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謝晏清他們一行人還是先去了府城熟悉情況,但之后他們幾個人除了柳俊輝就都各自縮在自己房里看書了,畢竟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謝晏清他雖然沒有對府試感到緊張,但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喜歡出去走動的人,畢竟古代城市還是沒有現代城市一半繁華的,引起不了他多大的興趣。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兜里沒錢,出去亂逛看見了好東西,也買不起啊,既然如此,又何必給自己找虐呢?
至于柳俊輝,他一天到晚可忙著呢,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帖子飛向他,每天不是參加這個文會,就是參加那個詩會。
現在府城各地學子匯聚,每天都有無數的文會和詩會舉辦。
文會和詩會就是邀請一些學子,找一個山清水秀、靈氣鐘毓的的好地方,讓學子作詩、作詞、作文,且會邀請一些有名望的文人、大儒坐鎮,先由學子評出最佳的幾件作品,再請大儒他們給這幾件作品進行點評。
如果誰的作品有幸被點評了,那么他自然會名盛一時,他的作品也會在學子之間互相傳誦。
所以這是一個揚名的機會,很多學子對這趨之若鶩,畢竟考官大人錄取考生,也有一定程度會看這個學子的名聲大不大。
就比如說,在選取案首時,有兩個學子的文采都一樣,但是一個人在當地極富有名望,另一個人卻默默無聞,考官自然會選取那個名聲大的人,畢竟相同的文采,名聲大的人被選為案首,更容易讓人們接受。
但是想要在文會上出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在文會上出頭的人,都必須是要有一定名聲有真材實料的人,不然那么多人聚在一起,你如果沒有一定的名聲,哪里會有人想到給紙筆給你讓你寫詩寫文呢?你自己沒有真材實料,只會貽笑大方。
謝晏清這樣的帖子也收到過,畢竟他還是有一定的名聲的,不到十歲的縣試案首可不是隨便能有的。
但他去了一次后發現那些文會完全沒有什么意思,整個文會完全就是學子之間的互相夸耀,雖然那些大儒點評挺有意思的,但是浪費一下午甚至一天的時間聽別人的吹噓后才有幾刻鐘的時間聽名師的指導,謝晏清覺得這樣很劃不來,所以他去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沒去了。
劉青云、劉子意等人也是去過一回之后就再也沒打算去了,有那個時間聽別人瞎扯,還不如多看一片文章呢。
像柳俊輝,不是謝晏清看不起他,謝晏清去,都是在別人想看笑話的情況下才有機會寫了一首詩。畢竟參加府試的人中不乏有一些年紀較大且名望較高的人,像謝晏清這樣的小蝦米,是輪不到到他蹦噠的。
而縣試最后一名的柳俊輝,聽說平時的成績根本不足以通過縣試,這次還是撞了大運才考上的。他的學識哪夠在這些文會里一展風采呢?
所以柳俊輝應該是只能干些在別人寫作的時候幫人磨墨、鋪紙的一類活,當然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付銀子讓文會能夠舉辦起來。
天下哪能有離開錢的地方呢?那些名人、大儒都是有一定名聲的,每天想要請教他問題的一學子不勝其數,再說他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所以他們不可能隨便就被請來吧,一般要厚禮相請。
再者要找一個能夠舉辦文會的地方,且還不能讓旁人打擾到他們作詩、作文的雅興,這自然要把找到的那一片地方都暫時租下來了,這可都要花銀子的,所以一些想參加文會卻沒有名望、名聲的人,自然要出些份子錢了。
不過柳俊輝是不缺這個銀子的,謝晏清看他每天都是興高采烈的去,滿心高興的回。
有時候謝晏清真不明白,像個下人一樣幫人磨墨裁紙,有什么值得好高興的,且柳俊輝還是個以前從來沒有干過這些事的大少爺呢,他是怎么接受得了的?
也許是柳俊輝在意文會里別人的夸耀吧,謝晏清想。
畢竟劉子意、謝晏清他們幾人都不是感情豐沛的人,能說的鼓勵的話也只是好好努力學習之類的,從來不會過分的夸獎別人。但在文會里,柳俊輝卻能聽到別人的各種夸獎。
古往今來君王都寵愛阿諛奉承的小人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有誰會嫌奉承的話多呢?被別人表揚后,心里總是高興的。
不過這都是別人的事,謝晏清在腦子里過了一下后就把它放一邊去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