陣還能厚實些,不過也僅僅五排而已。
他曽看過金聲桓發(fā)給朝廷的軍報,就提到過南人的這種陣型,言及此陣全靠火器,齊射極具威力。
不過如此單薄,一旦接戰(zhàn),必定頃刻便破。阿濟格冷笑一聲,南蠻一貫倚重火器而輕搏擊,但哪次不是稍觸即潰?
他在關(guān)外曾見過明軍三萬銃手,擺出前后十排陣型,還不是被皇阿瑪?shù)拇筌姲胩鞎r間沖垮?
而且,他始終沒在明軍陣前看到大炮的影子。
他又是一陣冷笑,這些南人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十天時間便從延平趕到了杉關(guān),不過看樣子他們定是一路急行軍,連大炮都沒能攜帶。
他望了眼博洛和佟養(yǎng)甲編在一處的前鋒營,幾乎五十名銃手之間便有一門大炮。他幾乎已經(jīng)可以想象到,開戰(zhàn)之后明軍被轟得到處亂跑的景象了。
“稟貝勒爺,”一名渾身銀甲的重騎兵馳馬而來,拱手道,“前陣整聚已畢!”
阿濟格轉(zhuǎn)頭看了眼右翼的曹存性部,見其陣型還頗為混亂,不禁皺了皺眉,這些綠營兵動作真慢。
他對身旁一名白巴牙喇騎兵擺了擺手,“傳令韓固山、張存仁率所部兵馬直取敵陣!
“嗻!”那銀甲騎兵立刻撥馬而去。
只是圖賴此時作為前鋒營大將正在軍陣前方,否則一定會來阻止阿濟格,要他等所有兵將準備完畢之后再行進攻。
……
明軍的陣型很簡單,龍衛(wèi)軍步兵主力拉開一道兩里多長的線列橫在戰(zhàn)場中間。
破虜營分為兩部分列陣龍衛(wèi)軍步兵兩翼,每側(cè)各十四個局,結(jié)成十四個標準莫里斯方陣。其中重型鳥銃隊居中,中、輕型鳥銃在兩側(cè)。
雖然破虜營人數(shù)較多,但由于莫里斯方陣需要前后五排,故而陣型展開之后也僅有不到三里寬度。
不過即使如此,破虜營和龍衛(wèi)軍陣型加起來也有近五里之寬,竟比對面四萬多人的清軍戰(zhàn)陣寬出了一里半有余。這還是朱琳渼留了一個步兵營、龍騎兵營和兩個破虜營的步卒局作為后備隊,否則寬度還要再增加半里左右。
如此大的正面寬度最明顯的好處便是可以對敵軍形成半包圍勢態(tài),此時兩翼對敵交叉射擊,能造成數(shù)倍于正面直射的殺傷力。當然,這前提是步兵陣型不會被敵人沖垮。
而龍衛(wèi)軍和破虜營的騎兵也同樣暫列步兵身后,等待敵軍出現(xiàn)破綻時一擊絕殺,或是填補陣型出現(xiàn)的漏洞。
至于龍衛(wèi)軍的炮兵,此時還在距主力部隊半里外的樹叢中待命。而破虜營的輕、重共三十多門大炮則全部列于兩翼步兵方陣后面,用油布覆蓋。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