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東暖閣。
朱允炆坐在主位上,手里拿著盛庸的奏報,看著眼前爭論的眾人,心情有些復雜。
平心而論,在制定計劃時,他心中就隱隱感到有些不安,但他挑不出什么毛病來,通過盛庸佯攻通州,將朱棣吸引回北平,然后封閉喜峰口關,將蒙古軍擋在塞外,集中兵力圍殲朱棣,關門打狗,很完美。這一點和后世遼沈戰役有些類似,所以他就同意了。
但是這個計劃卻遭到北平都司僉事郭鑰的反對,他是朱允炆最早的班底,所以膽子比較大,說話比較直接。他指出,這個計劃中,將數十萬大軍的命運寄托在策反守將的行動上,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首先時間上沒法保證,難道就讓盛庸一直在通州城下等待嗎?其次,朝廷到目前只是攻克了保定,優勢并不明顯,叛軍未必會那么容易策反,相反如果一舉攻下通州,威懾北平,叛軍反而會更容易被策反;最后認為,即使蒙古人入關也沒什么,在北平附近的狹窄區域中,擊敗乃至全殲蒙古軍并不困難,甚至還可以一舉解決困擾大明的邊患,何樂而不為呢?
郭鑰的奏折在軍機處、文淵閣引起了反彈,因為大家都可以看出郭鑰的潛臺詞,郭鑰認為制定政策的人膽子太小,不敢和蒙古人打仗,所以才制定出這種狗屁不通的計劃。眾人不由得群情激奮,紛紛指責郭鑰作為前線武將,輕敵浪戰,肆意挑起邊釁,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半年來的平叛,已經讓朝廷耗損巨大,無論是糧食、兵員和戰馬,都亟需補充。此時與蒙古人開戰,實在是得不償失,還不如將其擋在塞外,徐徐圖之更好。
而且不僅僅如此,眾人還指責郭鑰有越級上報之嫌,蒙古軍埋伏在遵化以及策反叛軍將領這些事情,目前還是機密,只有軍機處、文淵閣的人知道,前線將領中知道的也只有平安、盛庸而已,郭鑰這個級別本來是不應該知道這個事情的,但是因為策反張輔的邵云是其部下,所以才將圣旨向其透露。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主要的執行者平安、盛庸都沒有上書反對,一個級別不夠的“低級”軍官卻雞蛋里挑骨頭,這也是郭鑰被人指摘的地方。
不過朱允炆倒不覺得郭鑰多管閑事,對他來說,向自己上書的人越多,那么自己被蒙蔽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他下旨贊揚了郭鑰的態度,但是對于郭鑰提出的反對意見,不予置評。
私下里,朱允炆卻令兵部、五軍都督府加快了向北方調兵的速度,同時令遼東的耿璇和懷來的徐輝祖再接再厲,突破關隘,兵臨北平。
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四月十二日夜,軍機處收到戰報,盛庸一日夜就攻下了通州,正在向北平進軍,請求支援。這份戰報立刻引起了王度、卓敬等人的不滿,他們認為盛庸陽奉陰違,對執行牽制任務不滿,為了爭功,不顧將士的性命,執意攻破通州城,造成既成事實,要挾朝廷按照其計劃行動,讓朝廷陷入被動,應予嚴懲。
朱允炆卻并沒有表態,第二天軍機處又收到了平安和郭鑰的戰報,平安已經令李遠統帥近衛騎兵軍派往北平,增援盛庸;郭鑰將直沽的三萬人抽調了兩萬人增援盛庸,并運送了大量物資。
平安、郭鑰的迅速行動,讓朱允炆意識到一點,那就是前線將領對盛庸攻克通州的行動,一定程度上是贊同的。這讓朱允炆有些惱火,既然有不同意見,平安、盛庸為何不上書言明?最后還是劉璟一句隱含的提醒,讓他明白了原因,之前朱棣的離間計并沒有完全化解,自己保護了盛庸,安撫了平安,但是兩個人卻都有了心結,盛庸因為飽受指責而不敢反對,平安呢?應該是怕被認為居功自傲,或者為了避嫌,也不敢反對。等明白這些,朱允炆苦笑著搖搖頭,朱棣真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對手,一封簡單的書信,就讓自己與前線將領有了隔閡,不過幸好,現在知道也不晚。
所以朱允炆并沒有聽從王度等人的建議,嚴懲盛庸,而是順勢而為,將決戰地點改在北平,盛庸繼續牽制朱棣,令其無法離開北平;平安負責指揮后續的大軍,與盛庸匯合,與燕逆決戰北平;軍隊匯合后,由平安統一指揮。
同時朱允炆給平安、盛庸寫了親筆信,安撫了他們,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不要有太多的顧慮,放手指揮,信中還稱贊了平安的野戰能力和盛庸的攻城能力,讓他們緊密配合,早日平定北平叛亂。
最后,朱允炆令瞿能統領京軍五萬北上,匯合張倫、曹玉書的近衛第一軍、第二軍,沿運河北上,增援盛庸。
同時朱允炆令山東布政使鐵鉉總督大軍糧草,河南布政使黃子澄為其副手,結合運河、海運、人力、畜力等各種方式,一定要保證大軍的糧草供應。為免官員推諉,朱允炆還向河南、山東、北平等地派出了監察御史。
最后在王度的建議下,朱允炆授予了情報司、調查司更高的權限,可以策反任何叛軍將領,但有些將領即使反戈一擊,也不一定會免死,比如陳瑄等人。
北平,燕王府。
朱棣回到北平后,雖然穩定了人心,鞏固了城防,卻打不開僵局,最后朱棣不得已召開了軍事會議,參會的有道衍、朱高熾、朱高煦、朱能、陳瑄、張輔等人。
會上,朱棣首先令朱能對情況做個分析,朱能早有準備,胸有成竹的走到地圖前,朗聲道:“王爺、大師、世子、郡王、諸位將軍,目前我軍的形勢非常嚴峻!
“我軍總兵力如下:”
“北平步兵四萬人,騎兵六萬五千人;”
“居庸關步兵兩萬人;薊州步兵五千人;密云步兵三千人;長城邊塞大約一萬人左右”
“永平步兵五千,騎兵五千!
“總計十五萬三千人!
“但是我軍能夠動用的兵力,只有北平的四萬步兵和六萬五千的騎兵。”
“居庸關,”朱能指向地圖,道:“徐輝祖日夜猛攻,已經持續了一個月了,守將李彬已經連連告急,其手中只剩下一萬三千余人了,據他估計,還能堅持兩個月。”
“永平方面,遼東都司率軍五萬出山海關,其中騎兵兩萬,步兵三萬,不過永平三面環山,城墻高達四丈,攻取不易,暫時不用擔心。”
“其他的密云、薊州、長城諸邊塞,無法抽調,很容易引起嘩變,且這部分軍隊戰斗力不強!
“至于我們的援軍,有目前駐通州的瓦剌騎兵額色庫部,有三萬騎兵。”
“長城以外,高陽郡王和蒙古人達成的協議,蒙古人可以再增援八萬騎兵!
“八萬?這么多?”朱能話音剛落,立刻引起了眾將的騷動。
朱能將眾人的反應收入眼底,不由得心中苦笑,但面上卻沒有顯示出來,而是繼續說道:“下面說說朝廷方面,目前北平城下有盛庸的兩萬騎兵、八萬步兵,還有平安的兩萬騎兵,至于通州和直沽,各駐軍一萬,騎兵、步兵的數量目前還不清楚!
“懷來的徐輝祖人數不明,估計至少在五萬以上。”
“遼東都司,總兵力達十五萬,所以耿璇手中能調動的軍隊在十萬以上,不可小視。”
“保定的平安,人數在十萬以上,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朝廷的近衛第一軍、第二軍四萬余人,日前在滄州附近與我軍火真部糾纏,但火真只有五千人,阻擋不了太久!
“另外還有滄州一萬人,河間四萬人。”
“朝廷能夠調到北平的兵力,應該是平安、盛庸所部,以及朝廷的近衛軍,兵力接近三十萬,而且不排除繼續增加的可能!
“嘶-----”“嘶-----”隨著朱能的描述,眾將似乎患了牙疼病,不停的發出嘶嘶聲,朱棣看了之后,心中暗惱,面上卻不露聲色。
就在這時,門外的衛士在外面敲門:“王爺,緊急軍報!”
朱棣楞了一下,給身邊的朱高煦使了個眼色,朱高煦連忙站了起來,走到門口,將軍報拿了回來,雙手遞給朱棣。
朱棣檢查了一下火漆,發現完好無損,才打開信封,從里面抽出一張紙,掃了一眼,略微哆嗦了一下,然后很平靜的軍報收好,放在桌子上。
眾人看到朱棣的樣子,覺得沒什么大事,就繼續討論,而此時朱棣的腦海中卻翻滾著剛才看到的內容:
王爺:
末將無能,今日徐輝祖突然攻克翠屏、金柜兩山,炮火居高臨下,城中守軍無處躲藏,傷亡慘重,無力抵抗。
末將愿死戰,爭取時間,望王爺早作打算。
李彬
頓首!
建文元年四月十六日酉時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