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2年的冬天,頗不尋常。
皇帝劉啟偶感時氣,生了場病,經御醫精心調理,仍不見起色,身體時好時壞,纏綿病榻。
同時,天象多次出現異常。進入十月份,日食后緊跟著月食,天色赤紅,足足持續了五天。十二月二十九日,冬雷震震,太陽赫然呈現出詭異的紫色。金、木、水、火、土五星逆行。
“天象示警,恐怕要出大事了!”宮里宮外,人們咬著耳朵,議論紛紛。
病榻上的劉啟,心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皇后王娡照料的愈發殷勤,常常衣不解帶,奔波在未央宮與長樂宮之間,陪伴看顧丈夫,兼著寬慰婆母竇太后。
“皇太子今年十六歲了,我想給太子舉辦冠禮。”一入正月,劉啟召來太常,鄭重囑咐道:“你們盡快選定吉日。”
“諾。”太常恭聲答應。
太常走后,王皇后婉聲問道:“太子年齡還小。陛下尚在病中,為何不等病好了再慢慢擇日子?”
“我怕等不到了。”劉啟緩緩搖頭,蠟黃的臉上,浮現一抹凄涼神色。
“陛下哪里話……”王皇后眼圈泛紅,趁劉啟不注意,背過臉,輕輕拭去眼角的淚。
丞相衛綰等人前來探視,劉啟告知此事。大臣們都表態贊成。出了宣室殿,眾人皆搖首嘆息,心情沉重,明白皇帝這是在預備后事了。
。
華夏族的男子到了二十歲,要行加冠之禮,寓意長大成人。天子和諸侯,行冠禮的年齡可以提前。周文王就是在十二歲舉行的冠禮。
大漢皇室的冠禮,規矩眾多,儀式也極其講究。先是由太常占卜出良辰吉日,稱“占筮”,然后提前三天通知相關人等前來觀禮。
正月十七日,劉啟抱病親自主持儀式,為十六歲的皇太子劉徹舉行隆重的冠禮。
高祖廟內,鐘磬齊奏,香煙繚繞。正殿上,劉啟立在上首,皇族、外戚、公卿大臣分列兩側。三名官員各自端著一張木案,站在殿階的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案上分別擺放著緇布冠、皮弁、爵弁。
劉徹身著采衣,披散頭發,冉冉步入大殿,跪坐于鋪設好的蒲席上。贊者走上前,輕輕梳攏劉徹的長發,以帛束好。
劉啟步下殿階,凈過雙手,取了緇布冠走到劉徹面前。緇布冠,加后意味著有統治權。“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說完祝詞,劉啟將緇布冠戴到兒子頭上。一旁的贊者立即上前,替劉徹系好冠纓。
劉徹手藏于袖,左手疊在右手之上,舉手加額,恭恭敬敬躬身行禮,起身時手仍齊眉。作完揖禮后,起立,行跪拜之禮。劉徹雙手一直齊眉而舉,長袖遮住了他的面容,直到行完一整套拜禮,起身站立,雙手才緩緩放下。
劉啟支撐著病體,含笑看著兒子。劉徹稚氣未脫的臉龐,寫滿從未有過的莊嚴肅穆。劉啟心中一陣陣悸動,兒子長大了!
隨后,劉徹在內侍的陪伴下走入后殿,再回來時,身上的采衣已換成一套玄服。他依禮向所有宗室長輩作揖。
緇布冠后是皮弁,既是軍帽也是獵裝,加后意味著有兵權,同時加佩劍。劉啟依禮祝福道:“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劉徹再拜,退回后殿,再次換服。
第三次加爵弁,爵弁,即為宗廟之冠,加后享有祭祀權。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劉啟額頭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他強撐著,朗聲說完祝詞,給兒子戴上爵弁。
而后,便是醴冠禮。廊下已陳設筵席,劉徹依禮向父皇和所有宗室親族、公卿大臣敬酒。至此,方告禮成。
冠禮是華夏男子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舉行了冠禮,就可以結婚生子,擔負起傳宗接代的責任。對于皇家的太子來說,冠禮顯得更為重要。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