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且說那紫面大漢左手急探而出,封向柳青咽喉,右掌緊跟而至,拍往柳青胸口。這一拿一拍,看似庸庸碌碌,但穿梭互搏中,暗藏三個后招,實在不好應付。
其時柳青左手舉著酒盅,右手握著箸子,正和賈病推杯換盞,不亦樂乎。卻見那紫面大漢沒來由地朝自己打來,無疑是大吃一驚,立刻運起內勁,縱身躍起,將酒盅猛然一擲,擋住“鎖喉擒拿法”,筷子順勢點出,直取他掌心“勞宮穴”。這一格一點,好像平淡無奇,沒有招式可言,但無形之下,卻是攻取敵人薄弱環節,逼他回防補救。要知“勞宮穴”乃是掌心大穴,更有“鬼路”之稱,若是突然受制于人,一條臂膀上的經脈穴道,沿著“列缺”、“間使”、“曲澤”、“天泉”閉塞,真氣既然不通,那是半點力道都沒有了。
豈料那紫面大漢連出數掌,快招搶攻,不禁沒有撤招跡象,反而更加勇猛地前進,其內勁之充沛,招式之精純,絕非等閑人爾。只聽虎虎聲響,酒盅已被拍碎,一雙木質筷子也被他掌風折斷,奈何余力未盡,濤濤不絕地破風而來,使得正是內家功夫“破空掌”中,一招極為普通的“排山倒海”。柳青決計想不到這大漢的內功竟如此了得,隨便一招“排山倒!北阌羞@般效果,當下猶如被卷入了一陣旋渦,四面八方俱是掌風籠罩,更何況自己身在半空,無處借力發揮,只得頻頻倒退,忽然“碰”得一聲巨響,后背竟撞在了房柱上,屋梁的灰塵“簌簌”而落,直落了柳青滿臉滿身,好不狼狽。
卻見那紫面大漢并不追擊,笑吟吟地抱膀而立,得意道:“怎么樣?”柳青不答話,隨手將半截箸子拋在一邊兒,拍了拍衣服上的塵土,擺出個姿勢,說道:“再來!”那紫面大漢固然魯莽,但動手前卻也發聲警告,因此算不得偷襲盡管柳青后手反擊,兼之麻痹大意,但在人前輸了一招的事實并不能改變,心中不服,勢必要再打過。
紫面大漢正欲出手,卻聽身后的白面公子說道:“師弟,這次換我上!”話音未落,左腳自地上劃了個圈,右腳飄飄然跟近,南踏“乾”卦順天、北走“坤”卦應地、西邁“坎”卦利水、東跨“離”卦辟火,正是道家絕學“伏羲八卦步”。只見他左搖右晃,洋洋灑灑,欺到柳青身前,笑道:“你打我呀!”
柳青初見他步伐凌亂,一時并未看出玄機的所在,只道毫無章法可言,不由得暗暗冷笑。但幾步之后,竟發覺這白面公子的步調竟頗為熟悉,好似在哪里見過一般,霎時間,一件舊事突然在腦海中浮現:
半年前,柳青曾于湖北游歷,拜訪了“武學圣地,道教仙境”武當山,并討教了幾招武當劍法其時武當派掌門“奇門遁甲”出塵道長自創了一套太極伏魔劍,與乾坤八卦歸風道人等一眾師弟研討商議,在金頂閉關修行,足不逾戶。是以柳青拜訪武當時,并未見到一代的前輩高人。
那時柳青已擊敗了“流浪刀客”謝無常,戰勝了點蒼派掌門“行云流水”郁清風,因此在江湖上名噪一時。若要說將起來,柳青行走江湖,遇到過不知多少次大風浪,要數兇險,自然是那日在上官府與“惡煞四人組”的搏斗最為危殆要數離奇,卻是與郁清風的交戰最是難測要知道點倉貴為九大門派,在武林中盛名百年,手底下的功夫豈是虛有其表?自己如何能在十招之內戰勝一派宗主呢?總覺得不可思議。若說郁清風淡泊名利,有意承讓,但他畢竟貴為一派掌門,不能以門派名譽做兒戲。更何況他是長輩,自重身份,為何要落下話柄,以大欺小呢?郁清風自可派遣門下弟子與柳青過招,勝便勝了,輸就輸了,沒什么大不了的時至今日,柳青每每憶起當日交戰的情形,仍是歷歷在目,隱約覺得有件事十分別扭,不大對勁,倒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近些年九大門派的點倉、雪山、青城、昆侖都青黃不接,沒有太大作為,想到這一節,柳青也就釋然了許多,只道他們沒落至斯
但要數艱難,正是與武當派大弟子“氣沖霄漢”鐘正的那一役最為辛苦:那天柳青來到武當山下,向知客登名拜山,憑借他在江湖上后起一代新秀的佼佼身份,自然受到了知客熱情款待,知客陪同他一直走到了大殿“紫霄宮”,隨后鐘正親自接見了他。
柳青稟明來意,明著討教功夫,實則是來打山,群弟子難免心中有氣,俱想:“好啊,我武當立派百年,名揚四海,幾時怕過別人?豈能被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討了便宜!钡珌碚呤强,主人不能失卻禮數,更何況武當派在江湖上口碑載道,更要顯示風度,因此一再忍讓,不好發作,群弟子表面上對柳青知冷知熱,但心里面都希望給他點顏色瞧瞧。再者,大師哥都沒做表態,各自便不好說話。
既然眾師伯、師叔閉關修行,群弟子自然以大師兄鐘正馬首是瞻。但鐘正宅心仁厚,一來怕傷了和氣,影響武林同道的友誼二來道家避世為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清心寡欲,有甚么不好三怕處置不當,師傅出關后責罰,所以遲遲沒有接受挑戰。
但柳青當時干了幾件轟動江湖的“大事”,意氣風發,怎能就此罷休?他本就對世俗禮法、門派教條置若罔聞,是個天地不怕、油嘴滑舌的少年,再加上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更無后顧之憂。因此為了激將出手,言辭中少些客氣,不太順耳,群弟子也大多是年輕人,哪能受得住?眼見不好收場,鐘正才答允出手,二人約定只比劍法,其他一概不論,點到為止即可。
這一下可大稱柳青心意,他生性飛揚跳脫,不喜俗套,因此在拜師學藝時急于速成,另辟蹊徑,是以不注重內功的修養,一味劍走偏鋒,對劍術苦下鉆研,注重招式得靈活多變,快捷迅猛,同時配合輕功奇妙走位,令敵人無法琢磨,從而以奇巧致勝。所以柳青的劍法與輕功雖然有極高造詣,但最基本的內功家底卻是另當別論了。
大凡習武之人,多是專注于內功的修養,根深才能葉茂。一旦一個人的內力練到深處,飛花摘葉俱能傷人,即使手無寸鐵,亦可以用手指做劍刃,化有形為無形。到了這種程度,還用得著什么外門兵器與招式么?然則,很多的外門功夫,神奇劍法,往往需要強大內力做支撐,若是內功不到火候,那是無論如何也練不成的。因此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武學信條是“以氣為體,以招為用”、“氣為主,劍為從”遍數武林中聞名遐邇的門派,少林武當、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等得享大名至今,始終巍然于江湖,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獨特得上乘氣功做根基,而這種內功心法又是集歷代高人的心血匯集而成,那不是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可以匹敵的。即便像“玉花宮”、“櫻花谷”這般的江湖組織、“歐陽世家”這樣的武學望族,亦都有自創或家傳的內功秘籍。
當武當群弟子聽到大師哥親自應戰的消息時,登時歡欣鼓舞,各自心頭竊喜:“這下可有的瞧了,非要這姓柳的小子吃不了兜著走!”要知道鐘正的江湖綽號叫“氣沖霄漢”,這倒不是說他脾氣恁大,而是旨在表明他氣功不同凡響。鐘正資質奇佳,性格沉穩,堅韌不拔,正是練習武當玄奧內功的好材料。何況他又是出塵道長開山門的大弟子,日后指定的嫡系傳人,自然得諸位師叔師伯悉心栽培,武功高出同門一大截。鐘正在江湖上的名氣,無疑比柳青大得多他與泰山派大弟子“北斗星矢”卓一凡,嵩山派大弟子“鴻飛冥冥”葉飛鴻,華山派“鷂子翻身”展軒轅,衡山派“大雁神雕”羅有成,并稱“歲寒五公子”,那可是正派二代弟子中,秀出班行,不可多得的人才。
柳青在武當群弟子的陪伴下,來到了“南巖八仙臺”。故老相傳,南巖是真武大帝得到飛升之“圣境”,亦是武當三十六巖中最具觀賞性的地方,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秀美難以言狀。八仙臺更是佇立于南巖之頂,臺上畫一張偌大的“易經六十四卦圖”,駐足于此,只覺一覽萬千,似臨空翱翔,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這兒原是供諸位師伯師叔打坐練功時使用,鐘正選址此處,自是對柳青莫大的尊重。
二人執劍登臺,抱拳一禮,互道來歷姓名,比武隨即開始。群弟子在臺下席地而坐觀看。
鐘正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未經比試,已處上風,何況柳青是客,理應先手。只聽柳青朗聲說道:“得罪了!”話音剛落,崆峒派“影流劍法”驚鴻般展現,不待起手式“清風無影”用老,立即變換至“流云無蹤”,第三招“荒煙無跡”更是迅捷,只逼得鐘正慌忙擋拆,騰騰騰連退三步,柳青兔起鶻落,趁勢再攻,一招快過一招,到了最后身形與劍法都化作了一道白光,讓人眼花繚亂。鐘正被包圍于萬千劍氣之中。
武當群弟子盡皆動容,都為大師兄捏了把汗,其實他們早已料到這姓柳的小子有兩把刷子,不然也不敢到武當山丟人現眼,只是萬想不到他的快劍竟如此厲害,個人不禁暗暗自忖:“如若我來敵對,是否能應下他的快劍呢?”要知道武當劍法以沉穩厚重見長,規矩嚴謹,門下絕無柳青這等“大刀闊斧”式的劍訣武當心法更講究“以氣馭劍”,“以慢制快”,所以一時間不易施展,威力往往到后來才逐漸顯露。
鐘正只覺“唰唰”聲不絕于耳,好似漫山遍野都是劍光,剛剛擋下左邊一劍,右肋便又有劍氣襲來,斜跨一步閃避,揮劍直劈一招“兩儀四象”,奈何“兩儀”尚未使完,柳青的斷劍又當胸橫削而至,鐘正駭然一驚,急忙撒招,護劍回身,同時右足一頓,向后躍開,終究慢了一步,只聽呲的一聲,衣衫已被劃破一道長長的口子。群弟子大聲驚咦。
當下鐘正再不反擊,隱忍防守,等待時機。虧得他根基深厚,只守不攻尚且能夠,硬生生吃了三十余招。
前三十招中,柳青無疑是占據壓倒性的優勢,眼見勝利在望,便在此時,只覺鐘正腳底生花,所踏方位極其刁鉆,角度也異于常理,那種感覺就像在跳一種奇異“舞蹈”,明明必中的一劍,卻偏偏能閃躲開去,亦復如是。當下柳青刺出的連環快劍,竟有七八劍不能觸及鐘正分毫,心下驀地一涼,突見青光閃動,鐘正回了一技“天柱曉晴”,如覆鐘峙鼎,離離攢立,正是武當天柱峰的姿態,柳青抽劍回拔,“鐺”的一聲,雙刃交接,二人俱都退了開來。群弟子齊聲喝彩。
二人再戰,過到五十余招,已是勢均力敵,互有攻守。柳青劍法的變化已不如之前繁復,速度亦不如之前快捷,內力銜接不上,漫天花雨的劍氣不復存在但鐘正厚積薄發的武當劍法慢慢奏效,再配合腳下的玄妙步法,柳青委實犯難。忽然之間,鐘正長劍一甩,使出本門輕功絕技“梯云縱”,身體輕盈如流云,高低進退如兒戲,“太乙玄門劍”連連遞出,劈、掛、撩、刺、點、挑,運動之中,手分陰陽,身藏八卦,步踏九宮,內合其氣,外合其形,多點開花地朝柳青高歌猛進。群弟子面帶喜色,知道最艱難的時刻已經挺了過去。
當真是:青龍出海勢難擋,撥云見日定乾坤犀牛望月顯靈機,白猿攀枝藏奧妙。
其實柳青一直留心于他玄奧的步法,初時毫無頭緒,但在用一招“隔上截下”時,終于發覺了其中規律。這“隔上截下”乃是高接低擋,攻守兼備的御敵招術,雖然極具效益,但姿勢卻不大雅觀,發招時須弓腰駝背,降低重心,便于“隔上”,之后手腕翻轉,劍尖指地,便于“截下”,而后緊繃的身體順勢竄出,搶入敵人下盤,再轉手腕,復而上挑,“兩上兩下”,一次防御,一次進攻。
當柳青搶攻鐘正下盤時,自然更加留神他落腳的所在,臺上那張“易經六十四卦圖”,越發映入眼簾了,此時竟發覺鐘正下腳的每一步方位,似乎都是踏入“卦象”之中,柳青一邊喂招,一邊觀察,一邊默數:“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三十六卦明夷、三十七卦家人、四十卦解”心下登時恍悟。柳青曾蒙恩師傳授過黃老之學,因此對易經并不陌生,原來鐘正奇妙的步法,正是從文王六十四卦加以變化而來。無巧不巧,若不是腳下有張活生生的“卦象”圖,柳青是萬萬聯想不到這一點了。
究竟,柳青如何化解鐘正的“太乙玄門劍”,破解“六十四卦迷蹤步”,最終反敗為勝?那白面公子是誰?他的步法為何會有異曲同工之處?
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諸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