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義建的第一產業除了大酒樓和小別墅外,其他按三份均分。王行明、王行莉各再分一座倉庫店面及上面二十一套套房,和一座職工宿舍。
王行義指出這店面倉庫與上面的套房及職工宿舍不能賣,只能租給人家。現在租金這么貴,十多年后,租金已與投資建房差不了多少,那么,這店面倉庫二十一套套房和職工宿舍等于別人投資建給咱們的,永遠屬于自己財產……
王行義分了第一產業,公司開始正式開業。第三層為自己搞‘網上購物’。第二層為職員辦公。二個舅舅的兒子、姑姑的兒子、大阿姨的兒子、小阿姨的兒子等都來學習‘網上購物’。王雄心的小兒子王德旺,和親戚們也在這里學習,由吳紅梅教……
劉偉、鄭文杰、吳立豪、吳紅玉因當上干部,不能搞這件事,學習沒有用,只好罷了。
王行義招聘了二十名男女職工,教給他們‘網上購物’,并訂下三年合同,月工資二千元。
王行義公司大樓第一層開辦百貨超市,招聘了職工經營……
……
第二年,王行莉生了雙胞胎,鄭三山、柯云蘭只好遵守諾言,長子取名叫鄭奇,次子跟王行莉的姓,趙玉珠把這個孫取名叫王瑜亮……并買了很多東西及拿十萬元錢來送生……
這一年,鄭文杰被調到A縣為紀委主任……
又過了二年,張秀梅退休,王行明被任命為市財政局代局長。半年后轉正為局長。
劉求、鄭三山、柯云蘭也退休。劉求、鄭三山兩家在公司大樓也辦起了公司。王行義支持王行明、王行莉各四千萬元資金。
而這時,王瑜賢、王瑜良已讀小學二年級,兄弟倆聰明絕頂,期中考、期末考都考上二百分。但因兄弟在同一個班,王瑜賢被任命為班長,王瑜良為第一副班長。
王瑜慧、劉明遠在幼兒園讀書,讀書成績很好……
葉仁吉的兒子葉玉林,楊向友的兒子楊志平,跟王瑜賢兄弟同一個班。
李千秋、張相如、呂萬程早于王行義結婚,他們的兒子卻晚點生,也跟王瑜賢同齡,在同一個班讀書。李千秋的兒子叫李立志,張相如的兒子叫張文欽,呂萬程的兒子叫呂達山。
文奇的兒子,李千香的兒子,葉仁明的女兒,呂香香的兒子跟王瑜慧、劉明遠同齡,也在同一個班讀書。
文秋、張相蘭的兒子,也跟王行莉的兒子同齡,以后可能也會在同一個班讀書。
王行義的同學比王行義早結婚,早生子,沒有與王瑜賢兄弟同齡,現在已讀小學三年級了。
王姓中小孩子跟王瑜賢兄弟同班的有十多人。跟劉明遠、王瑜慧同班的也有十多人。跟鄭奇,王瑜亮同齡的也不少……
上一代同學,下一代有的也成同學,這是自然條件形成,勉強不得。以前六大總經理的子女當年讀書與現在的孫和孫女讀書家庭條件差不了多少,其他的人也相差無幾。但王行義的家庭條件先后的對比卻是天淵之別的距離。王行義兄妹當年讀書,家徒四壁,還接受葉如高的培養。如今王行義是腰纏億萬的富翁,王行明是市財政局局長,劉偉是市工商局副局長。王行莉是市人事局局長,鄭文杰是A縣紀委主任。當時王行義兄妹在學校讀書沒有被人欺負,那是他們兄妹讀書太好,在老師的庇護下。如今王行義兄妹的子女在學校讀書,當然沒有人欺負。以王瑜賢、王瑜良那么聰明,讀書那么好,劉明遠、王瑜慧也聰明絕頂。鄭奇、王瑜亮將來讀書也一定很好。他們的奶奶乃是非常厲害的女人,善于教育子女,平時總是引經據典,因勢利導,啟發和教育子女。就以王行義兄妹來說,趙玉珠平時傳授的家學,那是一生受用無窮。若再傳授給孫和孫女,那么,孫和孫女一定受益匪淺。由此可見,家庭成員的聰明才智,對于子女后天性的教育是起了很大作用。
……
吳申、李翠花跟小女兒小女婿已生活了九年多的時間,與趙玉珠一家有了真摯的感情。劉求一家、鄭三山一家搬進公司大樓之后,吳申、李翠花也與劉求一家、鄭三山一家,王雄心等這些王行義的親戚們關系很好。吳申、李翠花吃得是高級飯菜,穿得是高檔衣服,住是高樓大廈,喝是高級的茶,抽高級的香煙。吳紅梅每個月都拿給吳申、李翠花各一萬元開支,但吳申、李翠花一分也沒有開支。后來就把錢拿給外孫壓歲。不過,對王行明、王行莉的小答拜卻是吳紅梅臨時拿的。
自從外孫出生,吳申、李翠花就照顧兩個外孫。后來也照顧王行明的兒子。再后來照顧王行莉的兒子,直到如今。他們覺得生活得很幸福,不大想回家。他們那邊的老人跟女兒女婿一起生活是傳統風俗,是天經地義的,跟這邊風俗不一樣。吳申、李翠花六十歲,王行義為他們的六十大壽舉行了隆重的拜壽之禮。但沒有告訴吳立豪、吳紅玉,因為怕吳立豪、吳紅玉出錢。
這次吳立豪、吳紅玉又來看吳申、李翠花,吳申、李翠花把拜壽的紀念品分給他們。并告訴吳立豪、吳紅玉王行義不把這件事告訴的原因。拿給吳立豪一枚金手指。給張英一條金項鏈。給孫一枚金手指。給吳紅玉一條金項鏈。給柳立和柳立的兒子也是外孫各一枚金手指。吳紅玉試探問吳申、李翠花要在什么時候回家?吳申回答說他與翠花是有點想回家,只是行義、紅梅不肯,他們也沒有辦法……
吳立豪、吳紅玉相視一笑,知道爸爸媽媽在這里已生活了九年多,吃是山珍海味,住是高樓大廈,走有小車,穿是高檔衣服,生活這么幸福,是不想回家了。況且王行義一家這樣相待,他們兄妹也認為養不起,當下默不做聲。
吳立豪、吳紅玉回家時,王行義當著吳申、李翠花、王允文、趙玉珠、吳紅梅的面,對吳立豪、吳紅玉說明他要奉養吳申爸爸、翠花媽媽到百年。吳申爸爸、翠花媽媽那一筆一千萬元紅梅的聘金和二百萬元紅梅賺的錢他不會去貪。為了表白自己,已匯給吳立豪一千二百萬元錢,和匯給吳紅玉五百萬元錢,回去到銀行查了就知道。
吳立豪、吳紅玉知道王行義決不會去貪這筆錢的,因為這筆錢在王行義眼中是看不起的。如今說來,吳申那一千二百萬元錢若還給王行義,王行義還虧了五百萬元錢。心中非常敬佩王行義的為人。
吳申、李翠花只是笑笑,沒說什么。吳紅梅也沒說什么。王允文、趙玉珠含笑送別了吳立豪、吳紅玉……
……
吳申在王行義公司開業后,常常去公司照看,因為他沒事干。王允文天天去看管公司,王行義、吳紅梅沒有時間。李翠花有時抱著王行莉的兒子王瑜亮到公司玩,有時在炒菜、燒飯……
趙玉珠以前很害怕自己性子急忍耐不住會與吳申、李翠花鬧意見,讓吳紅梅難堪,一再勸自己忍耐。如今相處這么多年,沒有一次面紅過。這四個老人現在好像兄弟姐妹,感情真摯,親密無間,這使吳紅梅、王行義非常高興。
……
市政府遷到南村后,市財政局、市人事局也遷到南村,離家很近。財政廳幾次要升調王行明去財政廳工作,王行明不肯去,說家在王家村,去廳里工作不方便……
人事廳也幾次要升調王行莉去人事廳工作,王行莉也推辭,也說去人事廳工作不方便,她能把六個縣人事局搞好就行了……
王行莉的身世至今沒有人知道,她非常欣慰。
這一年,王行莉給鄭文英二百萬元錢,叫鄭文英去買套房。鄭文英見王行莉這般相待,非常感激,把以前對王行莉的嫉妒怨恨拋到九霄云外。她就在B縣買下一套大套房,陳設了高檔家具,就搬過去住。這一年,她生了一個兒子。
……
吳紅梅不知道趙玉珠、王行義掌有那么多經濟,因為她沒有去想趙玉珠、王行義會搞背后一手!趙玉珠也不知道吳紅梅掌了這么多經濟,更想不到王行義背后留下一手。吳紅梅認為自己掌了十億元經濟,已經很多了,因為她沒有去想其他的事。
王行明、王行莉當上干部后,沒有搞‘網上購物’,王行義每一年都暗撥給二人各一千萬元錢。王行明、王行莉各有三張銀行卡,一張是嫁妝大筆的家庭經濟存卡,一張是常用的開支卡,一張是工資的卡。只因王行義撥在她們嫁妝的大筆家庭經濟卡,她們沒有去查,當然不知道王行義暗中撥款的這件事。
……
趙玉珠認為王行義、王行明、王行莉都已出人頭地,下一代如何?她不知道。若然下一代三個孫,一個孫女,有一個成了小讀書王,那真是太好了。以前家庭那么窮,出了讀書王王行義,扭轉了家庭挨餓受凍的局面,成了一個富翁。如今條件這么好,能否調教出一個小讀書王……她認為一定有辦法的,還是用老辦法,引經據典,因勢利導……她就不相信下一代就不能再出一個小讀書王……
王行義知道趙玉珠一向異想天開,但趙玉珠對劉求、張秀梅來定王行明親事時,曾說長子歸劉求,次子歸王家。后來對鄭三山、柯云蘭來定王行莉親事時也這么說,大家認為趙玉珠愚蠢,真是異想天開……誰知后來王行明生了龍鳳胎,王行莉生了雙胞胎,那時人們對趙玉珠的看法立即改觀,說趙玉珠有先見之明,未卜先知……也有人按迷信的想法,說王家風水旺……但王行義認為趙玉珠對這兩件事不是異想天開,而是推算來的,推算非常準確。這樣的推算方法趙玉珠沒有傳授給他。他忍耐不住而問趙玉珠時,趙玉珠笑之不答。最后說,行義生了雙胞胎,她按血緣關系推算行明、行莉也會生雙胞胎……
……
王行義以前去A縣李玉華家做客給那些孩子題字,這些孩子先后都考上大學,這其實不是迷信,而是起了一個鼓勵作用。因為他(她)們若不認真學習,父母就說:讀書王哥哥叫你勤奮學習,將來考上清華大學、BJ大學,你不聽讀書王哥哥的話,不勤奮學習,將來怎能考上清華大學、BJ大學……以致這些孩子讀書非常認真,有的雖然不怎么聰明,但是以勤補拙,長時間的努力,所以能考上大學。不過,有的當然只考上普通大學,有的考上清華大學、BJ大學,或其他重點大學……
之后,整個縣城街談巷議,說讀書王王行義雖然沒有當官,但也是貴人,這些孩子經過讀書王題字后,沒有一個考不上大學的……
……
郁有理、呂秋蘇、張小玲、張平平也結婚了,對象是別個單位的。在本局,她(他)們是找不到對象的,局里男女青年都知道他(她)們過去的丑事。這對象按他(她)們來說是很不理想,不但生得丑,而且才能平平,文憑小張,只是將就而已……
王行莉出嫁的時候,他們有點慚愧,,因為他們在王行莉臉上抹黑,沒有去參加王行莉出嫁的小宴。她們結婚、出嫁時,王行莉當然也不去參加。
C縣人事局副局長與F縣人事局副局長退休,王行莉調歐陽梅去F縣人事局為副局長。調徐有蘭去C縣人事局為副局長。朱清蘭任命蘇梅花為人才管理培訓科科長,任命何英杰為辦公室主任。
王行莉正顏厲色地對歐陽梅、徐有蘭說:“要認真工作,兢兢業業,別給我臉上抹黑。若然給我臉上抹黑,下場是很可悲的。”
徐有蘭、歐陽梅正色地說:“決不給王局長臉上抹黑,我是王局長親自栽培的,聽王局長的話,決不負王局長的教誨和期望。”
徐有蘭問王行莉:“那張小玲在C縣人事局,要怎樣對待?請王局長明示。”
王行莉說:“別去理張小玲的花言巧語,去理會中計的,對局里不利。”
又對歐陽梅交代:“歐陽梅也不要去理張平平,升一個官職不是容易的,是靠自己努力去拼搏,用自己的才能和功績去換來的。張平平、張小玲不肯珍惜得來不易的官職,是應該下臺的。”
徐有蘭、歐陽梅聽了,明白了王行莉的意思。說:“聽王局長的話。”
她們到局里上任后,非常看不起張平平、張小玲。以致張平平、張小玲工作到老,再也沒有嘗上干部的味道。
在B縣人事局為副局長的林清何,聽王行莉的話,對呂秋蘇不屑一顧。在D縣人事局為副局長的李向,也聽王行莉的話,對郁有理也非常看不起。呂秋蘇、郁有理再也沒有被提為干部……
市人事局潘副局長退休后,王行莉曾幾次打電話給人事廳,叫人事廳任命本市人事局副局長。可是人事廳遲遲不任命。意思是說王行莉推薦的朱清蘭不理想,想調別人去當副局長,又怕與王行莉不和,叫王行莉再仔細觀察人才,以便任命……
王行莉性格很硬,她知道這是人事廳曾多次要調她去廳里工作,她婉言拒絕。人事廳廳長很不高興,就刻意刁難。她認為朱清蘭是清華大學畢業,工作了好幾年,能力很強,她也不是盲目提拔或感情用事。既然廳長要讓她一人挑這市人事局的擔子,她就挑,決不低頭,這小小的一個市人事局的擔子,她難道挑不起嗎?若干年后,廳長一定會任命市人事局副局長的,目前辛苦就辛苦吧!怕什么?尚若因此而畏縮讓步,豈不被人們笑她無能……若然廳長怒而撤了她的職務,她就回家做生意,反正她是不喜歡當官的。那時,爸爸媽媽、哥哥也不會罵她,豈不是更好……
……
于是,王行莉竭盡全力工作,領導全局并六個縣人事局努力拼搏,艱苦奮斗,在短短的幾年間,市人事局成了全省第一個文明先進單位,各縣人事局在全省那么多縣人事局之中文明先進單位稱號的榮譽也遙遙領先……王行莉成了全市人們心目中公正嚴明,兩袖清風的一個好官員……
王行明自張秀梅退休后,把平時暗中觀察六個縣財政局的人才、人品十個男女青年都提拔市局科長和各縣財政局副局長,她在沒有得罪什么人的前提下,以市各科科長退休,派自己手下接任,各縣財政局局長、副局長退休,就提副局長為局長,派手下去當副局長,與王行莉的做法基本一致。但王行明選拔的人才是在六個縣財政局中,王行莉選拔的人才只在A縣人事局中,這是她們條件的形成。因為王行莉工作才二年,李蓮花就退休,沒有時間去窺探各縣人事局中的人才、人品。王行明工作了好多年,有足夠的時間去窺探人才。那張秀梅還晚于李蓮花二年退休。王行明就藉著市財政局副局長去六個縣仔細觀察,多少發現了一些人才,她就記在心中。
市財政局比市人事局在全省授予文明先進單位的榮譽還是晚了二年時間,六個縣財政局也比六個縣人事局的文明先進單位稱號遲了二年,這原因也是張秀梅遲兩年退休的影響下。因為張秀梅沒有退休,王行明就不能放手大干。張秀梅比不上李蓮花的豁達,她有點官架子,自尊心很強,以前王行明才到市財政局上班,為了討王行明歡心,王行明提出的建議她就采納,在王行明與劉偉結婚后,王行明提出的就是再合理的建議,張秀梅也不采納。如此幾次之后,王行明再也沒有提出自己的建議。那張秀梅老化的思想見識一再不肯采納這樣的建議,以致市財政局沒有一點再進步。張秀梅退休后,培養的各縣局長、副局長等也連續退休,因為年歲差不了多少,當時局長、副局長沒有退休,張秀梅也不便培養青年人。這樣一來,市財政局科長、六個縣財政局局長、副局長大部分干部換下了青年人,放手大干,才獲得了文明先進單位稱號的榮譽。雖然這文明先進單位稱號的榮譽比市人事局和六個縣人事局遲了二年,但王行明在全市人們心目中的清官,卻與王行莉并駕齊驅……
不管王行明、王行莉名聲多大,但讀書王名聲更響。讀書王雖然沒有當官,但在全市人們的評論中,讀書王在商界上名聲很響,世界上許多國家中的公司老板對王行義很信任,國內許多廠家也對王行義非常感激,非常敬重,非常信任。人們總是說王行明、王行莉是讀書王的妹妹,一定是讀書王平時的教導下,才做出這么大的成績……全市人們一聽‘讀書王’三個字,無不羨嘆,無不敬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