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三國縱橫之涼州辭 正文 73、禍起

作者/日新說313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弘農郡,華陰城。

    朱纓將袍、相貌威嚴的段煨站在城頭上,看著城外不遠處的兵馬排成一條長蛇,謹慎地繞城而過,每一段行進的士卒間,都有一隊輕騎護衛在外側,專門戒備城門方向,防止城中的守軍突然沖殺出來。

    “疾如風,徐如林,這領兵的甘陵,倒也算是個知兵之人,難怪牛輔的這些兵馬,最后都落到了他的手中!”

    段煨看了城外繞城而過的兵馬許久,也沒有發現可乘的破綻后,反而笑了出來,悠悠說道。

    聽了段煨的話,他身邊的軍吏有不明白的,不禁出聲問道:

    “中郎將,這甘陵雖說也是知兵之人,但若是我軍出城襲擾,阻其行程,等其求戰不得,撤退難行,然后俟其人馬困乏之際,再率兵突擊,未嘗不能一擊制敵。”

    “話雖如此,但這種做,除了折損我等的兵馬,還能夠得到何等好處?”

    被段煨一反問,那名出聲的軍吏頓時啞口無言,他猶豫了一下后,才繼續說道:

    “可若是就這樣任由這甘陵帶兵離去,只怕日后朝廷追究下來,我等難逃罪責。而且也會折了中郎將的威名,讓甘陵這等無名小卒,小瞧了我等駐扎華陰的兵馬。”

    段煨冷然一笑,仿佛聽了天大的笑話一樣。

    “眼下這局勢,日后的事情,誰能說得清楚。至于甘陵,我今日放其離開,他若是稍有見識,定然明白其中的深意,又豈敢小瞧于我,若是其人是愚笨之人,就算我放過了他,憑他這點兵馬,進入三輔也是死路一條。”

    華陰城外

    甘陵駐馬在一處山丘上,眺望著華陰城上的守軍動靜。

    只見城上的守軍防守嚴密,旗幟鮮明,但卻遲遲無出城邀戰的意思,眼看著自家的歩騎已經走過了七八成,甘陵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才徹底放了下來,真正確認了城中的段煨沒有出兵攔截自己兵馬的打算。

    “傳令下去,華陰境內,軍士沿途不得擄掠民眾,務必全速通過,不得滯留。”

    ···

    弘農郡,澠池。

    “砰!”

    黑面濃須,身上還帶著連日趕路的風塵的郭汜,狠狠地往面前的案幾捶了一拳,臉上的刀疤也跟著抖動,他站起身來,口中罵罵咧咧不斷。

    “這胡赤兒、甘陵二人,當真是我涼州兵馬的罪人,這陜縣的兩萬強兵,竟然就這樣敗光了!”

    郭汜脾氣暴躁,當著人前,不好直接明言,謾罵自己的主將牛輔,只能夠將怒氣灑在襲殺牛輔的胡赤兒,帶走大數兵馬的甘陵身上,他口中罵罵咧咧,尤不解氣,瞥了兵敗來投、站立不安的董承一眼,口中譏諷地說道:

    “虧得我等在中原浴血拼殺,攻下諸多郡縣,卻抵擋不住奸人作祟,后院起火,不得不放棄了那些連番苦戰攻下的城邑,冒險從關東那些太守、刺史的眼皮子底下撤軍,連日行軍,不敢言累,可眼看就要抵達陜縣,這陜縣的大軍竟然又敗滅出逃,真不知你等領兵之人,這仗是怎么打的?”

    郭汜譏諷質問董承,五大三粗的董承在暴戾驕橫的郭汜面前,像個怯弱的小孩一樣,只能唯唯諾諾,不敢放聲。

    他實在也是有苦說不出,胡赤兒假傳軍令,他又被甘陵的話語所迷惑,造成用兵遲疑,最后胡赤兒一意孤行,被甘陵用兵大敗,董承孤木難支,也慌忙帶兵撤走,之后城中大亂又被甘陵捷足先登,董承自知不敵,只能夠東逃,投奔領兵西歸的三校尉。

    一路坎坷,可到了澠池,還是要受到郭汜的質疑刁難。

    “好了,事已至此,再追究也無益于事,還是都靜下來,想一想接下來如何行事吧!”

    李傕看著暴躁的郭汜,終究還是出言,制止了他繼續發飆。

    郭汜又瞪了董承一眼,這才重新落座。

    “董司馬,你也入座吧!”

    李傕朝董承揮了揮手,董承感激地行了一禮,這才小心翼翼地來到末席入座。

    “太師身死,長安諸將死的死,逃的逃,我涼州的兵馬被盡數葬送,如今牛中郎將又死于奸人之手,陜縣的大軍也分崩離散,我等還能有何出路?”

    坐下之后的郭汜氣餒地嘟囔道,不過他很快又抬起眉頭,躍躍欲試地說道:

    “要我說,我等剩下的這點兵馬,若是再西進,定是死路一條。長安朝廷也無需派兵征討,只要扼守險要,我等軍糧不濟,耗也要被耗死在這里。”

    “不如徑直在這里將兵馬解散了,眾人各自潛藏行跡,逃回涼州去。如今涼地以韓遂、馬騰等人為雄,朝廷的號令在那里也難以推行,我等到了涼地,還不是依舊可以招兵賣馬,占地自立,總好過這樣等死強吧!”

    郭汜說起自己的看法,越說越來勁。他這一路上走來,也不是純粹地埋頭趕路,而是間或地思考自家的后路。在他看來,如今長安、陜縣的涼州兵已經敗亡四散,再談什么西進,反攻長安已經是愚不可及的事情,干脆眾人原地解散兵馬,各自隱藏身份姓名,逃回到涼州去,事情依舊大有作為。

    畢竟連韓遂、馬騰這些當年的手下敗將都能夠在涼地割據一方,他和李傕等人若能回到涼州,重新招兵買馬,聚集實力,未嘗不能夠也割據郡縣,稱雄一方。

    郭汜心中如是想。

    聽了郭汜的話,在座的人大多都面露認同之色,長安、陜縣的西涼兵已經敗亡,他們成了無處依存的一支孤軍,可謂是前途一片慘淡,此時軍無戰心,眾人心存膽怯逃遁之意,郭汜的話儼然是大多數人心中的想法。

    李傕看著在座眾人的表現,臉上蒙著一層陰翳,鼻翼的兩道法令紋微微抖動,卻沒有立即開口。

    郭汜的逃生之策,聽起來有些道理,但是在李傕想來,這失去了手中的兵馬,逃回涼州,千里迢迢,路上的兇險何止萬千。

    而涼地的韓遂、馬騰又豈是好與之輩,此一時彼一時,他們打敗韓、馬時,乃是在董卓帳下精兵強將匯聚之際,如今逃亡惶惶如喪家之犬,又有何依仗,可以在涼地重新恢復實力,與韓遂、馬騰等人并立爭雄?

    雖然心有不甘,但李傕也看出了郭汜說的并不是他個人的意見,而是眾多將士的心聲,眾議不可貿然忤逆,所以李傕沒有當即開口,而是轉首看向了座中一側,臉上不顯憂喜、正靜坐聆聽的賈詡。

    “賈都尉,不知道你又是如何看的?”

    李傕的語氣謙和,溫聲詢問座中的賈詡。其他人隨即將目光轉到處事一向有長者之風的賈詡身上,連一向待人狂傲的郭汜看向賈詡的目光中也隱隱有一些敬佩。

    賈詡原為平津都尉,雒陽淪陷后,并未跟隨董卓返回長安,而是繼續和李傕、郭汜、張濟三校尉的兵馬駐防抵御關東兵馬的進攻,之后東出征伐中原各郡,賈詡也一路隨軍進發,一直到了現下。

    他在三校尉的麾下這段時間里,多有出奇制勝的奇謀妙計獻上,如聲東擊西擊破王匡軍,就是出自賈詡的謀劃,面對足智多謀的賈詡,李、郭等人對他頗為敬重,對他提出的建議也多有聽從。

    賈詡聽到了李傕的詢問,頜下的山羊胡子動了動,他知道李傕有意要把他推出來扭轉眾議,他也沒有直接說自己的看法,而是問道:

    “諸君自以為,比蔡中郎如何?”

    驟然聽到了賈詡的詢問,在座的眾人頓時嘩然。

    蔡中郎,說的是官任左中郎將的蔡邕。蔡邕乃是董卓兩側三番征辟入朝的,名氣遠播海內,大得驚人,董卓對他過蒙拔擢,三日之間周歷三臺,風頭一時無兩。

    座中之人像李傕、郭汜等人,都知道賈詡說的是蔡邕,他們這些武夫軍漢,比身份官職、名氣才華,自然沒有一項能夠和蔡邕相提并論的。

    郭汜微微皺眉,耐著性子,有些不喜地問道:

    “都尉此言何意?”

    賈詡微微展眉,也不在意。

    “蔡中郎海內聞名,身負撰史重任,卻僅僅因為為太師殞命一事嘆息,就被王允下獄問罪,任憑朝堂百官多番求情,終不獲赦,最后慘死獄中。”

    “如今我等在座之人,都被視為董逆余黨,先前乞求赦免的上書,朝廷遲遲不應,這一路走來,也不曾聽過長安朝廷,有過赦免涼州人馬的詔書,近來更是有朝中諸公商議要盡誅涼州人的傳言,以蔡中郎之才名,尚且難逃一死,在座諸君如有自知,當明朝堂無赦涼人之意。”

    “朝中既無赦免眾人之意,諸君棄眾單行,則沿途緝查捕拿日緊,一亭長、二三亭卒能束君矣。”

    “故與其棄眾潛歸,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事不濟,走未后也。”

    賈詡侃侃而談,先以蔡邕下獄枉死作為例子,再以此來比較座中之人的處境,得出長安朝廷沒有赦免他們這些董逆余黨的結論,緊接著告訴眾人此時棄眾而逃,無異于授首于人,不如繼續領軍西進,獲勝了,他們就能夠獲取巨大的功名富貴,戰敗了,他們這些人到時再四散逃走,也為時不晚。

    賈詡一番話有理有據,將時下的時局,眾人的利害關系分析得清清楚楚,指明了眾人眼下的處境只有一條路走,那就是繼續西進,反擊長安。

    座中之人多是刀頭舔血、百戰余生的戎馬將士,先前之所以心存逃亡之意,純粹是因為感覺進軍長安,絲毫沒有生路,如今被賈詡一記當頭棒喝,殘酷地告訴他們,就算他們不再西進,也沒有其他生路后,眾人頓時就生出了拼死一搏之心。

    李傕剛剛在聆聽賈詡的分析的同時,也一直在默默注意著在座其他人的臉色,他注意到了眾人的心意開始有了改動之后,心中也活躍起來,只是他知道想要完全聚集人心,一力西進,還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因此他看著眾人又說道:

    “賈都尉平日里的智謀,諸君都是清楚的,他的話我也是認同的,不過西進事關重大,需得眾人同心協力,方能成事,張校尉外出巡防遲遲未歸,我等稍候片刻,且等他歸來后,聽聽他的意見,再做決議!”

    “諸君卻是不用多等了,我意也是率軍西進,與朝中奸人叛黨,決一生死,既是為太師復仇,也是為了我等的生計,發兵長安,就在今日!”

    李傕的話剛剛說完,張濟的話已經從帳外傳來。緊接著,全身披掛的張濟大步踏入帳中,后面還慢慢跟著一個身著黑袍的文士。

    “我之所以回營晚了,卻是因為在路上見到了一行車馬,諸君看看,我帶來了誰?”

    當張濟轉身讓出視野,讓帳中眾人看清后面的來人時,座中之人頓時又是一陣嘩然,原來張濟后面來的人,竟然是昔日董卓的智囊李儒!

    “諸君,儒乃是從長安逃出的,對三輔的內情最為清楚。王允、呂布等人刺殺太師之后,在朝中爭權奪利,致使政令紊亂,士民日漸離心,加上王允為人剛愎,朝野上下對他不滿的大有人在。三輔之地守備空虛,君等若趁機引軍西向,必能夠出其不意,奪取長安!”

    兩側臉頰都消瘦不少的李儒站在帳中,大聲地鼓動在座的涼州將士,領兵殺到長安去。

    他從長安逃出來以后,原本是想要去投奔陜縣的牛輔的,但他攜家帶口,一路上又要隱匿行蹤、躲避追捕,自然走得不快,到了陜縣時,牛輔已經身死,他也不敢去投奔名不見經傳的甘陵,于是又繼續東來,投奔往回趕的三校尉,終于在今日遇上了張濟的兵馬。

    “李主簿,你所言可都是真的?”

    郭汜聽了李儒的話,情急之下,也不顧李儒已無昔日的職位,徑直問道。

    “儒所言自然是真的,王允、呂布不和,人心離散,否則君等,又如何能夠輕易領兵西返,朝中政令紊亂,三輔的兵馬是解散還是赦免,也無詔書明示,將領心存狐疑,各自擁兵以圖自保,這關中之地的守備又怎么能不空虛?”

    李儒自信地應答,言之鑿鑿的樣子,令人心里生不出懷疑來,加上他又是從長安逃出的事變親歷者,所見所聞遠比他們這些從關東趕回的人馬清楚的多,這進攻長安是條明路,就更加讓人信服了。

    此情此景,結合上賈詡前面的分析,座中之人心中那一團熊熊的火焰很快就被再次點燃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海县| 教育| 长春市| 武威市| 福泉市| 连江县| 广平县| 始兴县| 玛曲县| 阜康市| 四平市| 武定县| 广平县| 大连市| 许昌市| 尼木县| 乐清市| 南丰县| 龙门县| 南安市| 班玛县| 隆昌县| 佛山市| 南木林县| 卢湾区| 文成县| 永济市| 武安市| 临江市| 民和| 班玛县| 武冈市| 汶上县| 中牟县| 丘北县| 泰安市| 华安县| 上杭县| 镶黄旗| 策勒县|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