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去把斧頭找出來,把這些砍短一些。”陳老爺子轉身對小溪說一聲,就回屋去找斧頭了。
“彬彬,走,我們去抱柴……哎呀,你放心,你的紅苕就在這兒不會跑了的……”
兩姐弟跑了幾趟,抱來了一堆大柴扔在烤箱旁,陳老爺子拿了斧頭來,將這些柴火都“花”成兩截三截的,好方便燒。
“花”柴是指將整個樹筒用斧頭劈成塊兒,也叫劈柴,但在他們這兒就叫“花”柴。
期間,小溪回了趟灶房屋,揭了鍋蓋,只見糯米藕鍋里,湯色紅亮,就連蓮藕都染了色,湯減少了大半。小溪就用筷子翻了翻,上面那一層蓮藕都在湯水外面了。
加了一斤多冰糖,又加了幾把枸杞,重新蓋上鍋蓋,對陳婆婆說:“婆,還是小火燉哈,大概再半個小時左右就不用燒了。”
陳婆婆耷拉著眼睛點點頭。
將那一堆柴火都“花”完,估計著紅苕應該也烤的差不多了,就握著方木條拿開鐵板。
握著木把手,將鐵盤脫出,只見挨著鐵盤上的那一面紅苕有點焦黃,皮兒有點發皺,其他好像沒什么變化。用手捏一捏,燙手,整個紅苕都軟了,這是熟了。
“嘿嘿……爺,你看,這樣烤出來的紅苕多好,又不黑,就不臟手了。”一副你快夸我吧,是我想出來的傲嬌樣。剛才的那點不快早就沒了。
陳玉彬想早點看看自己烤的紅苕怎么樣了,就急忙忙地要來取鐵板,拉鐵盤,不過被陳老爺子制止了。
因著加了大柴燒,所以最上面的鐵板都被燒的微微發紅了,可以想見溫度有多高,陳老爺子怕把他燙著,就不準。自己戴了手套,親自來取。
所以陳玉彬有些怏怏的,見紅苕烤的好了,這才揚起頭來。
“嗯~好好好,我家彬彬最聰明了。”見陳老爺子不說話,就自己忙活著不搭理他,陳玉彬便微微撅著嘴,小溪就趕緊表揚到。
“爺,看來這個做的還可以,我們回去就開始做板栗餅。”小心把著烤紅苕,仔細拔了皮,吹了吹熱氣兒,這才咬上一口。
一旁的陳老爺子也吃著烤紅苕,和小溪仔細打量著烤箱,“行,吃完了紅苕就去做。”
陳玉彬早就捧著烤紅苕回去跟陳婆婆分享了。
爺倆打量了會兒烤箱,又把柴火都退了,這才捧著紅苕回屋。
吃了一個烤紅苕后,洗了手,小溪便上灶了。
揭開鍋蓋,只剩一半鍋的湯汁了,顏色黑紅發亮,很是黏稠。
“婆,這個鍋不用燒火了,把柴都退了。”這才拿了盆來,將鍋里的糯米藕和湯汁分開裝到倆盆里,端到案板上去。
拿出一節切片,裝了兩盤子,再澆上一層蜂蜜,又澆了一層湯汁,擺上幾顆棗和枸杞,白嫩嫩的糯米,紅艷艷的湯汁,十分好看。
又單獨用盆子裝了十節糯米藕,招來陳玉彬端盤子。借此機會,將剩下的二十多節糯米藕和一小盆湯汁,趁著熱氣騰騰就放進庫房里了。
“婆,這些給你。”小溪將盆子端到飯桌上,往桌前的陳婆婆面前一推。
陳婆婆耷拉著眼,盯著盆子看了那么兩秒,沒多說啥,就收了。她知道,那爺仨是一伙的,她說啥都沒用,算了,不浪費口水了。
抽來筷子,小溪笑瞇著眼招呼道:“爺、婆、彬彬,你們都快嘗看看,咋樣?”
陳老爺子拿了筷子,率先夾了一片糯米藕,扔進嘴里,嚼了嚼,一挑眉,贊道:“可以,挺好吃的,軟和又糯……雖然是甜食,但甜的不膩人。”
是用面藕做的,所以比較綿軟。
陳婆婆和陳玉彬聽了,也趕忙夾了糯米藕來吃。
“嗯~好吃好吃。”他本身就喜歡吃甜食,再加上蓮藕和糯米的軟糯,就更喜歡了。想起小溪剛才藏起的那二十多節糯米藕,陳玉彬沖著小溪賊兮兮地笑著。
“嘖~是怪好吃的。”陳婆婆嘗了糯米藕后,驚艷地“嘖”了一聲。“小溪怪會做吃食的,沒有咋教過,那飯菜就做的香。從小到大,不管那見沒見過,聽沒聽過,也都弄的挺好吃的。”
“還是要有天賦……”陳老爺子傲嬌地說,又點點頭附和道:“你不看她剛會說話的時候,就給她媽指點了嘛,說這個咋切那個咋炒的,這也是怪,經她這么一說,弄出來是要好吃一些。”
“呵呵……”小溪笑的有些尷尬,不想他們再繼續這個話題,就岔開了道:“爺、婆,快點吃,吃完了好做板栗餅了,這都快中午了。”
“哦,對對對。”
幾人這才加快了速度,不一會兒,兩盤子的糯米藕就吃完了,一家子都起身,開始做板栗餅。
“爺,我去把豬油罐子抱過來哈,要用到豬油。”吃完了糯米藕,陳婆婆起身去洗盤子和筷子了,其余幾人還坐在火堆旁。
小溪家有個十多二十斤的小圓陶罐兒,是用來裝豬油的,前幾天家里殺了豬,起的板油剛熬的一滿罐新鮮豬油。
他們家的豬油罐子也放在睡房屋旁邊的那個儲存糧食的屋里,裝在一個小柜子里,和米面放一起。
小溪還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煮飯的時候去舀米下鍋,要是米口袋里的米不多了,她得半個身子都探進柜子里去,很是滑稽。
豬油罐子放柜子里,要是灶房里的豬油吃完了,就拿個小碗和大勺子去舀上一碗,能吃上一陣子。
“碗柜里不是還有小半盆豬油嘛。”陳老爺子指著碗柜說,那意思就是先用碗柜里的,別去動那整罐子的了。
“爺,那碗柜里的豬油是陳的,用新鮮的豬油比較好吃。”那碗柜里的豬油還是吃剩剩下的小半罐子豬油,要裝新鮮豬油的時候,全都刮出來了,就擱在碗柜里。
那陳豬油也還是上半年買的板油回來熬的,也不是多舊,但有新鮮豬油當然是用新鮮豬油的好了。
陳老爺子也只好點點頭,反正遲早都是要吃的。
小溪還是有把子力氣,臉不紅氣不喘就把那個十多二十斤的陶罐給抱過來了。
找了個小盆來,從豬油罐子里舀了幾勺豬油,就將小盆放進最外面的熱水鍋里,把豬油給熱化了。
最外面的那口鍋,早就洗好燒上水了。豬油是成凝固狀態,要化成液體比較方便使用。
又舀了面粉來,面粉與豬油比例成二比一,沒有小秤,無法精確,所以估摸著個大概。
將面粉和熱化了的豬油和成酥油團。
又舀了些面粉出來,跟酥油團用的面粉比例成五比二,豬油跟剛才用的差不多。一分為二,一半加了白糖,一半加了鹽。加了熱水揣成面團,這是做酥皮兒用的。
三個面團都揣好后,就擱盆里靜置大約二十分鐘左右。因著三個面團差不多大小,小溪找來筆,做好記號,免得一會兒忙活開來弄混了。
面團揣好了,擱一旁醒面。接下來就是準備板栗餡兒了。
陳老爺子掌灶,小溪在一旁看著。
將鍋里的水都舀干凈,待鍋燒熱,倒入少許菜籽油。油冒白煙了,將舂爛的栗板子泥倒入鍋里,用鍋鏟像炒菜那樣翻炒。
小溪伸手抓了一把栗板子泥,捏吧捏吧能捏搓成團,這就是炒好了,出鍋鏟進鐵盆里。
將酥皮兒面團用搟面杖搟成片兒,酥油團分成兩份,把酥油團包進面片兒里,包起來,用搟面杖又將包著酥油團的面片兒搟成大面片兒,三折再搟成大面片兒,再三折搟成成型的薄面片兒,最好是長方形。
陳老爺子就是搟成長方形的,這樣做出來的板栗餅大小才差不多。
將搟好的薄面片兒從一邊小心地卷成長圓筒狀,用菜刀切成小劑子。
“爺,這個就是像包包子、包餃子那樣,也是要搟成皮,然后包上炒好的餡兒,再……”小溪一頓,半天才愣愣地對陳老爺子說:“爺,我忘了個事兒。”
“啥子事呀?”聽說要搟皮兒,那可是陳老爺子的拿手活兒。轉身就找出來小搟面杖,舀水清洗。因為背對著小溪,也就沒發現什么不對勁。
不過陳玉彬倒是看見了,只是小溪是看著陳老爺子說的,沒跟他說,他也就不好插話。
小溪哭喪著臉,懊惱地說:“爺,我忘了要用模子了。我家以前也不做這些,想來也是沒得的,我估計附近也沒得哪家有這個東西……”
看來只能用手壓了,可用手壓出來的不均勻,也沒有用模子壓出來的好看。可有什么辦法吶,誰讓自己這會兒才想到……
“有,家里有……”
嗯?三雙疑惑的眼睛齊刷刷地看向陳老爺子。
“嘿嘿……我們家有模子。”陳老爺子不好意思地再次說道到。
“我們家哪兒來的模子,我咋不曉得呢?”陳婆婆不相信地說。
見陳婆婆不相信,兩個孫兒也不相信地看著他,陳老爺子便語氣不好地說:“我說有就有嘛。”放下搟面杖就出屋了,還飄來一句“我這就去找出來給你們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