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卷一、五言古詩=============================《感遇·其一》作者: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1、葳蕤:枝葉茂盛而紛披。2、坐:因而。3、本心:天性。
【韻譯】:澤蘭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潔清新。蘭桂欣欣生機勃發,春秋自成佳節良辰。
誰能領悟山中隱士,聞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為天性,何求美人采擷揚名。
【評析】: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征。
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
五、六句以
“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
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
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于詠物背后,寄寓著生活哲理。=============================《感遇·其二》作者:張九齡江南有丹桔,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注解】:1、豈伊:豈唯。2、歲寒:孔子有
“歲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語。后人常作砥礪節操的比喻。3、薦:進獻。
【韻譯】:江南丹桔葉茂枝繁,經冬不凋四季常青。豈止南國地氣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薦之嘉賓必受稱贊,山重水阻如何進獻?命運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環奧秘難尋。
只說桃李有果有林,難道丹桔就不成陰?【評析】:讀此詩,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頌》。
詩人謫居江陵,正是桔之產區。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貞操。詩開頭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
以一個
“猶”字,充滿了贊頌之意。三、四句用反詰,說明桔之高貴是其本質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寫如此嘉樹佳果,本應薦之嘉賓,然而卻重山阻隔,無法為之七、八句嘆惜丹桔之命運和遭遇。
最后為桃李之被寵譽,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全詩表達詩人對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憤懣。
詩平淡自然,憤怒哀傷不露痕跡,語言溫雅醇厚。桃李媚時,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別。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李白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注解】:1、翠微:青翠的山坡。2、松風:指古樂府《風入松》曲,也可作歌聲隨風入松林解。
3、機:世俗的心機。【韻譯】:從碧山下來,暮色正蒼茫,伴隨我回歸,是皓月寒光。
我不時回頭,把來路顧盼:茫茫小路,橫臥青翠坡上。路遇山人,相邀去他草堂,孩兒們聞聲,把荊門開放。
一條幽徑,深入繁茂竹林,枝丫蘿蔓,輕拂我的衣裳。歡聲笑語,主人留我住宿,擺設美酒,把盞共話蠶桑。
長歌吟唱,風入松的樂章,歌罷夜闌,河漢稀星閃亮。我醉得胡涂,你樂得癲狂,歡樂陶醉,同把世俗遺忘。
【評析】:這是一首田園詩,是詩人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寫。全詩寫月夜在長安南面的終南山,去造訪一位姓斛斯的隱士。
詩寫暮色蒼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靜、流露出詩人的稱羨之情。
詩以
“暮”開首,為
“宿”開拓。相攜歡言,置酒共揮,長歌風松,賞心樂事,自然陶醉忘機。
這些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溢。此詩以田家、飲酒為題材,很受陶潛田園詩的影響。
然陶詩顯得平淡恬靜,既不首意染色,口氣也極和緩。如
“曖曖無人村,依依墟里煙”、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等。而李詩卻著意渲染。細吟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就會覺得色彩鮮明,神情飛揚。
可見陶李兩者風格迥異。=============================《月下獨酌》作者: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注解】:1、將:偕,和。2、相期:相約。3、云漢:天河。【韻譯】: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月兒,你那里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清醒之時,咱們盡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愿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評析】: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一種復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段,寫花、酒、人、月影。
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
“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后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并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
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凄涼。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