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命令送到武學和護衛軍之后,陳迪和景清立刻派人召集相關人員,進行討論。
傅友德坐在參謀室里,指揮學員掛上了地圖,然后宣讀了朱允炆的命令,讓大家開始討論,自己坐了下來,傾聽著大家的發言。平安、盛庸、陳質、宋瑄都有些興奮,因為朝廷決策一般不會到他們這個級別的軍官,瞿能倒是比較平靜。
看著這些意氣風發的年輕軍官,傅有德很是羨慕。從這次皇太孫的決定來看,他知道自己永遠失去了上戰場的機會,在這一瞬間,他有些失落,同時也如釋重負。在武學這一年來,自己似乎被人遺忘了,連朱允炆都沒有來看過他幾次,但傅友德心里清楚,如果不是在武學,恐怕自己活不到今天。朱元璋如此決絕的處理了藍玉等人,處理掉自己根本不費吹灰之力,至于理由,隨便找就可以了。想到這里,傅友德端正了心態,自己安心做個參謀人員吧,為皇太孫出謀劃策,也算報了他的保全之恩。
想到這里,傅友德站了起來,道:“殿下的命令大家都看到了,本將軍是這么考慮的。首先我們分析蒙古軍的意圖,其次分析我軍的對策,我軍的對策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燕王痊愈,可以領兵出征,一個方向是燕王無法領兵出征。然后我們把這些討論串起來,上報給殿下。”
陳質首先發言:“末將久駐大同,這次蒙古軍的行動確實反常,近五年來,大同周邊幾乎沒有蒙古人出沒。末將認為有可能蒙古結束了內亂,重新統一起來,也有可能得到了西方瓦剌、土爾扈特等部的支援,所以末將認為不能等閑視之,末將估計他們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騷擾綏遠城的建設。”
平安點頭道:“末將不是完全同意陳將軍的說法,蒙古人此次出擊說明內亂已平,但是其目的未必在綏遠城,說不定是為了誘我軍出塞,伺機殲滅我軍。”
盛庸想了想道:“末將沒有和蒙古人作戰的經驗,很難判斷,但末將傾向于平將軍的說法。”
三人說完之后,都望向了傅有德,傅有德笑笑,看了一下瞿能:“瞿將軍,你呢?”
瞿能站起來道:“末將也傾向于平將軍的說法。”
“好,我們就分別來分析,如果敵軍目標在綏遠城,我軍該如何應對?”
......
三天之后,朱允炆收到了武學的推演回復,武學的推演傾向于蒙古軍是為了誘我軍出塞,如果燕王痊愈,建議讓其領兵出塞,與之決戰;如果沒有痊愈,則建議斂軍守塞,同時加強大同軍的力量,保證筑城成功。
武學并沒有提出傅友德出塞的建議,說明傅友德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沒有強出頭,這一點朱允炆很滿意,同時也有些慨嘆。
徐輝祖等人的回復半個月之后也送到了朱允炆手中,他們的建議是加強大同方向的防衛,和自己互為犄角,確保筑城成功,并不建議燕王出塞。王度還令人給朱允炆帶了口信,建議趁機將燕王留在京師,不讓其返回封地。
朱允炆發現自己并沒有得到更多的建議,還是要靠自己選擇,該怎么決定呢?想了想,不由的往燕王養病之處而來。
燕王重病,朱元璋將其安置在乾清宮旁邊的景仁宮,方便照看。朱允炆到了景仁宮,因為燕王見了他經常發瘋,所以門口的侍衛也跟了進來,準備隨時保護皇太孫。
燕王這時候正在看書,看到朱允炆進來,微微一笑,放下手里的書,但并沒有站起來,道:“允炆,今天來看我嗎?”
朱允炆躬身施禮,道:“王叔,允炆今日來是看看王叔身體是否好些了?”
朱棣笑了笑道:“允炆,王叔老了,身體不如以前了,如今只是勉強行走,恐怕再也無法馳騁疆場了。”
朱允炆想了想道:“允炆今日來見王叔,是希望王叔相助。”
“何事?”
“還是上次的事情,如今缺乏大將自北平出塞,允炆本屬意王叔,王叔可能支撐?”
朱棣右手輕輕敲了敲腿,道:“允炆,王叔身體沒有恢復,恐怕幫不上忙了。”
“那王叔有什么人選建議嗎?”
朱棣沉思了一下,道:“允炆,叔叔盤算了一下,恐怕只有馮勝、傅友德可以,但這兩人不可輕用。”
“那寧王叔或者曹國公李景隆呢?”
朱棣輕輕笑了笑道:“他們兩個都是以謀略著稱,出塞作戰最重要的謹慎、大膽還要勇敢、堅毅,他們都不是很適合。”
朱允炆點頭道:“王叔高論,允炆記住了。”
之后朱允炆就不再問軍事上的事情了,而是和朱棣談起了家常,朱棣也微笑應對。約莫聊了兩刻鐘,朱允炆告辭而去。
朱棣并沒有起來相送,而是微笑著目送自己的侄子走出宮門,然后發出一聲輕微的嘆息......
朱允炆走出景仁宮,回頭看了看巍峨的宮殿,覺得朱棣也挺正常的,思路清晰,見識深遠,確實能幫自己的大忙,這個人如果留在京中給自己做智囊也不錯,可惜也只能想想算了。
朱允炆再召集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卓敬和李景隆,經過仔細思考,向朱元璋上了奏折:任命徐輝祖為征北將軍,宋晟為副將,出兵綏遠,筑城;長興侯耿炳文坐鎮西安,以為后援,鐵鉉調任陜西布政使,負責督辦糧草;太孫護衛軍指揮使瞿能調任山西行都司都指揮使,四川行都司都指揮同知陳瑄調任山西行都司都指揮同知;曹國公李景隆坐鎮北平,以防御為主;晉王世子、遼王、寧王返回封地,整軍備戰,以防御為主,諸王和李景隆歸寧王節制。
最后根據各級主將的建議,將宋瑄的一衛騎兵調往綏遠,歸徐輝祖節制,宋瑄掛參將銜;武學教官平安調往陜西,歸徐輝祖節制,掛副將銜;調一衛太孫護衛軍隨李景隆北上,衛指揮使張倫。
最后太孫護衛軍左衛指揮使由田玉書擔任,都指揮使由盛庸擔任。
奏折上奏給朱元璋,朱元璋并沒有立刻同意,而是召見了朱允炆,仔細的詢問了其整體的戰略以及每個人選的考慮。朱允炆如實的稟報了和燕王的談話,由于無人可以承擔出塞重任,決定東線采取守勢,調集一部分騎兵趕往西線,在大同、綏遠聚集重兵,和蒙古人決戰,然后筑城。
朱元璋仔細思考了一下,就同意了。然后調令下到了兵部,各部將領、士兵開始了整體調動,大明在洪武朝最后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開始了。
而幾乎同一時間,燕王妃攜兒女來到了京師,探視燕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