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二,肥腸分手后,于遠明一個人向旅館走去。
原來在這里生活了半年,還是比較熟悉,幾拐幾不拐,就到了一個單體樓,家庭旅館就在二樓。
進門一看,還挺溫馨的,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子在一個角落上。女主人熱情地招呼于遠明看看再定。
其實也簡單,這就是一套四室兩廳的房子改造的,隔出來的房間比較還沒有窗戶。只是干凈,朝向走廊的地方有一個小窗戶,也算透氣吧!
主要是便宜,15元一晚。
有窗戶的就貴一點,20元一晚。想了想,于遠明還是選了15塊的。
于是交錢入住。
一夜無話。
第二天于遠明就去超市購買了那些清潔用品,一個人在辦公室打掃。下午,江二來了,兩人又商量了一下。于是開始給幾個人打電話,大多數都是拒絕,只有一個人帶著驚喜與感激回應。在她激動的聲調中,于遠明就像在茫茫大海中飄蕩的遇難者,看見了遠處的桅桿尖一樣激動。
是的,這個人肯定是對四海人壽有感情的人,也是第一枚可以重新點燃的火種。
第三天,見到了這位被遺棄在角落里等待救援的前業務員。兩人像久別重逢的戰友,彼此的眼神里都帶著光芒。
于遠明此刻想起了陳毅在大山里打游擊,中央紅軍長征后,他寫梅嶺三章的那些日子。
真難啊!
眼前這位胖胖的,其貌不揚的中年女子,還帶著唏噓給自己講述那些過往,感嘆整個團隊之可惜,感嘆自己對不起客戶,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說服自己。
于遠明靜靜地聽著,不時點頭,充分表現出對她的理解與尊重。
然后告訴她本次自己來就是希望重拾人心,繼續發展隊伍,為客戶服務,把四海人壽在當地的口碑撿起來。
兩個人說著說著,已經在憧憬明天的美好了。
這一趟貴溪之行,還是很有收獲的。
于遠明想。
回到龍城,于遠明把情況給齊友鵬做了反饋。齊友鵬也比較高興,馬上說下次帶一些海報,產品彩頁什么的去。同時已經就此事給分公司做了匯報,爭取獲得一些費用,作為在貴溪當地開展業務的花銷。
在龍城的幾位伙伴做業務做得也很一般,整個龍城四海人壽的業務氛圍都不濃。平常開早會也就十幾個人,遇上天氣太熱,或太冷,或下雨,人更少。每周五的大早會會好一點,鄉鎮的員工來了,三十來個已經很不錯了。
鄉鎮員工來開會一般都有單子要交,她們算賬算得精,來一趟路費吃飯什么的都是自己掏,如果沒有保單交或者事情辦就不來了。家里的活兒也不少啊!
一般能夠從場鎮走出來做保險的,在當地與一般農民還是有區別。文化,表達能力,性格,人緣各方面都要強一點才行。那她們就絕不會只是在地里干農活兒了。要么在場鎮上做生意,開飯館啊,開店鋪啊之類。要么就是村干部,村支書,村長,會計,婦女主任,民兵連長之類。還有就是學校的老師,兼職做保險。甚至有副鎮長也兼職做的。
所以,看似她們很閑,其實都挺忙的。
這個時代,努力掙錢,想盡一切辦法掙錢才是主流啊!有幾個能夠甘于清貧的現代中國人?
齊友鵬還是那樣,業務員一多,他就忙個不停。一會兒給業務員填保單,一會兒給業務員講產品,一會兒給業務員抱孩子。對,沒有看錯,有個業務員帶著孩子來開會。會議完了,她需要辦事,就把孩子扔給了齊友鵬。
看到這樣的景象,于遠明搖了搖頭。
楊芳凝倒是清閑,和業務員拉拉家常,幾個女人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講閑話,突然聲音小了,又突然爆發出恐怖的集體哄笑,讓外面沒有參與的人不明所以。
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開單了,根據公司的考核不能掛零,于是于遠明給兒子買了一份保險,象征性的三百塊錢。
很多人不明白保險公司的考核,覺得你反正簽的是代理合同,不考核難道不是讓更多的人留在公司嗎?
說不定哪個長期不開單的人突然就開單了呢?說不定還是大單,公司不就賺了嗎?
于遠明知道,這個道理看似有理,其實無聊。
第一是因為人性。人性都是有惰性的,對于困難,或者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沒有幾個有主動的積極性。除非你有足夠的吸引力。比如利益或者威脅。
馬克思說只要利潤超過300,殺人放火的事情都有人干就是這個道理。
但你足夠高的傭金,加底薪,加實物或者旅游方案獎勵都無法喚醒無法激勵出保費的人,你以為突然開單或者突然開大單的幾率又有多少?
他簽的代理合同,看似不需要成本。但是有兩個成本必須考慮:
1、續期利益他留存在公司,就必須分配給續期利益,如果考核掉了,續期利益就歸公司了。
2、隊伍危機缺乏導致的業績推動成本。你不考核,所有人就沒有危機,只能拿獎勵來吸引,公司少了一個推動點。業績推動成本肯定就高企了。
而且,壓力之下,人們是會自己算賬自己想辦法的。
自保件就是這么出來的。
自保件,就是業務員自己給自己或家人買的保險。
當然你作為一個人,在保險公司工作,本身具備雙重身份,同樣需要保險。
但自我購買的驅動力一般不是來自于真正理解了保險的好處,迫切需要給自己或家人充足的保障。而是有各種現實短期的考量。
比如:底薪的獲得,開單上崗的需要,日常考核的需要,團隊考核,某種獎勵或方案的達成需要。
總之,外在的因素成為了自保件的大多數動力源。
真正深刻認同保險又迫切購買的人有還是有,只是總體比較少。
自保件其實也是保險公司的一個策略。
你來參加培訓,或長或短地做了一段時間保險,不管如何,第一,你建立了保險的觀念,初步認識了保險。其次,你成為了公司的客戶,雖然是以代理人的身份疊加的。
那么即使將來你離開了公司,你還是成為了公司的客戶。
所以,自保件,公司從上到下是比較鼓勵的。
當然,這也是引發社會輿論爭議的地方,認為和傳銷類似。
當然不是真的類似。傳銷是必須首先成為客戶才獲得銷售資格的,保險不是,只是鼓勵你購買。一個是確實需要,代理人并不因為自己從事保險就獲得上帝的豁免。二是鼓勵買,并不強迫。
這是天壤之別!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