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燕王府。
夜已子時,朱棣卻還是一個人坐在書房里,他一直在翻看著眼前的一本書,看了一遍又一遍。良久,朱棣的眼淚簌簌的落了下來,滴在潔白的紙上,然后朱棣撲在桌子上,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己。
門外響起了急切的敲門聲,“王爺,王爺!你怎么了?臣妾能進來嗎?”
聽到敲門聲,朱棣慢慢止住了哭聲,但卻沒有回答。那是王妃徐儀華的聲音,二十多年的舉案齊眉、相濡以沫,早已讓他們熟悉了彼此,當朱棣哭聲停止,卻還沒有喚她進去的時候,徐儀華明白了丈夫的心意,她黯然嘆息了一聲,不過也沒有離去,而是坐在椅子上等待丈夫出來。
徐儀華知道丈夫對他有一絲怨尤,就在昨天,自己的弟弟徐輝祖攻克了居庸關,幾乎將丈夫逼上了絕路。下午開完軍事會議后,次子朱高煦趕往北平,拜別自己時,告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蒙古人要求完全控制喜峰口關,丈夫已經答應了。到了晚上,慶壽寺來報,道衍大師圓寂,自己本以為丈夫會慶壽寺看望一下,卻沒想到丈夫將自己關在書房里,誰也不見,自己擔心的不得了,卻不敢打擾戰俘,只好一直守在書房外。
其實是徐儀華想多了,朱棣對徐輝祖的事情并沒有太大的怨尤。在父親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他很自然的認為凡是不忠于父皇的都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只不過自他造反之后,這種想法就改變了,自己的手下跟著自己做著殺頭的買賣,說白了都是為了光宗耀祖,如張玉、朱能、陳瑄等人,那么朝廷那邊自然也會有類似的人,比如平安、盛庸、瞿能等等;至于徐輝祖這類人,是大明與國同休、世襲罔替的公爵,忠于朝廷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忠于自己才不正常呢。
下午道衍大師的弟子法能來報信時,給他帶來了一本大師的詩集,卻沒有只言片語,那一刻,他就明白,大師不希望他去看他,緣盡于此......
法能走后,朱棣打開詩集,一點點的翻看,詩并不多,不到一百首,不過這些詩都有注解,從中可以了解到道衍一生的歷程。
大師是佛門弟子,不僅有佛家悲天憫人的情懷,還有儒家平定天下、濟世救民的追求,行事更有道家“潛居抱道,以待其時”的準則。
所以他半生蹉跎,一直在尋找明主,等待時機。即使父皇驅除元兵,混一宇內,也沒有得到他的認可,最后選擇了自己,從他來到慶壽寺后,就一直挑撥自己造反。
朱棣現在也無法確定,如果沒有大師,自己是否會造反,也許會,也許不會,但起碼不會像現在這么堅決。想當年,自己與大師徹夜謀劃,尋找朝廷的弱點。藍玉謀反案,株連無數,自己卻歡心鼓舞,認為障礙盡去,造反必成。
當父皇去世時,朱允炆調整了北平都司、布政使、按察使的人選,但并沒有調換北平附近的駐軍,甚至也沒有調配燕山三護衛的指揮使,這讓自己起事非常容易,一夜之間,就擁兵十萬,加上陳瑄和周王、馮勝的軍隊,軍隊超過二十萬。
耿炳文的死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但更讓自己出乎意料的是,朱允炆竟然啟用了兩個不起眼的將領平安、盛庸統領東西兩路大軍,自己本以為這是昏招,是任人唯親,只是因為他們曾經是武學教官,朱允炆對他們比較熟悉,就給與重任。
但是這兩個人卻讓自己吃盡了苦頭,平安奇襲西山大營,險些攻破北平,然后在保定城下擊敗自己,奪取了保定。盛庸攻通州不克,卻迅速撤回,讓自己撲了個空;第二次北上卻一日夜攻克通州,兵臨北平城下。
朝廷步步為營,不輕易野戰的策略,讓自己如同老鼠抓龜,無從下手。而朝廷的節節勝利,也影響了雙方的士氣,盛庸十萬之眾就敢頓兵北平城下,而自己的部下卻不敢輕易言戰。
鑒于兵力不足,無法打破僵局,自己不得不與蒙古人合作,開展互市,割地求援,額色庫的三萬騎兵,就是這么來的,大師當時就有些不滿,但卻沒有激烈反對。
只不過隨著情況越來越危急,自己不得不再次求援,這一次大師什么都沒有說,而是精心幫助自己謀劃,甚至讓蒙古軍截斷朝廷大軍的糧道,也是道衍大師提出的。這種安排是最佳策略,蒙古軍從朝廷手中劫奪糧食,那么就不用自己為他們提供給養,并且蒙古軍的作戰方式也更適合這種伏擊、劫掠的方式。只不過其中有一個關節,誰都沒有點破,那就是北平附近的百姓要遭殃了,蒙古人不可能總能劫掠到朝廷的糧食,一旦他們缺糧,那他們必然會掠奪附近的百姓,這一點,兩人心知肚明,但都沒有說。
只是從那之后,大師就再也沒有幫助自己出謀劃策,而是以年老體弱為名,不再出入燕王府。
今天的軍事會議,是自己將其強拉過來的,也許當自己決定滿足蒙古人的條件,放棄喜峰口關時,大師徹底失望了,才會回寺不久圓寂。
唉,可是自己能有什么辦法呢?
道衍大師圓寂,朱棣悲痛欲絕,在他心中,道衍如同他的父親一般,甚至比他真正的父皇還要親,父皇在最后幾年,對自己越來越防備,一心栽培他的孫子------朱允炆。有時候,朱棣在想,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父皇逼出來的,自己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二哥秦王、三哥晉王都是飛揚跋扈卻膽小如鼠的無能之輩,太子哥哥死了,為什么不選擇自己做繼承人?自古以來,都是父傳子,何曾有過祖傳孫的道理?
所以朱棣心中一團火,想打到南京,到父皇的靈前,讓他看看,誰是更合適的繼承人?
想到這里,朱棣打開道衍的詩集,翻到中間,輕輕吟道:
寶劍直千金,曾將托生死。
不知燕趙間,何人是知己。
這是道衍大師的《壯士吟》。
......
久之,朱棣將道衍的詩集收好,走出書房,將困倦欲睡的王妃徐儀華攬起,雙雙往臥房走去。
看著漫天的繁星,朱棣從心底冒出一股豪氣,壯士!到底誰是壯士?大師,你在天上看著吧,朱棣不會讓你失望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