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僚故舊大多覺得,如今林云忠勇伯的女兒賴上了,也不過多一房妻妾,還附贈吏部尚書老丈人一枚,不算是十足的晦氣事。
可林云本來就同羅氏琴瑟和鳴、夫妻恩愛,又不甘心被人設計,這書生氣一上來也是死犟死犟的。這忠勇伯見這情景不攛掇的大理寺將林云砍了就不罷休,就算二女兒跪地求情也不松口。
此事羅氏對老家林云的父母處丁點風聲也沒敢透露,長子、幺兒豁出去要告御狀,羅氏拼死攔下來。等羅氏上門,就由忠勇伯世子陪著去了獄中看林云。
羅氏當面向林云請求和離。要給林云,也給兒女謀條生路--何妙香原本屬意羅氏自請降格為妾,那她一入林府,不但占據了正室的位置,還沒有了原配的嫡子嫡女礙眼。日后自己父親提攜林云身居高位,自己所出就是優先繼承家業的嫡子女。而羅氏和離或者下堂,她進門就是繼室,原先的兒女也還是府里堂堂正正的嫡子嫡女。
自來繼室都是選比元妻家世低一等人家的女兒,自己可是三品大員的嫡女。母親勸說伯府姑娘給五品新進小京官當繼室,滿府的顏面都不好看,父親更是招人恥笑,冷靜下來的何妙香當即認同。
羅氏的子女基本都成年了,不用擔心受繼母過分的刻薄刁難,又面臨議親嫁娶。此時被降格為庶子女大大不妙,故鐵了心的和離出府,最后決意在京郊慈航庵寄居。
林云在獄中險些吐血,還是陪同的忠勇伯世子自愧妹子對不住這家人。要說妹子名聲已毀,與原婆家左家又反目。若不嫁林云何家滿門臉上無光,忠勇伯府在京中就是個大笑話了。妹子不但要嫁,還決不可能做妾,這羅氏自請和離也就最合適不過了。
忠勇伯世子為人赤誠,不但愛護妹子,也對林云夫婦敬佩,言談里隱晦透著對林云被妹子設計的歉意。一番苦勸,林云才松了口。世子托摯友安宜侯、鴻臚寺卿出面給兩家遞了梯子,才了結了這樁鬧劇。
同年底二十九歲的何妙香就嫁進了林家。
淳景十二年林云家中有:長子林昭德二十三歲,勉帝淳景六年點的頭名狀元。為官六年不善鉆營無人提攜,一直在翰林院做小小六品修撰。至今僅原配江氏一人,育有三子一女,長子林仰光八歲;獨女林依依排行第二時年七歲;次子林仰賢五歲;幺兒林仰恩僅一歲半。
林云次子林昭敬二十二歲,淳景九年三甲八十三名進士,有原配馬氏,妾張氏、賀氏。在京中兵部任職,頗受兵部尚書王齊康的重用,提攜有望,倒比其兄精通為官之道。子嗣卻只得長子林仰業七歲;長女林依柳五歲,都是嫡出。
林云幼子十五歲林昭獻,容顏秀美和其父長的最是相像。淳景十二年二甲第九名進士出身難得的少年取士。
只是因何妙香鬧著進門,幼子十二歲上訂的親事,女方已借著患疾的名頭給退了。沒私下相處的未婚妻黃了,并不讓少年傷心,但退親的根源卻令少年羞憤,原本活潑的性子都變得日益沉默寡言了。
林云兩個女兒蕙質蘭心,長女林文婕十九歲,已嫁給林云舊友的嫡長子,在老家福建經營茶葉生意,生活富足。次女林文妤在何氏進門三個月后突發急癥于十四歲就沒了。
次年淳景十三年六月間,吏部尚書至廬江郡巡察,帶了女婿林云隨同。大家都預計林云此次回來就該升遷了。哪知七月上旬,傳來吏部尚書一行乘船北上時,路遇突發洪水,尚書翁婿及隨從十余人一同落江。吏部尚書的尸體六天后尋得,而包括林云在內,共有五具尸體卻搜尋半月無果。失蹤人員家中就都立了衣冠冢,視為遇難。
依依覺得頭痛,在單純的家庭長大的人,要去適應這么個奇葩家庭,想想也是夠了。
依依想了下,就將海灘上遇難者,尸身不腐和有大量極新鮮蔬果出現海灘的事向三叔透露了一下。誰知三叔雖稍有意外,卻并不驚訝。
“我朝歷來有異士奇人輔佐,其中最為人敬仰的就屬洵國國師洛千塵,開國之初即為國師,洵國歷經537年,國師共為洵國:平七次多國聯軍來犯、五次餓殍遍野的旱災、十九次惡浪滔天的水患、蝗災十三次、疫病多達三十一次。以上均載入洵國正史,有據可查。
洛千塵相傳有天人之姿,容顏不老。只要他沒有閉關修煉,國師居住的憑瀾殿大門正開之時,凡遇有大災大患,經由太子率六部九卿敲響憑瀾殿金鐘,國師便會起壇施法。祭壇開、災禍平,從不落空。但皇權爭斗,瑜氏內亂不得驚擾國師清修。
每當時隔三、五十載,遇天禍兵災要求助國師時,大家都心下揣揣。可只要憑瀾殿大門正開,金鐘鳴響。國師就永遠會一如當年,風姿傾城的出現,轉眼間平復災禍。說是國之柱石都不足以形容其萬一。
洵國皇宮--長樂宮,有建國初開國皇帝瑜無野率群臣向國師求設的法陣--天元九轉,可保999年洵國國運不衰、皇宮宮殿水火不侵。
瑜無野的三子瑜沐恩繼位錦帝,見輔國八十年的國師墨發童顏、天人之姿,意圖逼問國師長生秘法。
國師開壇在滿朝文武見證下,拘來瑜無野魂魄,意欲卸去當年國師請托。瑜無野亡靈震顫,力挽國師。當場指定以七子繼位掌國,號謹帝。瑜沐恩被皇室當場誅殺。此后無人敢覬覦國師修煉秘法。
但洵國最杰出的英帝、成帝都在花甲之年被國師主動召見,均得享一百五十歲壽年。此后國家政治日漸清明,市井繁華、強盛空前,四海臣服。早年間發動過幾場海外征伐,各有勝負,國師從不過問。”
依依感覺聽了現實版的傳奇。
“這些在《大洵奇聞》里是開篇第一版第一卷。”
《大洵奇聞》是洵國定期每月印刷發行的第一部月刊,宓炎京城出版發行于大洵全境。由翰林院庶吉士,定國公嫡三子賈義亭編撰。
依依一邊聽三叔堂兄講京都人情風物,一邊聽到車外人聲鼎沸、車馬嘶鳴、各色買賣吆喝。才模糊的勾起一些久遠的記憶,洵國京城宓炎是個繁華的大都城。
路經新陽坡國子監時,堂兄介紹自己就讀的國子監現有生員8000多人。里面有一半人是外番人漂洋過海,心慕上邦文化,特來洵國求學的。來的基本是各酋邦首腦及大豪富之家的子侄及后輩。
說完才想起,自己引以為傲的學府繁榮鼎盛就是大伯和堂妹一眾人出海遠航促動的,又索然寡味起來。
依依很震驚,現在的宓京國子監可和現代的大學不同,這里的生員基本都是半只腳踏進了仕途的,這樣的規模就很了不起了。還有一半的留學生,真是多元文化薈萃的頂級學府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