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漢城,已經是一片綠色,城內的柳樹紛紛抽出了嫩芽,微風吹拂,柳枝拂在來往行人的身上、臉上,帶來一股春的氣息,所以行人一般并不著惱,而是輕輕的將其拂開,除了調皮的頑童,沒有幾個人愿意傷害這些春天的使者。而不遠處的漢江,水質澄清,清澈見底,偶爾可見幾尾金色的鯉魚游來游去,如果行人拋下一顆石子,他們立刻如同受驚的小兔般四散逃去,但過不了多久,就會再次聚集起來,歡快的暢游在美麗的漢江中。行走在漢江江畔,清風帶來漢江的水氣,讓人感覺身上舒潤無比,不由得心曠神怡,宛如處在仙境。
這是宣旨欽差王良對漢城的第一感覺,他本是浙江按察使,這次被調任到新設立的朝鮮布政使司擔任按察使,有一種被發配塞外的感覺,但朝鮮給他的第一感覺還是挺不錯的。
王良抵達漢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讀圣旨,只不過當其宣讀完圣旨時,最先謝恩的卻是新任都司瞿能,而新任布政使張紞則沒有及時反應過來,似乎圣旨的內容出乎其意料,所以落后于瞿能半拍,而眾多朝鮮官員,動作就更慢了,似乎震驚的不行,在張紞、黃福謝恩后,才稀稀落落的謝恩,甚至有些人只不過是做個樣子,嘴巴都沒有動。
王良將一切收在眼底,卻沒有說話,他是新任按察使,這些不尊重圣旨的行為,早晚會有清算的一天。
王良宣旨后,立刻和張紞等人告辭,謝絕了張紞等人挽留,因為他還要趕往全羅道向盛庸宣旨,如今朝鮮形勢大變,需要第一時間讓朝鮮的主將盛庸知道情況。只不過為安全起見,王良需要繼續坐船沿海岸線南下,如今漢城以南亂軍比較多,想要通行,必須有大隊人馬護送,但坐海軍的艦船,安全卻是可以保證的。
王良離開后,瞿能也立刻與張紞告辭,他作為新任都指揮使,需要關注的事情很多,既要帶兵南下平叛,又要劃地設立衛所,軍情似火,半點耽擱不得。
和瞿能拱手告別后,張紞回頭看了看黃福、成石璘、金權、全準等人,撫了撫下頜的胡須,微笑道:“諸位,陛下已經下了圣旨,朝鮮國已經成為歷史,朝鮮布政使司已經建立,諸位都已經是我大明皇帝的直屬子民,本布政使還希望大家能夠精誠出力,為陛下的千秋大業獻上無上的忠誠!”
張紞的話音落下,成石璘等人張了張嘴,卻最終沒有人說話,然后以成石璘為首,跪倒在地:“臣等謹遵陛下意旨!愿為大明效力!”
“甚好,甚好,”張紞微微一笑,抬手道:“諸位大人請起,我們以后都是同僚,不必這么生分了。另外,布政使司新設,諸事繁忙,還望大家多多襄助才是!”
“一定,一定!”成石璘等人連忙答應。
“明日卯時,本官在議政院等待諸位,到時候會宣布新的任命和布政使司的組織架構,諸位明白嗎?”
“是,下官明白!”
“好的,諸位先回去吧!”張紞擺了擺手:“對了,黃大人留下!”
黃福似乎早有準備,躬身施禮道:“是!”
......
待眾人走后,張紞轉過頭,往不遠處的漢江碼頭走去,黃福連忙跟上,其身后是負責保衛張紞安全的瞿郁,因為李芳干已死,朝鮮國被廢除,所以瞿郁的主要職能就變成了保證布政使司的安全。
“如錫,老夫看你剛才似乎有些欲言又止,可是有什么話說?”張紞輕輕拍著碼頭的欄桿,沉聲道。
“這,”黃福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帽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說:“大人,下官只是有些吃驚,沒想到陛下會下這樣的旨意,這不是坐實了我們謀殺了朝鮮侯嗎?”
“呵呵,”張紞回過頭來,微笑著看著黃福:“那你覺得陛下應該如何處置呢?”
“下官也沒有想好,”黃福有些惆悵的望著漢江,微微嘆氣道:“李芳遠用心歹毒,我們百口難辯!”
“是啊,既然難辨,那就干脆不辨了。來朝鮮半年多了,如錫不會還不明白陛下的心思吧!”
“可是,”黃福猶豫了一下,湊近了張紞,低聲道:“大人,其實朝鮮尚算恭順,陛下卻有意將其逼反,似乎有些不太好吧,下官總覺得,總覺得......”
“總覺得陛下行事,有些不夠光明吧?”張紞的臉上浮出一絲奇怪的笑容,突然道。
“不,不,下官沒有這么想!”黃福被張紞的話嚇了一跳,趕緊擺手,連聲否認。
“如錫,”張紞拍了拍身邊的石凳:“來,坐下來,這一段時間以來,老夫能感覺到你心中的心結,所以今天特地和你好好聊一聊!”
黃福看到張紞毫不猶豫的坐下,完全不顧石凳上的水漬和塵土,他也只好坐下,挺直腰桿,定定的望著張紞。
張紞卻沒有理會黃福,而是回頭和隨從交代了幾句,隨從領命而去,時間不長,隨從推過來一個小推車,隨從將一塊桌布鋪在石桌上,然后將幾個小菜和一壺酒放在桌子上。
“老夫讓人去搞了點小菜、小酒來,”張紞拿過酒壺,給黃福斟了一杯,黃福連忙起身阻攔,卻被張紞攔住:“沒關系了,小事而已!”說這話,又給自己斟了一杯:“來,先和老夫干一杯!”
“好的,大人!”
張紞“滋”的一聲一飲而盡,然后放下酒杯,隨從連忙將其滿上,然后張紞揮了揮手,令所有人退下。
“如錫,”張紞盯著黃福,笑道:“你覺得朝鮮應不應該設立布政使司?”
“應該!”黃福想了半晌,最后斬釘截鐵的道。
“為什么?”這次輪到張紞驚訝了,他沒想到黃福會這么回答。
“朝鮮候被刺之后,下官一直在想朝廷會如何應對,其實朝廷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退出朝鮮,一個是干脆廢除朝鮮國,但是想了半天,下官以為,朝廷會廢除朝鮮國!”
“哦?這你也猜到了?”
看到張紞吃驚的眼神,黃福也略微有些小得意:“朝鮮其實是陛下戰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自陛下繼位以來,他最關注的其實只有兩件事情,一個是蒙古,一個是開海,前者如果不解決,北部邊境必然要駐扎重兵,那么陛下將不得不遷都北京,就近掌控精銳軍隊,而解除蒙古的威脅,陛下并沒有選擇出擊漠北這種策略,而是采取了開拓東北,夾擊蒙古的策略,這種策略比大軍出擊漠北,雷霆掃穴要有效的多,但是,”
說到這里,黃福拿起筷子夾起了一個花生米,填到嘴里,嚼了嚼咽下去,然后道:“但是東北開拓成功,不僅對蒙古是威脅,對朝鮮同樣也是。”
“所以陛下在開拓東北之前,就派人來朝鮮,要求恢復前朝的邊境。”
“在這里,下官不得不佩服陛下的遠見卓識,壓服朝鮮最重要的就是海軍,如果從陸路進攻朝鮮,幾乎是不可能的,從遼東到朝鮮漢城,過了沈陽之后幾乎荒無人煙,大軍征戰,補給非常困難,這也是漢朝以后的華夏歷朝與朝鮮的邊境都止步于慈悲嶺的原因。”
“如今我大明面臨的是否放棄朝鮮的問題,而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放棄,否則蒙古問題、東北問題都無法解決。”
“而對于開海,最大的威脅就是倭寇,而倭寇的根源在倭國,對于我大明來說,依靠倭國來根除倭寇,既不現實,也很危險,如果倭國嘗到甜頭,舉國來襲,開海的大好局面將不復存在,最好的辦法是擁有強大的海軍,讓倭國不敢有想法,但是下官覺得做到這一步就可以,還沒有想明白為什么要攻打倭國!”
黃福的話讓張紞不斷的點頭,當其說完后,張紞捻須微笑道:“如錫,你想的很透徹啊,那為什么會欲言又止呢?”
“呵呵,”得到張紞的夸贊,黃福有些不好意思,不過他很快凝住心神,道:“大人,下官對三件事情有疑慮!”
“說說看!”
“第一、朝鮮無罪,出兵伐之是否名不正言不順?第二、朝鮮立國已久,幾于我華夏比肩,遠至武王滅商時萁子朝鮮,兩千余年的歷史,能夠順利成為我天朝子民,而不反抗嗎?第三、朝鮮之民,與我華夏語言不通,我朝并沒有那么多通曉朝語的官員,治理會不會出問題?如果任用朝鮮人治民,一旦生變,恐怕朝鮮非我華夏所有?”
“老夫明白了,如錫,你并不反對吞并朝鮮,但對于能否做到,還心存疑慮?是不是?”
“是的,還望大人解惑!”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