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是皇帝了!為什么不能自己做主!”接到太常許昌、御史大夫莊青翟等人的上書,劉徹愣住了,待回過神來,才惱怒的把手中的竹簡摔到地上。
“陛下……”丞相衛綰得到消息,便趕來了宣室殿,此時,他撿起竹簡,卷好放回到劉徹案上,緩緩跪坐于下首,問道:“您以為坐到了皇位上,就是真正的皇帝了嗎?”
“難道不是嗎?天下人不是都應該聽皇帝的話嗎?”劉徹看向自己的老師反問道。初經挫折的少年人,眼神里飽含著委屈、憤怒和不解。
“當然不是!”衛綰嘆了口氣,皇帝雖然聰慧,畢竟太年輕,缺少閱歷。他輕搖了搖頭,問道:“陛下熟讀過《韓非子》,您還記得吧?”
“記得,老師您從前教授過。”劉徹點了點頭。
“臣今天再講一遍,陛下的感悟或許和從前不同。”衛綰娓娓道來:“先秦法家分法、術、勢三種流派,商君重法,注重法網嚴密、令行禁止;申不害重術,講求馭人之術;慎到重勢,講究威權集于主上。”
劉徹聚精會神聽著。
“到了韓非子,兼容并蓄,提出法、術、勢相互為用,術與勢歸于君主,法則君臣民共尊,所以集法家之大成。本朝自高祖皇帝以來,休養生息,外示無為,內行王霸之道。先帝在做太子時,晁錯上書文帝,請求讓太子修習帝王術,得到文帝允許。所謂帝王術,即為法術勢之學。《商君書》、《韓非子》被列為皇太子的必讀書目。”衛綰的聲音不高,卻似有魔力。
劉徹若有所思,坐直了身子,盯著案上的竹簡出神。
衛綰微微一笑,清了清嗓子,沉聲問道:“陛下覺得,馭人之術,您掌握幾成?主上威權,集于您幾分?”
不待劉徹回答,衛綰指指東北方向,低聲道:“太皇太后歷經四朝,為皇后、皇太后幾近四十年!先帝在時,許多大事尚且要聽取她老人家的意見。”
聽到這里,劉徹低下了頭。衛綰見狀,不便再說話,靜坐等待。
隨侍的宦官早早被打發了出去,殿內靜的出奇。
半晌,劉徹方才悶聲說道:“我不愿意做有名無實的君主,聽人擺布。”
“陛下年輕,如朝陽升于東方,來日方長。”衛綰捻動長須,拖長尾音道:“恕臣直言,您最有利的是,時間!”
劉徹抬起頭,眼中似有兩簇火在燃燒。“老師說的對!我還年輕,將來有的是機會。”
“陛下能這么想,老臣就放心了。”衛綰連連頷首,大感欣慰。
“我現在就答復他們,大小政務,我可以在晨昏定省時奏給祖母知曉。”劉徹伸手展開竹簡,拿起刀筆。
“陛下明斷。”衛綰拱手贊許道。
劉徹飛速寫了幾個字,便拿起竹簡丟到一邊,悶聲道:“老師剛才說,君主當善用術,占用勢。我想做幾件大事,好好歷練歷練。”
“陛下剛剛即位,欲有所作為,這是好事,也非常必要。”衛綰點頭道:“只是,自高祖以來,本朝便奉行休養生息之國策,外示無為,以免勞煩百姓。這個大方向,恐怕現在還不能改變。”
“我記得先帝常說,為政之道,貴在符合時宜。”劉徹蹙眉說道:“大漢立國已經六十年,各地的糧倉堆滿了糧食,太倉里串銅錢的線都霉爛了,國力今非昔比,百姓衣食富足,國家能辦點大事了!不能總抱著‘無為而治’的老一套不放吧?”
“……”衛綰遲疑一下,沉聲道:“陛下說的對,但不可操之過急,您要考慮到朝堂內外的觀感。”
劉徹有些泄氣,說來說去,不就是要看祖母她老人家的臉色嘛!
劉徹的心思,衛綰洞若觀火,獻計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陛下可先從小事著手。”
“老師有何良策?”劉徹急忙問道。
“依臣愚見,目前朝中大臣多為世襲的列候和外戚。陛下可詔令舉賢良,廣納人才。人才興,事業必興。”朝中青黃不接,人員結構單一,衛綰這個丞相當的著實不輕松,故有此提議。
“好!昔日周公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招攬天下賢才,周朝才能興盛。”劉徹舒展開眉頭,高興道:“待我稟告過祖母,便下詔施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