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晚上宿棲縣委、**、zf、政協“四大班子”的主要負責人在紀威、梅江弘的帶領下齊聚在棲霞賓館,宴請謝永俠、汪家泉、柴蕓、王文德、薛琪等省、市領導,謝永俠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宴會上眾星拱月的主角人物,賓主入席。宴會便在熱烈的氣氛中開始了。
感謝,祝愿之聲始終貫穿于宴會的開始到結束。領導之間、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紛紛端起酒杯互表衷情,宴會頓時熱鬧非凡起來。仿佛桌上豐盛的佳釀和美食都成了多余的擺設。在交杯換盞之間,洋溢著歡聲笑語,宴會廳的上空久久地飄飛著看似友好融洽的氣氛,但是卻沒有人去品味這感謝,祝愿聲中究竟有多少的真誠、又有多少的虛偽。
不一會兒,有個別酒量小的開始出現暈頭轉向的醉酒癥狀了。俗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喝多了不免要多說些酒話。有些領導之間有疙瘩,有煩心的事情,平時不敢說的,也開始借著酒壯常人膽,發起了牢騷,真是:酒入愁腸心已冷,情到深處醉亦真。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是醉酒的人沒有說出什么出格的話,或是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上司一般都不會加以干預,聽之任之發酒瘋,有時還湊上前去渾場打科來幾*{三五}{中文網}
m.35zww.n
e
t*句,挖掘幾段笑料來以博眾人歡之。
頻頻向上司兼老朋友謝永俠敬酒的汪家泉卻顯得溫文爾雅,敬酒、勸酒的各種禮儀非常符合場面上的規范。充分體現了汪家泉那“款于詞而不佞者,怯猛飲而惜終歡者,善戲謔而不虐者,語便便而不亂者。”的良好酒德的修養。無論他是否刻意地去表現,或是在不經意間流露,汪家泉都已經達到了中國士大夫所標榜的“酒精”考驗的那種超俗拔塵的境界了。
與汪家泉不同的是,平時看起來非常文雅的薛琪卻顯得有“酒酣胸袒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的豪爽之氣,觥籌交錯中談古論今,更顯快哉,頗有古代俠客義士之遺風,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快樂時喝酒,不快樂時也喝酒,喝了不快樂。喝了也快樂,其實,喝的是酒,品的卻是人生。
席間,當謝永俠得知汪家泉和王文德兩位市領導,幾小時前曾去醫院探望過自己母親的病情,內心不由得涌出了一股熱流,感激萬分地站起身來,斟上了滿滿的酒,向汪家泉和王文德兩位敬上一杯。
謝永俠從來就不是一位虛情假意的人,剛才的敬酒確實是發自他內心的感謝……
如詩如畫般的翠水河畔,從音樂廣場的那棵古榕樹下起,沿河向西是一條長一千一百米的休閑街,名字就叫品茗一條街。三十座造型別致、古樸典雅的小木屋(樓)茶肆錯落有致地散布在綠意盎然的樹叢中,遠遠望去,煙雨蒙蒙的河面寬闊舒展,古老的古榕樹蒼翠欲滴,不時飛過的白鷺在靜謐中透出大自然的鮮活。這里便是宿棲縣近幾年為打造“特色、自然、文化、Lang漫”旅游城市而營造的一處新景觀。
逸閑茶居就坐落在品茶一條街中央部位的仿古廊橋下面。靠近右側的方向,是一幢三層樓高的褐石色小木屋,樓下是安靜、溫馨舒適的院落,鋪著沙棗色的石板,擺放著整齊的藤制茶桌椅。登上樓去,臨窗觀望碧波蕩漾的河面奔來眼底,真有一派泛舟嬉戲,鄰水品茗的江南情趣。游人至此,能充分領悟到現代社會生活在歷史與文化積層中的穿越之感。這里是宿棲縣那些喜愛懷古情調的文人名士趨之若鶩的場所,他們常常在此聚會,或吟詩,或作畫,因此文化氛圍顯得特別濃郁。
晚飯后,汪家泉以老朋友的身份邀約謝永俠去品茗。他們兩人有說有笑地走出賓館,迎著冬陽落日的余暉,漫步徜徉在“品茗一條街”上。剛走到離逸閑茶居不遠的地方,謝永俠就看見段偉正急匆匆向他們這里跑來,告sù
汪家泉,他已經在逸閑茶居的三樓為他們預定好了品茗的座位。汪家泉滿yì
地點了點頭。
茶樓的老板是一位年輕的女性。大約二十四五上下,青絲高卷成團更顯身段修長;柳眉輕描,一雙忽閃的眸子幾乎透人心境,端莊而不失嫵媚,甜笑更添秀美;渾身上下該飽滿的地方,能恰到好處地隆起;該細柔的地方卻沒有一丁點富余的脂肪,真有“多一分顯胖,少一分嫌瘦”的感覺,看起來充滿著現代女人的軀體魅力。
她遠遠地看見段偉主任領著兩位氣度不凡的客人正朝著逸閑茶居的方向走來了,盡管她不知dà
這些客人究竟是誰,但是她能猜想得倒,能讓縣委辦公室主任親自來預定并包下整個三樓的,一定是非常顯貴的人物。她快步上前熱情地和客人打過招呼;門口有幾位長得頗有幾分姿色的女員工也向客人鞠躬致意。茶樓的女老板刻意地邁著輕盈的貓步,領著謝永俠和汪家泉兩位貴客向三樓的高級茶室走去了。
三.的高級茶室布置得十分雅致,室內的主墻上高掛著一塊用顏體字手書的唐代茶圣陸羽的名篇《茶經》的木雕匾;兩旁臨街的窗戶一律采用了中國傳統的鏤空窗花加以點綴,圖案精巧、玲瓏,剔透,所表現的人物、花草、鳥獸栩栩如生,室內的茶桌、茶椅和茶具均是仿古明式雕花、鏤空、貼金制作,集中表現了古樸典雅的東方藝術風格。據茶樓的女老板介shà
該茶室的裝修費用就耗資近40萬元。
謝永俠心想,在此品茗休閑,價格一定不菲。但這絕不是邀請謝永俠的汪家泉來掏腰包。很顯然,付賬的人此時此刻正坐在樓下等著他們。當然,真zhèng
的買單的人也不是段偉個人,也不是縣委、縣zf,而是宿棲縣25萬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二十九謝永俠的故鄉宿棲縣是一個盛產茶葉的地方。每年春節至清明,種植在煙雨蒙蒙的棲霞山上的茶樹開始長出了新芽,這里的人們通常稱之為“明前茶”。鮮葉采摘后,送至山腰的棲霞寺,由技藝高超的制茶僧精制成蜚聲中外的名茶棲霞甘露。據史書記載:棲霞甘露從唐朝開始直至清代,一千多年的時間里,被列入貢茶,年年進貢,歲歲入宮,“正貢茶”供皇室在“清明”時節舉行的祭天祀祖大典之用;“陪貢茶”供皇帝、后、妃享用。
不用猜測,今天品茗的用茶肯定是極品棲霞甘露,這是棲霞名茶中的絕品。
謝永俠和汪家泉坐了一會兒,就看見女老板領來一位茶藝師走上樓來。他手中持著一把嘴長一米多的銅壺,為謝永俠和汪家泉表演當地源遠流長的棲霞山派茶藝龍騰十八式。謝永俠知dà
,這是北宋高僧一塵大師在棲霞寺所創的茶藝,當時作為僧侶們修行的一門佛學功課,只在棲霞寺里的僧人中流傳,后來逐漸傳入了民間。龍騰十八式融傳統茶道、武術、舞蹈、禪學于一體,招招龍翔于天,式式Lang奔于岸,充滿了佛家的玄機妙理,一改中國傳統茶藝的靜和與雅致,而體現陽剛、豪放之美。
只見茶藝師提壺把盞、翻轉騰挪,準確地將水注入杯盞之中,使人頗有驚心動魄,失口稱奇的感覺。透過玻璃茶杯清楚地可見卷曲圓條形的茶葉在杯中不停地翻滾起來,不一會兒芽粒清嫩的銀毫直立杯底,杯中湯色開始呈現出純正的碧綠。按照當地品茗的正統習俗,謝永俠和汪家泉端起茶杯喝上一口,吞下半口,嘴里還留著半口,細細領悟棲霞甘露的真味。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