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
其實劉江是冤枉李讓了,李讓為了避免出現永平被圍,送不出消息的情況,特意在永平西面的灤州和北面的遷安都布置了人手,耿璇雖然攔截了劉江的信使,但并不能阻止這些探子看到烽火,他們立刻快馬兼程赴遵化稟告李讓。
收到消息的李讓有些皺眉,他現在只知道劉江點燃了代表緊急狀態的烽火,但緊急到什么程度,耿璇的攻城情況等等卻一點都不曉得。為謹慎起見,他叫來了遵化衛指揮使蔣玉,一起商議。
蔣玉來了之后,李讓首先敘述了一下情況,然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蔣指揮使,本將軍打算立刻向王爺求援,另外我想讓蔣指揮使隨我一起南下救援!
蔣玉猶豫了一下,慢慢道:“儀賓,末將以為先不要向王爺求援,我們自己還不知道永平的情況,只知道劉江點燃了烽火,王爺知道也只不過徒增擔心而已,于事無補。如今北平被圍,王爺手中的兵力也很有限,如果沒有明確的情報,王爺恐怕也無法抉擇。另外即使末將和儀賓合兵,也只有騎軍五千,步軍五千,而遼東軍恐怕有十萬之眾,恐怕無濟于事吧!
李讓點了點頭,凝視著蔣玉道:“那將軍的意思呢?”
“末將以為我們不如向額色庫求援,這樣把握會大一些!
“可是,”李讓猶豫了一下:“額色庫恐怕不會同意吧,恐怕需要王爺出面吧!
“末將以為可以一試,永平失守,遼東軍壓向北平,其父烏格齊也不好過吧,因此末將覺得,他應該會增援。”
“好吧,我們試試吧!
當天下午,蔣玉、李讓一起去了喜峰口關,求見額色庫。出乎李讓的預料,額色庫同意了,但他要蔣玉退出遵化,由他駐守,蔣玉斷然拒絕。幾經商榷后,最終達成了協議,額色庫派心腹怯勒根率一萬騎兵隨李讓南下,另外派五千騎兵在遵化城外保護互市。
達成協議后,李讓立即派人向北平匯報,額色庫也給其父烏格齊去信,希望能夠與朱棣達成協議,駐軍遵化,確保己軍的歸路。額色庫的感覺越來越不好,他認為朱棣猶如遍體鱗傷的困獸,不值得扶持了。一旦永平失守,遼東軍必然會威脅遵化、喜峰口關,我蒙古大軍有后路被斷的危險,額色庫如是想。
北平城。
接到朱允炆的圣旨后,平安立刻率騎兵北上,在昌平接管了徐輝祖的大軍,然后與盛庸匯合。與盛庸商議后,平安將攻城部隊交給盛庸指揮,從西面、南面、東面包圍了北平,僅余北面,平安親自統轄騎兵在四周游弋。看到平安擺出的架勢,朱棣令朱能、馮勝、顧成輔助世子守城,自己親率三萬騎兵出城,與烏格齊匯合,在順義、三河、昌平一帶游弋,與平安的騎兵對峙。
北平雖然是元故都,城墻高度卻與南京相差甚遠,南京城墻最高為七丈,最低也為四丈六尺以上,北平城墻最高只有四丈,矮的不過三丈五尺。盛庸使用了類似攻克通州城的辦法,用虎蹲炮、火繩槍壓制城頭,然后動用云梯強攻,城頭頻頻告急,朱高熾、朱能、張武等人都吃睡在城頭,連燕王妃徐儀華都重披甲胄,帶領城中婦孺參與守城,而馮勝、顧成等人則臉色鐵青,至于周王則在府中長吁短嘆,肆意飲酒作樂。
所以當朱棣接到李讓的求救信時,卻無兵可調,不得不去找烏格齊,希望他出兵增援,烏格齊也有些無奈,他也產生了與其子額色庫同樣的想法,所以他決定從南下的蒙古軍中抽調三萬北返,朱棣聞聽后臉色鐵青,這樣南下騷擾糧道的軍隊,即使加上朱高煦的兩萬騎兵,也只有五萬了,可是朱棣也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
李讓率騎兵日夜兼程,趕到永平附近,聽的永平方向炮聲隆隆,李讓心急如焚,但吳升的兩萬騎兵攔路,沖不過去。李讓不得不暫時退軍,召來蔣玉、怯勒根商議。
蔣玉的步兵走的比較慢,聽到李讓的命令立刻率衛士疾行。等他趕到時,卻發現李讓和怯勒根正在爭吵,有些劍拔弩張的味道,連忙打圓場勸和。李讓兩人也不是真的鬧翻了,只是發泄自己的情緒而已,當蔣玉勸和后,自然就放棄了針對,只是還互相不說話而已。
蔣玉問了問情況,才知道李讓認為遼東騎兵不弱,應該以計破之,計策很簡單,就是派人去誘敵,然后用伏兵破之。兩人在計策上達成了共識,卻在誰負責誘敵、破敵事情產生了分歧,李讓認為蒙古軍戰力不如燕軍,應該讓蒙古軍去誘敵;但怯勒根卻反唇相譏,你們燕軍戰力強,還不是要靠我們蒙古人幫忙,如果沒有我們蒙古人,你們的王爺,還有你們早就被你們的皇帝砍了頭吧。話不投機,兩人就吵了起來。
蔣玉聞聽也有些頭痛,不過他很快想出了一個辦法:“儀賓,怯勒根將軍,末將以為,你們可以一起去誘敵。”
“一起去?”兩人都愣住了。
“末將在來的路上,經過一個山谷,末將以為二位也應該有印象,那是一個北面窄,南面寬的山谷,如果我們在谷中埋伏,兩位將遼東軍誘來,末將在山上埋伏,等遼東軍過去后,斷其后路,兩位將軍返身回攻,可操必勝!
“那個山谷?”李讓和怯勒根對視一眼,怯勒根首先道:“本將軍記得那個山谷,當時本將軍還擔心遼東軍在那里設伏呢!
“不過,”怯勒根瞇了瞇眼睛,斜看著李讓,道:“本將軍同意這個意見,李駙馬呢?”
“我也沒意見。”李讓想了想,也同意了。
三人商定后,又一起到那個被稱為苗家坳的地方勘察了一下,這個山谷正如蔣玉所說,從南面的入口進入感覺不到是個山谷,但轉了幾個彎后,就變得狹窄了,但那時候想退出去就已經晚了,最后李讓令蔣玉在此埋伏,準備滾木礌石,截斷遼東軍后路,然后勒令其投降,如若不降,就縱火焚之。
由于蔣玉需要時間準備,所以李讓和怯勒根待到第二天中午才來到遼東軍陣前邀戰,吳升毫不示弱,出兵迎戰。李讓令怯勒根掠陣,親率五千騎兵上前,吳升也令邱增實上前迎戰。兩軍廝殺了一段時間后,邱增實漸漸不敵,遼東軍雖然裝備更好,但實戰經驗要差得多,加上李讓勇冠三軍,邱增實確非其敵手。
看到邱增實的窘態,吳升揮了揮手,命令大軍壓上,圍剿李讓,另外派一軍阻擋怯勒根的蒙古軍。只是出乎眾人的意料,怯勒根竟然調轉馬頭,迅速逃跑。李讓破口大罵,卻虛晃一刀,然后轉身逃跑。吳升哈哈大笑,立刻率領兩萬騎兵追了上去。
追逐過程中,李讓和怯勒根交替掩護,時不時的發動反沖鋒,打亂吳升的隊形,但自身損失也更多。吳升見到這一切,不驚反喜,命令軍隊窮追。
期間,邱增實勸諫吳升,道:“僉事大人,李讓此舉似乎是誘敵之計,屬下看其進退有度,毫不慌亂,恐怕有詐啊!
“呵呵,邱將軍,不必擔心,本將軍心中有數,這次一定要全殲李讓,奪取遵化。”
邱增實面露焦急,卻無可奈何,只得跟著吳升窮追。
西面的太陽漸漸落山了,李讓等人竄入了苗家坳,吳升一馬當先,沖入山谷,其身后的大軍也隨著蜂擁而入,震天的馬蹄聲逐漸在山谷中回響......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