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10月,在距離滎陽約兩百公里的陽夏城南,漢軍追到楚軍。
劉邦停止進軍,派使者招韓信、彭越前來會合。韓信和彭越都沒來。
韓信認為楚漢既然簽過和約,一方毀約再打與自己沒有關系了,我安心當我的齊王。彭越借口魏地剛剛平定,還有安撫工作急需要做,一時半會來不了。
楚漢在固陵(河南太康縣東南)打了一仗,史稱‘固陵之戰’。漢軍戰敗。劉邦立即調整戰略,命令漢軍主力堅守營壘,不再貿然出擊。漢軍后方穩定,糧草供應充足,不怕打持久戰。
在整個楚漢戰爭中,項羽常勝卻越來越弱,劉邦屢敗屢戰卻越戰越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項羽沒有經營好關中,劉邦奪取關中建設成穩固的根據地。
現在流的血都是當初腦子進的水,項羽后悔也來不及了。
劉邦判斷項羽計劃前往楚國的故都壽春(安徽壽縣)據守,他命令族兄劉賈領一支兵,渡過淮河,率先占領壽春,截斷項羽的退路。
同時,劉邦發揮了他的特長,開展統戰工作,楚將靈常棄楚投漢。靈常在漢朝獲封陽羨候。
張良獻計,勸說劉邦答應韓信和彭越共分天下,以爭取他們的支持。劉邦同意了。
劉邦書信告知陳地(河南東南部)以東至沿海的地區分給齊王韓信;把睢陽以北至谷城(山東東平縣)的地盤劃給彭越,封彭越為王。
信一發出,韓信、彭越都帶兵來了。
無利不起早啊!韓信和彭越把自己當成劉邦的合伙人,并沒有拿劉邦當領導,他倆的悲劇結局就此注定。
張良計策的精髓在于大大小小的矛盾中,先抓住主要矛盾,當前的主要矛盾仍在楚漢之間。
公元前202年11月,蕩平淮北的灌嬰騎兵部隊與漢軍主力在頤鄉(河南鹿邑)會合。
楚漢雙方爆發陳下之戰,楚軍戰敗。
項羽南逃到城父(安徽亳州城父集),據城堅守。同時,劉賈策反西楚大司馬周殷,周殷與英布合兵一路,與劉賈會合,北上城父攻打項羽。幾路漢軍在韓信的統領下,強攻下城父,拔掉項羽最后一個據點。
項羽逃到垓下(安徽靈璧),漢軍迅速跟上,在垓下將十萬楚軍團團包圍。
公元前202年12月,轟轟烈烈的楚漢爭霸終于進入尾聲。一場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戰役——垓下之戰即將上演。
這是一場衍生出最多歷史典故的戰役,這是一場徹底終結楚漢相爭局面的戰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